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为什么要改革?

题目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为什么要改革?


相似考题
更多“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为什么要改革?”相关问题
  • 第1题:

    我国为什么要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


    答案:十八大报告要求“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的必要性在于:(1)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绝大多数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已经放开,由市场决定。但部分产品的价格还没有理顺,特别是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相对滞后,资源性产品主要还是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构成不合理的问题依然较突出。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完善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才能使价格真实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2)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资金投入和资源消耗,资源利用效率低,致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转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长期以来我国资源产品价格受政府管制,价格明显偏低。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充分发挥价格机制的作用,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方能使我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3)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要求。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加快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是开展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内容,是推动人们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和保护环境,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生活的重要制度前捉。

  • 第2题: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要求?


    参考答案: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要求有:社会保障水平要与我国的经济以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社会保障要坚持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社会保障制度要法制化,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适应我国二元经济的现状,采取两条路径的均衡发展方针。

  • 第3题: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需要完善的重点是(  )。

    A:职工养老保险
    B:社会救济
    C:失业保障
    D:医疗保险
    E:社会优化

    答案:A,C,D
    解析:

  • 第4题:

    我国要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内容广泛,它包括()。

    • A、社会保险
    • B、社会救济
    • C、社会福利
    • D、社会优抚

    正确答案:A,B,C,D

  • 第5题:

    为什么说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应当坚持“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


    正确答案: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运行是坚持“公平优先,兼顾效率”,还是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归结各国的理论成果,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应当坚持“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
    (一)公平与效率是社会保障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
    (二)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公平”。
    (三)坚持公平优先的原则。

  • 第6题:

    简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正确答案:(1)加大改革力度,尽快建成统一、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2)完善社会保障立法是构建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
    (3)进一步做好就业和再就业的工作;
    (4)探索多种保障形式,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5)采取积极措施,减缓国际劳工标准对我国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冲击。

  • 第7题:

    改革开放后,我国城市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探索阶段为()。

    • A、1991——1997年
    • B、1978——1991年
    • C、2003年至今
    • D、1997——2003年

    正确答案:B

  • 第8题:

    要实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必须要遵循的要求有()。

    • A、政事分开
    • B、逐步建立
    • C、多方共办
    • D、城乡有别
    • E、服务社会化

    正确答案:A,B,C,D,E

  • 第9题:

    问答题
    试论述我国改革开放后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正确答案: 我国改革开放后社会保障基本实现了由“企业自保”向“社会互济”、由“全部包揽”向“三方分担”、由“平均主义”向“效率公平兼顾”、由“福利包揽”向“基本保障”、由“局部覆盖”向“全体覆盖”的转变°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4年—1986年,主要是在部分市县试行国有企业职工退休费用社会统筹,建立了劳动合同制工人养老保险基金并实行个人缴费,同时在国有企业部分职工中建立待业保险制度°
    第二阶段:1987年—1990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退休费用社会统筹,并以此带动工伤、医疗等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同时由市县统筹过度到省级统筹°
    第三阶段:1991年—1995年,对养老、失业等项社会保险制度进行了较全面的改革,主要是扩大社会保险的实施范围,调整社会保险待遇的结构、推行职工个人缴纳部分养老保险费的制度,规定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办法,研究制定有关法规、条例等°
    第四阶段:1996年以来,各地各部门按“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并出台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在失业保险制度方面与企业改革和再就业工程接轨,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运用失业保险促进再就业的路子°1998年成立了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使社会保障体系走向统一管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加快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初步形成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相结合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大力发展社会保险的同时,积极发展商业保险,发挥其对社会保障的补充作用;制定相应政策切实保护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社会群体和优抚救助对象的合法利益;建立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抚恤补偿机制;依法安置退役军人;积极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和社区服务,加强福利设施建设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为什么说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应当坚持“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

    正确答案: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运行是坚持“公平优先,兼顾效率”,还是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归结各国的理论成果,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应当坚持“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
    (一)公平与效率是社会保障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
    (二)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公平”。
    (三)坚持公平优先的原则。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为什么要健全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正确答案: 1、公民权利
    城乡居民的“国民待遇”体现、二元制度的城乡隔离,使得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比较完善,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缺失。“安全网”功能低下,计划经济时代只有五保供养制度,合作医疗以及一些特困居民的求助,现阶段滞后于城镇的社会保障制度陆续得到建立。
    2、形势的转变
    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劳动力必然向城市大量转移,土地保障功能的弱化,二元社保体制的局限性不断显现出来。
    3、城乡新“剪刀差”
    具备收入再分配功能的社保制度不仅没有缩小城乡差距,反而因农村社保制度的不健全而加大了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
    4、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
    (1)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的需要。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必然引发新一轮的人口流动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国内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必然要求为这部分人口提供社保措施;
    (2)农民身份转变的需要。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必然引发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大,农村隐性劳动力转入城市后,部分农民变市民,不是身份变化,而是农民享有与城市市民平等的社会保障权;
    (3)城乡社保制度的不衔接已成为阻碍城乡统筹发展的障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为什么要改革?

    正确答案: 改革的必要性:
    (一)改革前即计划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制度的弊端:(1)覆盖范围狭窄,不同所有制劳动者待遇差异悬殊;(2)差别过大和平均主义同时并存;(3)低经济水平下的高待遇;(4)社会化程度低;
    (二)改革后的作用: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也成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之一。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建设社会经济体制的必要保证,也是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保障。改革20多年来,社会保障制度取得了巨大的作用,很好的发挥了社会稳定器的作用,成绩显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请论述关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着眼点。


    参考答案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历程以及传统体制下社会保障制度存在有特点和弊端来看,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正面临更加深人的改革,改革着眼于以下方面:
      (1)实行社会保障的最基本的目的是保证经济运行稳定和社会生活安定,因此要求社会保
      障的任务是为人们因年老、疾病、失业、残疾等原因减少或失去收人时,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
      障。他要求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改革,应遵循最大程度上解除人们的后顾之优的原则。
      (2)在社会保险资金的筹集上,强调个人参加保险费用的筹集。只有尽缴费义务,才能享
      有保险权利,增强人们的参与意识,减少对国家和企业的依赖。
      (3)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
      (4)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最终应涵盖全体公民;要逐步建立国家有关法律
      并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随时进行修改和补充。
      (5)设立统一的全国性专门机构,负责国家社会保障政策的实施和社会保障事业的管理。
      (6)建立各项社会保障基金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确保基金的安全,使之保值增值。
      (7)处理好政府财政与社会保障的关系,适时开征社会保障方面的税收,以筹集社会保障
      基金,减轻国家财政补贴的幅度。

  • 第14题:

    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答案:
    解析:
    (1)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所产生的危害影响至深,这与时代对人的 要求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2)传统应试教育势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得到真正落实。

  • 第15题:

    为什么要健全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正确答案: 1、公民权利
    城乡居民的“国民待遇”体现、二元制度的城乡隔离,使得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比较完善,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缺失。“安全网”功能低下,计划经济时代只有五保供养制度,合作医疗以及一些特困居民的求助,现阶段滞后于城镇的社会保障制度陆续得到建立。
    2、形势的转变
    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劳动力必然向城市大量转移,土地保障功能的弱化,二元社保体制的局限性不断显现出来。
    3、城乡新“剪刀差”
    具备收入再分配功能的社保制度不仅没有缩小城乡差距,反而因农村社保制度的不健全而加大了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
    4、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
    (1)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的需要。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必然引发新一轮的人口流动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国内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必然要求为这部分人口提供社保措施;
    (2)农民身份转变的需要。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必然引发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大,农村隐性劳动力转入城市后,部分农民变市民,不是身份变化,而是农民享有与城市市民平等的社会保障权;
    (3)城乡社保制度的不衔接已成为阻碍城乡统筹发展的障碍。

  • 第16题:

    简述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及改革方向。


    正确答案: 特点:城乡社会保障的二元性;城市社会保障的包办性和农村社会保障的自助性;行政推动;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社会工作的开展主要由各类国家干部、公职人员承担。
    改革方向:改革城市原有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社区服务。

  • 第17题:

    试论述我国改革开放后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正确答案: 我国改革开放后社会保障基本实现了由“企业自保”向“社会互济”、由“全部包揽”向“三方分担”、由“平均主义”向“效率公平兼顾”、由“福利包揽”向“基本保障”、由“局部覆盖”向“全体覆盖”的转变°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4年—1986年,主要是在部分市县试行国有企业职工退休费用社会统筹,建立了劳动合同制工人养老保险基金并实行个人缴费,同时在国有企业部分职工中建立待业保险制度°
    第二阶段:1987年—1990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退休费用社会统筹,并以此带动工伤、医疗等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同时由市县统筹过度到省级统筹°
    第三阶段:1991年—1995年,对养老、失业等项社会保险制度进行了较全面的改革,主要是扩大社会保险的实施范围,调整社会保险待遇的结构、推行职工个人缴纳部分养老保险费的制度,规定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办法,研究制定有关法规、条例等°
    第四阶段:1996年以来,各地各部门按“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并出台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在失业保险制度方面与企业改革和再就业工程接轨,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运用失业保险促进再就业的路子°1998年成立了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使社会保障体系走向统一管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加快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初步形成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相结合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大力发展社会保险的同时,积极发展商业保险,发挥其对社会保障的补充作用;制定相应政策切实保护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社会群体和优抚救助对象的合法利益;建立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抚恤补偿机制;依法安置退役军人;积极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和社区服务,加强福利设施建设等°

  • 第18题:

    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及改革方向。


    正确答案: 我国城乡社会保障的特点:
    (1)城乡社会保障的二元性。我国社会城乡二元结构,表现在社会保障方面则是城乡居民,特别是全民所有制职工享受良好的保障和福利,农村居民所得到的保障很少。
    (2)城市社会保障的包办性和农村社会保障的自助性。城镇居民的保障和福利由国家(或企业)包揽下来,在农村主要是靠农民自己力量解决问题。
    (3)行政推动。社会保障借助各级各类组织运行和起作用的。使行政管理体系同社会保障推行体系合一。政府和与政府密切相关的群团组织成为社会保障制度的推行者和有效执行者。
    (4)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社会工作的开展主要由各级各类国家干部、公职人员承担。
    这种社会保障既给人民生活以保障,稳定了社会秩序,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A、农村保障水平低;
    B、城市的就业保障带来社会流动困难,使一些人滋生了消极不思进取的工作态度;
    C、高福利给国家财政带来巨大压力;
    D、城乡巨大差异使农村居民千方百计进入城镇,给城市带来巨大压力。
    改革方向:
    A、改革城市原有社会保障制度。扩大保障范围,完备保障项目,多方筹集、合理利用保障资金。完善社会保障的行政管理体系。
    B、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根据农村条件,建立起合适的社会保障体系。
    C、发展社区服务。通过社区服务不但可以解决社区居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还可以弥补政府社会保障资金的不足。
    D、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体系。

  • 第19题:

    要实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标,要遵循()基本原则。

    • A、3项
    • B、6项
    • C、7项
    • D、8项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试论述我国社会主义为什么要改革及如何进行改革?


    正确答案:社会主义改革是根源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发展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制度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前景,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能够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但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够高,新制度不够完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还存在着诸多不相适应的部分,改革就是克服这些矛盾的最有效途径。
    如何进行社会主义社会改革的一些启示:
    第一,要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为改革开放提供理论指导。
    第二,要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要选择正确的改革方式和步骤,在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下,有重点、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
    第四,要妥善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

  • 第21题:

    问答题
    试分析我国城市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原则及其思路?

    正确答案: 我国城市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原则有:
    (1)社会保障水平的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原则。
    (2)公平与效益相统一原则。
    (3)社会保障社会化原则。
    (4)社会保障基金化的原则。
    我国城市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思路:
    (1)社会保障制度的设立要从国情和国力出发。
    (2)扩大社会保障范围,合理界定城乡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对象。
    (3)加强社会保障管理,建立系统的社会保障监管机制。
    (4)加快社会保障立法步伐,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5)建立多渠道的社会保障资金来源,支持农村和低收入群体的社会保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为什么要改革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正确答案: (1)这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需要;
    (2)这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搞活企业的需要;
    (3)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4)这是减轻国家和企业的负担,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需要;
    (5)这是发展农村经济,维护广大农民利益的需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试论述我国社会主义为什么要改革及如何进行改革?

    正确答案: 社会主义改革是根源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发展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制度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前景,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能够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但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够高,新制度不够完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还存在着诸多不相适应的部分,改革就是克服这些矛盾的最有效途径。
    如何进行社会主义社会改革的一些启示:
    第一,要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为改革开放提供理论指导。
    第二,要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要选择正确的改革方式和步骤,在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下,有重点、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
    第四,要妥善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判断题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始建于建国初期,改革开放之前,社会保障制度就包括失业保险的项目。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