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大气污染对城市气候的影响:减弱太阳入射辐射和日照时数;增加城市烟雾频率,减小能见度;改变城市大气的热力性质。
(2)特殊下垫面对城市气候的影响:下垫面是影响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它与空气存在着复杂的物质交换、热量交换和水分交换,对空气湿度、温度、风向、风速都有很大影响。
(3)人为热对城市气候的影响:在城市中由于人口密度大,工业生产、家庭生活、交通工具等排放的热量远比郊区要大,这是城市气候中一项额外的热量。
更多“简述人工环境对城市气候的影响。”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大气环境对作物影响。


    正确答案: (1)温室效应:CO2,CH4,N2O使地区间的气候差异变大,气温上升,降水量分布发生变化,一些地区雨量明显减少;CO2浓度增加,作物和野草的产量增加,出现栽培作物与野生植物间的竞争加剧,杂草防治更加困难;温室效应导致气温和降雨量的变化,影响作物病虫的发生,分布,发育,存活,迁移,生殖,种类动态等,加剧病虫害的发生。
    (2)O3浓度较高时,影响作物的生理过程代谢途径,引起作物生长缓慢,早衰,产量降低。 (3)酸雨PH<5.6落地前影响叶片,落地后影响作物根部,对叶片主要是破坏叶面蜡质,淋失叶片养分,破坏呼吸作用和代谢,引起叶片坏死。对处于生殖生长阶段的作物,缩短花粉寿命,减弱繁殖能力,以致影响产量和质量。它还会降低作物的抗病能力,诱发病原菌对作物的感染,抑制豆科作物根瘤菌生长和固氮作用。 (4)二氧化硫,氟化物,氮氧化物:造成大气污染,对产量品质生长发育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SO2和氟化物的长期或急性毒害,通过影响作物的生理过程而使作物叶片出现焦斑,植株生长缓慢和产量降低,氮氧化物引起大气中氮氧化物含量过高可导致植物群落的变化而影响作物生产。氮氧化物还是酸雨的组成成分,并与空气中分子态氧反应形成臭氧。

  • 第2题:

    简述城市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


    正确答案: (1)城市具有特殊的下垫层
    (2)由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取暖降温、家庭生活等活动释放出的热量、废气和尘埃,使城市内部形成一个不同自然气候的城市气候环境
    (3)由于大量气体和固体污染物排入空气中,明显地改变了城市上空的大气组成,影响了城市空气的透明度和辐射热能收支,并为城市的云、雾、降水提供了大量的凝结核。

  • 第3题:

    简述环境的温度、湿度对插条生根的影响。


    正确答案: 温度对插条的生根速度起决定作用,大多数树种在15—25℃范围内能较快生根。插壤温度偏高更有利于下切口的愈合和生根,一般应高于气温3—5℃。适宜的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是保持插穗水分平衡,促进生根的基本条件,要求空气湿度与土壤湿度较高。

  • 第4题:

    影响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环境因素包括哪些() (1)家庭环境 (2)社区环境 (3)城市气候 (4)城市文化 (5)经济形势 (6)产业结构

    • A、(1)(4)(5)(6)
    • B、(1)(2)(4)(5)
    • C、(1)(2)(3)(5)(6)
    • D、(1)(2)(3)(4)(5)(6)

    正确答案:D

  • 第5题:

    简述旅游对环境影响产生的影响。


    正确答案: (一)积极影响
    1、有利于保护重要的自然景区和名胜古迹
    2、有利于提高环境质量
    3、有利于改善资源的基础设施条件
    (二)消极影响
    1、旅游活动对动物群体的影响
    2、旅游活动对植物生存环境的影响
    3、盲目过度的旅游开发对旅游资源造成的破坏
    4、旅游户动造成的环境污染
    5、建筑污染

  • 第6题:

    问答题
    简述南亚气候与东亚气候、城市气候。

    正确答案: ①南亚季风以印度半岛表现最为明显,冬季亚欧大陆为冷高压盘踞,高压南部的东北风就成为南亚的冬季风,带来干燥少雨天气。夏季,亚欧大陆为热低压控制。同时,北太平洋副高西伸北进,高低压之间的偏南风就成为亚洲东部的夏季风。此时,亚洲南部位于赤道低压带内,南半球东南气流越过赤道到南亚,变为西南气流,这便是南亚的夏季风。②东亚(我国东部、朝鲜、日本等)濒临广阔的太平洋,居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之间,热力差异比其他地区大,所以季风最强盛。冬季,亚欧大陆为冷高压控制,高压前缘的偏北风就是东亚的季风。③城市气候是在区域气候背景上,经过城市化后,在人类活动影响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局地气候。其特征可归纳为城市五岛效应(浑浊岛、热岛、干岛、湿岛、雨岛)和风速减小,风向多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单选题
    影响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环境因素包括哪些() (1)家庭环境 (2)社区环境 (3)城市气候 (4)城市文化 (5)经济形势 (6)产业结构
    A

    (1)(4)(5)(6)

    B

    (1)(2)(4)(5)

    C

    (1)(2)(3)(5)(6)

    D

    (1)(2)(3)(4)(5)(6)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人工环境对城市气候的影响。

    正确答案: (1)大气污染对城市气候的影响:减弱太阳入射辐射和日照时数;增加城市烟雾频率,减小能见度;改变城市大气的热力性质。
    (2)特殊下垫面对城市气候的影响:下垫面是影响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它与空气存在着复杂的物质交换、热量交换和水分交换,对空气湿度、温度、风向、风速都有很大影响。
    (3)人为热对城市气候的影响:在城市中由于人口密度大,工业生产、家庭生活、交通工具等排放的热量远比郊区要大,这是城市气候中一项额外的热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
    A

    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建立人工环境

    B

    与自然环境状况无关

    C

    可以随意改变自然环境

    D

    人工环境对自然不产生影响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城市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

    正确答案: (1)城市具有特殊的下垫层
    (2)由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取暖降温、家庭生活等活动释放出的热量、废气和尘埃,使城市内部形成一个不同自然气候的城市气候环境
    (3)由于大量气体和固体污染物排入空气中,明显地改变了城市上空的大气组成,影响了城市空气的透明度和辐射热能收支,并为城市的云、雾、降水提供了大量的凝结核。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城市气候因子影响观赏树木的生态习性有哪几个方面?


    正确答案:(1)城市气候因子。树木接受光量差异大,城市气温相对高,树木得不到充足的自然降水,城市空气有一定污染。
    (2)土壤因子
    (3)地上线路与地下线路对树木影响。

  • 第12题:

    简述磷肥对环境的影响?


    正确答案:⑴常用磷肥的品种为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等。利用率很低为10-20%左右。
    ⑵磷在土壤中的去向及对环境的影响。
    ①在土壤中的吸附、固定。磷肥施入土壤后,只有极小部分在土壤溶液中呈离子态的磷酸盐才能被作物吸收,另外,磷还会与土壤中有机质结合成有机结合态磷。南方酸性土壤中以羟基磷酸铝为主。北方碱性中性土中以磷酸钙为主。
    ②水土流失与水体富营养化。
    ③磷肥与重金属污染。磷灰石矿物伴生重金属。

  • 第13题:

    简述城市气候的特点。城市热岛形成的原因。如何降低城市热岛效应?


    正确答案:城市热岛形成原因:
    ①城市人工热源的作用;
    ②城市不透水的人为建筑覆盖度大,植物少。消耗于蒸发散的热量减少;
    ③市区风速减弱,减少热量的水平输送;
    ④城市上空污染物质多产生了保温作用,增加了大气逆辐射;
    ⑤城市下垫面的热容量常大于郊区,夜间冷却降温比郊区缓慢
    降低:
    (1)要保护并增大城区的绿地、水体面积。因为城区的水体、绿地对减弱夏季城市热岛效应起着十分可观的作用。
    (2)城市热岛强度随着城市发展而加强,因此在控制城市发展的同时,要控制城市人口密度、建筑物密度。因为人口高密度区也是建筑物高密度区和能量高消耗区,常形成气温的高值区。
    (3)加强城市通风,减小城市热岛强度。
    (4)减少人为热的释放,尽量将民用煤改为液化气或天然气并扩大供热面积。
    防止热岛效应的方法
    1.选择高效美观的绿化形式、包括街心公园、屋顶绿化和墙壁垂直绿化及水景设置,可有效地降低热岛效应,获得清新宜人的室内外环境。
    2.居住区的绿化管理要建立绿化与环境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并且建立相关的地方性行政法规,以保证绿化用地。
    3.要统筹规划公路、高空走廊和街道这些温室气体排放较为密集的地区的绿化,营造绿色通风系统,把市外新鲜空气引进市内,以改善小气候。
    4.应把消除裸地、消灭扬尘作为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除建筑物、硬路面和林木之外,全部地表应为草坪所覆盖,甚至在树冠投影处草坪难以生长的地方,也应用碎玉米秸和锯木小块加以遮蔽,以提高地表的比热容。
    5.建设若干条林荫大道,使其构成城区的带状绿色通道,逐步形成以绿色为隔离带的城区组团布局,减弱热岛效应;
    在现有的条件上,应考虑
    1、控制使用空调器,提高建筑物隔热材料的质量,以减少人工热量的排放;改善市区道路的保水性性能。
    2、建筑物淡色化以增加热量的反射。
    3、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改燃煤为燃气。
    4、此外, “透水性公路铺设计划”,即用透水性强的新型柏油铺设公路,以储存雨水,降低路面温度。
    5、形成环市水系,调节市区气候。

  • 第14题:

    简述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关系?


    正确答案: 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共同组成人类的生态环境。自然环境支撑、调节、涵养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以适应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自然环境的恶化会破坏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以致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自然环境有赖于人工环境的美化、衬托、补充,使之更利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但是,人工环境的不适当地建造和发展,也会损害自然生态,直接或间接地损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 第15题:

    现代城市气候模拟和评价系统,包括().

    • A、城市规划气候影响预评价
    • B、城市发展气候跟踪评价
    • C、城市居民生活气候评价
    • D、城市气候影响评价

    正确答案:A,B,C,D

  • 第16题:

    问答题
    城市气候因子影响观赏树木的生态习性有哪几个方面?

    正确答案: (1)城市气候因子。树木接受光量差异大,城市气温相对高,树木得不到充足的自然降水,城市空气有一定污染。
    (2)土壤因子
    (3)地上线路与地下线路对树木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7题:

    多选题
    现代城市气候模拟和评价系统,包括().
    A

    城市规划气候影响预评价

    B

    城市发展气候跟踪评价

    C

    城市居民生活气候评价

    D

    城市气候影响评价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多选题
    为什么要整治河道?()
    A

    河道水系的破坏对城市发展起着负面影响

    B

    不良的水环境使城市气候处于极端状态

    C

    水环境恶化使城区市民休闲之地大大减少

    D

    水环境恶化无法调节城市小气候


    正确答案: C,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正确答案:
    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环境所提供的条件不同,对个体发展的意义也不相同,但个体对环境的作用也不是消极的,个体对环境持积极态度,就会挖掘环境中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因素,克服消极的阻力,从而扩大发展的天地。教育者不仅要注意为受教育者的发展提供较有利的条件,更要培养受教育者认识、利用和超越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2)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教育需要研究如何既保持校园小环境的有利条件,又积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充分利用社会的有利教育力量,从而形成有利于个体发展的正向合力。
    (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时,总是选择那些自己需要的、感兴趣的环境因素,接受它们的影响,而对那些不需要或者不符合自己愿望的环境因素,总是有意识地回避。人能改造环境,人在改造环境的实践中发展着自身。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