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因子上与接合作用有关的基因区称为什么?为什么F+菌株可作为接合作用的供体菌?
第1题:
为什么Hfr菌株与F-菌株发生接合时,大多数情况下F-菌株不能变成F+菌株?
第2题:
在Hfr×F-的杂交中,染色体转移过程的起点决定于()
第3题:
试比较F+菌株与F-菌株接合以及Hfr菌株与F-菌株接合的不同。
第4题:
细菌接合作用机制?比较大肠杆菌的F+、F-、Hfr和F’菌株区别?
第5题:
将F+菌株和F-菌株杂交,Hfr菌株与F-菌株杂交,F’菌株与F-菌株杂交,受体菌F-菌株经过三种杂交后,分别为()菌株
第6题:
当F+与F-菌株接合时,F因子可由供体菌转移至受体菌,因而供体菌成为雌性菌株,而受体菌则转变成雄性菌株。
第7题:
在F+×F-接合过程中,DNA的合成出现在()。
第8题:
只在F+细胞内
只在F-细胞内
在两者接合的细胞内
只在接合细胞分开后
第9题:
将供体细菌的DNA整合至受体菌染色体上;
供体菌和受体菌接触;
供体菌中的F因子;
上述均正确。
第10题:
第11题:
F因子的两条链
F因子的一条链
F因子上编码及转录酶的RNA
以上均不对
第12题:
转化,是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段,重组后而获得新性状的过程
转导,是由温和噬菌体为载体,使供体菌遗传物质转移到受体菌的过程
接合,是无性菌毛的Fˉ菌(受体菌),通过与有性菌毛的F+ 菌(供体菌)接触形成接合桥,从而获得F+ 菌遗传物质的过程
溶原性转换,是前噬菌体的DNA与细菌染色体DNA重组,而使溶原性细菌获得新特性的过程
基因重组,是外源性DNA通过以毒性噬菌体为载体转移到受体菌,改变了受体菌性状的过程
第13题:
E.coli的F+细胞是()。
第14题:
比较大肠杆菌与F因子有关的四种接合菌株。
第15题:
在Hfr和F-接合过程中,染色体转移的起点取决于()。
第16题:
染色体上整合有F因子的大肠杆菌称为()
第17题:
在接合过程中,Hfr菌株的基因是按一定的线性顺序依次进入F-菌株的,距离转移原点愈近的基因,愈早进入F-细胞。
第18题:
Hfr×F-和F+×F-杂交得到的接合子都有性菌毛产生吗?为什么?
第19题:
第20题:
供体细胞
转移F因子与细菌染色体
与F-细胞接合后成F-细胞
上述均正确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