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类病毒”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答病毒、类菌质体及类病毒病害如何防治?


    正确答案: ⑴铲除一切侵染源;
    ⑵防止介体传染;
    ⑶基体组织培养脱毒;
    ⑷热处理和冷处理;
    ⑸弱毒疫苗的应用;
    ⑹药物处理;
    ⑺抗病,耐病品种的利用。

  • 第2题:

    亚病毒包括()

    • A、类病毒,真病毒,朊病毒
    • B、朊病毒,卫星病毒,拟病毒
    • C、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 D、类病毒,拟病毒潜伏期,裂解期,裂解量

    正确答案:C

  • 第3题:

    类病毒是不含蛋白质的RNA分子。


    正确答案:正确

  • 第4题:

    类病毒是有侵染性的蛋白颗粒。


    正确答案:错误

  • 第5题:

    简述什么是类病毒与病毒


    正确答案:类病毒是当今所知道的最小、只含有RNA一种成分、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分子生物。病毒也是一类超显微的非细胞生物。病毒比前者大,同时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一般不能通过种子传播。

  • 第6题:

    单选题
    只含小分子量RNA而不含蛋白质的病毒称()
    A

    类病毒(Viroids)

    B

    卫星(Satellites)

    C

    类病毒(viroid)

    D

    朊病毒(Prions)

    E

    拟病毒(virusoid)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类病毒与病毒有哪些异同点?


    正确答案: 类病毒(viroid)的定义是:存在于植物中,分子量为1×105左右的、由246-574个核苷酸组成的单链环状RNA的寄生物。
    类病毒不同于病毒的主要特性
    1.耐热性要使类病毒失活需要高于100℃的温度。
    2.高度侵染活性50~100分子的类病毒可以引起成功的侵染,而病毒需要106个粒体以上。
    3.局限的存在部位类病毒至今仅仅发现于细胞核中,其核酸在体外翻译体系和寄主体内都没有翻译产物的存在,因为其核酸分子上没有翻译起始密码子。
    4.核酸组成的相近性G/C比相近,55%~58%;有人对比了3种类病毒的核苷酸序列,发现其在很大程度上的同源性,个别核苷酸或者局部片段发生了变化,成为不同的病原,或者不同的株系。研究表明几个甚至一个核苷酸的不同,就会导致致病力的明显变化。
    5.不显性感染植物带有类病毒但不表现症状的现象极为普遍。经测试36个科的232种植物对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PSTVd)的感病性,发现有11个科的138种植物是感染的,但只有茄科和菊科的12种植物表现症状,即90%以上的寄主都是不显症感染,而且潜育期很长,有的几个月,有的甚至几年。
    6.传播方式简单类病毒主要通过农具、嫁接刀具等传播,大部分可以通过种子传播(有的可在种子中存活20年);仅仅有危害马铃薯和番茄的二种类病毒被证明有节肢动物介体传播。

  • 第8题:

    类病毒(viroid)


    正确答案: 类病毒,又称感染性RNA、病原RNA、壳病毒,是一种和病毒(virus)相似的感染性颗粒。类病毒是一类环状闭合的单链RNA分子,分子量约105Da(“真病毒”为106~108Da),含246~401个核苷酸。类病毒仅为裸露的RNA分子,棒状结构,无衣壳蛋白及mRNA活性。为了和病毒加以区分,故命名为类病毒。在天然状态下类病毒RNA以高度碱基配对的棒状结构形式存在。类病毒能耐受紫外线和作用于蛋白质的各种理化因素,如蛋白酶,胰蛋白酶,尿素等都不敏感,不被蛋白酶或脱氧核糖核酸(DNA)酶破坏,但对RNA酶极为敏感。

  • 第9题:

    类病毒是一类仅含有侵染性()的病毒。


    正确答案:RNA

  • 第10题:

    简述亚病毒与类病毒


    正确答案:亚病毒:没有真病毒的形态结构,能利用非自身编码的酶系统进行复制,有侵染性,并可在寄主中引起症状。
    类病毒:是寄生于高等生物细胞中一类最小的新病原体,有类似病毒的一面,称为类病毒。

  • 第11题:

    据目前所知,类病毒的侵染对象都是高等植物。


    正确答案: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