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侵染是指病原物可以从寄主的任何部位侵染。
第1题:
局部侵染是指病原物只能从植物的某个部位侵染。
第2题:
寄主植物这种抵御病原物侵染的活动的特性或能力称为()通常用高度抗病、()、()、高度感病。
第3题:
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不包括()。
第4题:
寄主植物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有免疫、抗病、()和()等几种。
第5题:
每一个生长季节一次侵染。病原物在一个生长季节对寄主植物只有一次侵染。属于()
第6题:
病原物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到表现症状为止的时期称为侵染过程(潜育期)。
第7题:
植物病原物侵入寄主有哪些途径,真菌、细菌、病毒侵染途径有何不同?
第8题:
病原物侵入寄主物,已在植物体定居,或经过一定程度的扩展,由于寄主的抗性而停止扩展,处于休止状态,寄主体不出现症状,而当寄主抗病性减弱时,继续扩展引起寄主发病,这种现象称为()
第9题:
对
错
第10题:
对
错
第11题:
初侵染
再侵染
潜伏侵染
第12题:
第13题:
初次侵染是指越冬的病原物对林木进行的第一轮侵染。
第14题:
黄瓜幼嫩叶片抗霜霉病,而成熟叶片易感病,说明寄主植物()对病原物侵染的抵抗力有差异。
第15题:
病害流行所具备的条件为()。
第16题:
()是指每个生长季节只有几次侵染,病原物在一个生长季节除初侵染外,还有几次再侵染,但再侵染不频繁。
第17题:
寄主植物被病原物侵染后发病的标志是()
第18题:
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有()、()、()和()四个类型。
第19题:
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有免疫、抗病、耐病和()四个类型。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病原物的越冬越夏
病原物的传播
植物病害的初侵染和再侵染
寄主植物的发病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