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播种量确定的原理和方法。”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确定播种期的原则。


    正确答案: 气候条件,温度日照降水等气候要素及危害性天气出现的时段都是确定播种期的依据;
    品种特性,作物品种类型不同,生育特性不同,安排播种期应有差异,一般晚熟品种宜早播,早熟品种宜晚播,春性强的适当晚播,冬性强的每当早播;
    种植制度,适宜播期要考虑当地种植制度;
    调节播种期,调节播种期使作物的易发病期避开病虫害发生高峰期。

  • 第2题:

    简述用称重法和杯量法测降水量的原理和方法。


    正确答案: (1)称重法:根据物体的质量等于其密度与体积的乘积的原理,又因水的密度近似于1,而雨量器口面积又是已知的,于是,在称出水(或固体降水)的质量后,可以根据下式换算成降水量。
    H=10×W•S
    其中:H——降水量,mm;W——水的质量,g;S——雨量器口的面积,cm2。
    (2)杯量法:根据雨量筒内水的体积和倒入杯内的体积相等的原理,计算出单位厚度雨量筒内的水相当于量杯的高度。
    H=SS′×H′其中:H——降水量,mm;S——雨量筒口面积,cm2;H′——雨量筒内水深,mm;S′——杯口面积,cm2。

  • 第3题:

    怎样根据马铃薯的播种密度确定播种量?


    正确答案: (1)用小整薯播种时,可根据每667平方米(1亩)种植密度被每千克种薯个数除,即为每667平方米(1亩)用种量的千克数。举例说明:如每667平方米(1亩)要求密度5130株(65厘米×20厘米密度配置),如用小整薯播种时,平局每个小薯按30克计算,每千克的小薯个数为33个,则每667平方米(1亩)用种量为5130/33=155.45千克。
    (2)切块播种时,每667平方米(1亩)的播种量为每667平方米(1亩)种植密度被每千克种薯的切块数除。举例说明:如每667平方米(1亩)要求密度5130株(65厘米×20厘米田间配置),用切块播种时,每千克切块数为40块,则每667平方米(1亩)用种量为5130/40=128.25千克生产上,由于种薯的腐烂或催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损失,实际用种量应多于计划的5%。

  • 第4题:

    简述小麦播种适期的确定原则。


    正确答案: 适宜播期要根据当地气候、生产条件、品种发育特性、栽培制度等决定,其掌握的原则是:
    ①保证麦苗在越冬始期形成适龄壮苗,春性品种,要求越冬始期5-6叶,单株分蘖2-3个,次生根3-5条;半冬性品种,要求越冬始期6-7叶,单株分蘖3-4个,次生根5-7条。
    ②满足小麦在冬前形成适龄壮苗所需积温,播种至出苗要0℃以上积温110-120℃,出苗─越冬始期每出生一张叶片要0℃以上积温70-80℃,达到冬前壮苗标准则春性品种要0℃以上积温500-550℃,半冬性品种要600-650℃,然后从当地常年进入越冬始日的气象资料向前累加计算,总和达到所需求的积温指标的日期即为该地最佳播期,前后三天为适宜播期。
    ③播种期的适宜日均温,冬性品种为16-18℃,半冬性品种15-16℃,春性品种14-15℃。
    ④播期推迟,产量下降,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呈上升趋势。
    大体上,北部冬麦区的播种适期在九月中旬至十月上旬;黄淮平原麦区在九月下旬到十月中旬,长江中下游麦区在十月中旬至十一月上旬,上游麦区在十月下旬至十一月上旬,华南麦区在十月下旬到十一月中旬。弱筋小麦宜在适期范围内早播。

  • 第5题:

    掌握适宜的(),是确定小麦合理密植的起点。

    • A、播种量
    • B、基本苗
    • C、播种期
    • D、播种方式

    正确答案:A

  • 第6题:

    简述电位滴定法的原理和确定终点的方法。


    正确答案:滴定过程中,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活度)不断变化,在化学计量点时,离子浓度发生突变,用适当的指示电极可以指示这种离子浓度的变化,从而确定滴定终点的方法。

  • 第7题:

    确定作物的播种量应考虑哪些因素?


    正确答案:应考虑土壤质地松硬、气候冷暖、病虫草害、雨量多少、种子大小、播种方式、播种方法等因素,播种前应结合种子千粒重、发芽率等确定适当播种。

  • 第8题:

    简述确定作物播种期的主要依据。


    正确答案: 确定作物播种期的主要依据有:①气候条件;②栽培制度;③品种特性;④病虫害。

  • 第9题:

    简述种子播种前处理方法。


    正确答案: (1)层积处理:将种子与潮湿的介质(通常为湿沙)一起贮放在低温条件下(0~5℃),以保证其顺利通过后熟作用叫层积,也称沙藏处理。春播种子常用此种方法来促进萌芽。
    (2)机械破皮:破皮是开裂、擦伤或改变种皮的过程。用于使坚硬和不透水的种皮(如山楂、樱桃、山杏等)透水透气,从而促进发芽。
    (3)化学处理:种壳坚硬或种皮有蜡质的种子(如山楂、酸枣及花椒等),亦可浸入有腐蚀性的浓硫酸(95%)或氢氧化钠(10%)溶液中,经过短时间的处理,使种皮变薄、蜡质消除,透性增加,利于萌芽。(4)清水浸种:水浸泡种子可软化种皮,除去发芽抑制物,促进种子萌发。
    (5)催芽:临播种前保证种子吸足水分。可用火炕、地热线和电热毯等维持所需的温度。
    (6)种子消毒:可杀死种子所带病菌,并保护种子在土壤中不受病虫危害。

  • 第10题:

    多选题
    作物的阶段发育理论在生产实践中可作为()。
    A

    引种的依据

    B

    确定播种期的依据

    C

    确定播种量的依据

    D

    确定施肥量的依据


    正确答案: A,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电位滴定法的原理和确定终点的方法。

    正确答案: 滴定过程中,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活度)不断变化,在化学计量点时,离子浓度发生突变,用适当的指示电极可以指示这种离子浓度的变化,从而确定滴定终点的方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用称重法和杯量法测降水量的原理和方法。

    正确答案: (1)称重法:根据物体的质量等于其密度与体积的乘积的原理,又因水的密度近似于1,而雨量器口面积又是已知的,于是,在称出水(或固体降水)的质量后,可以根据下式换算成降水量。
    H=10×W•S
    其中:H——降水量,mm;W——水的质量,g;S——雨量器口的面积,cm2。
    (2)杯量法:根据雨量筒内水的体积和倒入杯内的体积相等的原理,计算出单位厚度雨量筒内的水相当于量杯的高度。
    H=SS′×H′其中:H——降水量,mm;S——雨量筒口面积,cm2;H′——雨量筒内水深,mm;S′——杯口面积,cm2。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作物的阶段发育理论在生产实践中可作为()。

    • A、引种的依据
    • B、确定播种期的依据
    • C、确定播种量的依据
    • D、确定施肥量的依据

    正确答案:A,B

  • 第14题:

    简述精量、半精量播种机使用技术要点。


    正确答案: 实施机械精量、半精量播种,使作物苗匀、苗齐、苗壮,且能节约种子,降低成本,增加产量,如麦类作物可节种25千克/公顷,节约成本150元/公顷,增产750千克/公顷。但若使用保养不当,则会事与愿违。以下介绍精量、半精量播种机的使用技术要点,供参考。
    (1)搞好进田作业前的保养。首先,对拖拉机及播种机的各传动、转动部位,按说明书的要求加注润滑油,尤其是每班前要注意传动链条润滑和张紧情况以及播种机上螺栓的紧固;其次,要清理播种箱内的杂物和开沟器上的缠草、泥土,确保状态良好。
    (2)搞好各种调整。先按使用说明书的规定和农艺要求将播种量调准;再将旋耕灭茬、开沟、覆土、镇压轮的深浅调整适当;后将开沟器的行距调准,将机架悬挂水平和传动链条的松紧度调整适中。
    (3)搞好田间的试播。为保证播种质量,在进行大面积播种前,一定要坚持试播20米,确认符合当地的农艺要求后,再进符大面积播种。
    (4)注意加好种子。加入种子箱的种子,达到无小、秕、杂,以保证种子的有效性;其次种子箱的加种量至少要达到能盖住排种盒入口,以保证排种流畅。
    (5)注意匀速直线行驶。机手选择作业行走路线应保证加种和机械进出的方便,播种时要注意匀速直线前行,不能忽快忽慢或中途停车,以免重播、漏播;为防止开沟器堵塞,播种机的升降要在行进中操作,倒退或转弯,应将播种机提起。若发现开沟、镇压轮缠草沾土,要及时清理。精量、半精量播种机不宜晚间播种。

  • 第15题:

    小麦的播种量和播种方式决定了小麦的合理密植问题,一般播种量的确定常采用()法。

    • A、以种定量
    • B、以田定产,以产定穗
    • C、以穗定苗,以苗定量
    • D、以肥定量

    正确答案:B,C

  • 第16题:

    说明小麦播种量的确定方法。


    正确答案:常采用四定法。
    以田定产,根据地力、水肥条件和技术水平等定出经过努力可达到的产量指标;
    以产定穗,根据产量指标和品种特性等,定出所需穗数;
    以穗定苗,根据所需穗数和单株成穗数等,定出适宜的基本苗数;
    以苗定播种量,根据所需基本苗数,计算出适宜的播种量。

  • 第17题:

    水稻秧田播种量根据本田用种量和插秧面积确定。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8题:

    合理施肥的原理有哪些?如何确定施肥种类、施肥量、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


    正确答案: 合理施肥的原理如下:
    1)养分归还学说
    2)最小养分律、限制因子律及报酬递减律
    3)施肥量的估算与施肥时期、方法和确定
    1.施肥量的估算:
    A.定性的丰缺指标法
    B.肥料效应函数法
    C.目标产量法
    2.施肥时期:以提高肥料增产效率和减少肥料损失,防止环境污染为基本原则。
    A.基肥,播种或定植前结合土壤耕作所施的肥料
    B.种肥,播种和定植时施于种子附近,或与种子同播,或用来进行种子处理的肥料
    C.追肥,在作物生长期间施用的肥料
    3.施肥方法:包括土壤施肥、茎叶施肥和灌溉施肥等。

  • 第19题:

    简述如何确定作物的播种期。


    正确答案:⑴气候条件:
    A.通常以当地气温或土温能满足作物发芽要求时作为最早播种期;
    B.还应考虑作物的温度的敏感期;
    C.水分善,在适播种期范围内如遇土壤过湿,应适当推迟播种,避免烂种;如已过适播期范围,则应抢早播种,争取季节,加强播后管理;若干旱且缺水,应在前作收获后及时抢墒早播;
    D.根据当地灾害性天气出现时段的规律调节播期。
    ⑵种植制度:
    A.要从有利于周年各季作物的平衡增产出发;
    B.对于间、套作栽培,应根据适宜共生期的长短确定播期;
    C.种植方式也有一定影响。
    ⑶品种特性:
    A.作物品种类型不同,生育特性不同;
    B.同一类型内,品种间生育期长短不一,生产上生育期长的迟熟,品种宜早播,反之宜迟。
    ⑷病虫害:使作物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与病虫发生旺期错开。

  • 第20题:

    简述几种测定蛋白质分子量的方法及原理。


    正确答案: (1)沉降速度法(利用超速离心机);
    (2)凝胶过滤法(利用一种葡聚糖凝胶,但用洗脱液时,被排阻的相对分子质量大的分子,先被洗脱下来,相对分子小的从大到小依次)
    (3)SDS-聚丙烯酰胺凝胶液电脉法(各蛋白质分子大小不同电泳不同)

  • 第21题:

    简述回弹法测混凝土强度的原理、方法及强度确定。


    正确答案: 1)回弹法的基本原理
    回弹法是采用回弹仪的弹簧驱动重锤,通过弹击杆弹击混凝土表面,并以重锤被反弹回来的距离(称回弹值指反弹距离与弹簧初始长度之比)作为强度相关指标来推算混凝土强度的一种方法。
    2)方法:
    (1)测区数量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A.对长度不小于3m的构件,其测区数不少于10个,对长度小于3m且高度低于0.6m的构件,其测区数量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少于5个;
    B.相邻两测区的间距应控制在2m以内,测区离构件边缘的距离不宜大于0.5m;
    C.测区宜选在构件的两个对称可测面上,且应均匀分布。在构件的受力部位及薄弱部位必须布置测区,并应避开预埋件;
    D.测区的面积宜控制在0.04m2
    E.检测面应为原状混凝上面,并应清洁、平整,不应有疏松层和杂物,且不应有残留的粉未或碎屑;
    F.对于弹击时会产生颤动的薄壁、小型构件应设置支撑固定。
    (2)测点宜在测区范围内均匀分布,相邻两测点的净距一般不小于20mm,测点距构件边缘或外露钢筋、预埋件的距离一般不小于30mm,测点不应在气孔或外露石子上,同一测点只允许弹击一次。每一测区应记取16个回弹值,每一测点的回弹值读数精确至1。
    (3)检测时,回弹仪的轴线应始终垂直于结构或构件混凝土检测面,缓慢施压,准确读数,快速复位。
    (4)回弹值测量完毕后,应选择不小于构件数的30%测区数在有代表性的位置上测量碳化深度值。
    (5)测量碳化深度值时,可用合适的工具在测区表面形成直径约15mm的孔洞,其深度大于混凝土的碳化深度。然后除净孔洞中的粉未和碎屑,不得用水冲洗。立即用浓度为1%酚酞酒精溶液滴在孔洞内壁的边缘处,再用深度测量工具测量已碳化与未碳化混凝土交界面到混凝土表面的垂直距离多次,取其平均值,该距离即为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值。每次读数精确至0.5mm。
    (6)回弹值的计算
    A.计算测区平均回弹值时,应从该测区的16个回弹值中剔除3个最大值和3个最小值,然后将余下的10个回弹值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Rm——测区平均回弹值,精确至0.1;
    Ri——第i个测点的回弹值。
    B.回弹仪非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侧面时,应按下列公式修正:
    式中:Rma——非水平方向检测时测区的平均回弹值,精确至0.1;
    Rma——非水平方向检测时回弹值的修正值,按规范查用。
    C.回弹仪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表面时,应按下列公式修正:
    式中:Rmt、Rmb——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表面、底面时,测区的平均回弹值,精确至0.1;
    Rat、Rab——混凝土浇筑表面、底面回弹值的修正值,按规范查用。
    D.如检测时仪器非水平方向且测试面非混凝土的浇筑侧面,则应先对回弹值进行角度修正,然后再对修正后的值进行浇筑面修正。
    (7)混凝土强度的推算
    A.结构或构件第i个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可按平均回弹值Rm及求得的平均碳化深度值dm由规范查得或由公式计算。有地区或专用测强曲线时,混凝土强度换算值应按地区或专用测强曲线换算得出。
    B.构件混凝土强度推定值fcu,e的确定
    当按单个构件检测中,以最小值作为该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推定值
    当按批量检测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该批每个构件中最小的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的平均值,MPa,精确至0.1MPa。
    取两者中的较大值为该批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推定值。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播种量确定的原理和方法。

    正确答案: 从理论上讲,每1cm2有一株成活苗就行了;在混合播种中,较大粒种子的混播量可达40g/m2,在土壤条件良好,种子质量高时,播种量20~30g/m2适当。播种量确定的最终标准,是以足够数量的活种子确保单位面积上幼苗的额定株数,即1-2万株/m2方粒=(千粒重*10)/生活率*纯净度=播种量/m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合理施肥的原理有哪些?如何确定施肥种类、施肥量、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

    正确答案: 合理施肥的原理如下:
    1)养分归还学说
    2)最小养分律、限制因子律及报酬递减律
    3)施肥量的估算与施肥时期、方法和确定
    1.施肥量的估算:
    A.定性的丰缺指标法
    B.肥料效应函数法
    C.目标产量法
    2.施肥时期:以提高肥料增产效率和减少肥料损失,防止环境污染为基本原则。
    A.基肥,播种或定植前结合土壤耕作所施的肥料
    B.种肥,播种和定植时施于种子附近,或与种子同播,或用来进行种子处理的肥料
    C.追肥,在作物生长期间施用的肥料
    3.施肥方法:包括土壤施肥、茎叶施肥和灌溉施肥等。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