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育种家N.Strampeli将()作为早熟矮秆亲本育成一系列中秆的推广品种,不但成为意大利小麦育种的骨干材料,而且被许多国家引进利用。
第1题:
在育种策略上,为达到主产这一目的,似乎可将作物育种分为三个阶段,即()。
第2题:
在小麦矮秆育种上,最广泛采用的矮源是日本的()和()。
第3题:
早在()年,广东省的农民育种专家就培育出中国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矮秆籼良种。此后,随着一系列矮秆品种的育成和推广,1965年,我国南方稻区基本上实现籼稻矮秆化,每亩产量由200—250公斤提高到300—350公斤。
第4题:
利用基因型为aabb与AABB的水稻作为亲本培育基因型为AAbb的新品种,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第5题:
现有矮秆有芒(aaBB)和高秆无芒(AAbb)小麦品种,希望培育出矮秆无芒小麦新品种,最快捷的育种方法是()
第6题:
我国先后三批引进意大利品种,在我国育种事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是1932年引入的()、()、中农28等品种;二是1956年从阿尔巴利亚引进()、()等品种;三是1965年从罗马尼亚引进的()为代表的品种。
第7题:
有下列三个小麦品种:甲(早熟、抗病)、乙(矮秆、抗病)、丙(丰产、感病、晚熟),在进行杂交育种时,比较合理的三交方式是()。
第8题:
可获得无籽西瓜、青霉素高产菌株、矮秆抗病小麦和无籽番茄的方法分别是()①诱变育种②杂交育种③单倍体育种④多倍体育种⑤生长素处理
第9题:
在红粒高秆的麦田里,偶然发现一株白粒矮秆优质小麦,欲获得白粒矮秆麦种,最简单常用的育种方法是()
第10题:
可获得无子西瓜、青霉素高产菌株、矮秆抗病小麦的方法分别是() ①诱变育种 ②杂交育种 ③单倍体育种 ④多倍体育种
第11题:
基因工程
自交育种
人工嫁接
单倍体育种
第12题:
(甲╳乙)╳丙
(甲╳丙)╳乙
(乙╳丙)╳甲
(乙╳甲)╳丙
第13题:
在小麦矮化育种上,最广泛采用的矮源是日本的赤小麦,其具有矮秆基因()、();另外一个是(),其具有矮秆基因()、(),其引入美国后作为杂交亲本育成创世界高产记录的品种()。
第14题:
在小麦矮化育种上,最广泛采用的矮源是日本的赤小麦,其具有矮秆基因()、();另外一个是(),其具有矮秆基因()、()。
第15题:
程相文为河南农业育种人的杰出代表,利用海南充足的光热条件,加速选育速度,缩短育种周期,48年间繁育和推广了39个玉米新品种,其中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的品种12个,被育种界誉为()
第16题:
用纯种的高秆(D)抗锈病(T)小麦与矮秆(d)易染锈病(t)小麦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如下:高秆抗锈病小麦×矮秆易染锈病小麦F1雄配子幼苗选出符合要求的品种。下列有关此种育种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第17题:
小麦高秆(H)对矮秆(h)是显性。现有两株高秆小麦,它们的亲本中都有一个矮秆小麦,这两株小麦杂交,在F1中出现纯合子的几率是()
第18题:
小麦矮化育种中,日本用达摩小麦杂交育成()。在美国,O.A.Vogel用其为亲本与Brevor杂交,1961年育成创世界小麦高产纪录的冬性半矮秆品种()。
第19题:
在小麦抗锈病育种中,1923年()从澳大利亚引进,1942年西北农学院用其为亲本,育成的(),到1959年推广面积600万hm2,成为我国小麦育种史上面积最大的品种。
第20题:
可获得无籽西瓜、青霉素高产菌株、矮秆抗病小麦的方法分别是()①诱变育种②杂交育种③单倍体育种④多倍体育种⑤生长素处理
第21题:
小麦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锈病(R)对感锈病(r)为显性,现以高秆抗锈×矮秆感锈,杂交子代分离出15株高秆抗锈,17株高秆感锈,14株矮秆抗锈,16株矮秆感锈,可知其亲本基因型为()。
第22题:
在红粒高秆的麦田里,偶然发现一株白粒矮秆优质小麦,欲在两三年内能获得大量的白粒矮秆麦种,通常用的育种方法是()
第23题:
优质品种
一般配合力强的亲本
轮回亲本
非轮回亲本
高秆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