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是中国古代法律中的一项重要法律原则。
第1题: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2题: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说明在古代的时候()相辅相成,二者分别调整规制中国传统法律关系与社会关系。
A.礼与刑
B.礼与德
C.德与刑
D.礼与法
第3题:
第4题: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说明在古代的时候()相辅相成,二者分别调整规制中国传统法律关系与社会关系。
第5题: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反映出孔子对下等人的歧视。
第6题:
怎样理解“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第7题:
“礼治”的基本原则是()
第8题:
下列说法中,符合西周“礼治”原则的有()
第9题:
对
错
第10题:
男女有别
礼不下庶人
亲亲
刑不上大夫
尊尊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第13题: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14题:
A.刑过不避大臣
B.礼不下庶人
C.法不阿贵
D.刑不上大夫
第15题: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所谓“礼不上庶人”是指礼主要是用来调整奴隶主阶级内部关系的;各级贵族按礼规定所享有的各种特权,奴隶和平民一律不得享受。所谓“刑不上大夫”是指,刑罚的锋芒是指向劳动人民,而不是指向奴隶主贵族。礼与刑在对象上虽有所不同,但“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是相对的。礼所规定的义务,庶人必须无条件地遵守;个别奴隶主贵族严重危害奴隶主阶级的整体利益时,也要处以刑罚。当然,即使用刑,他们也常常享受各种特殊照顾。
略
第16题: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原始意义是说礼制要遍及庶人,刑罚不优待大夫。
第17题:
西周在礼、刑的适用上,贯彻了“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特权原则。
第18题: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是中国古代贯彻始终的法律原则。
第19题: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出自()
第20题:
《尚书》
《诗经》
《论语》
《礼记》
第21题:
对
错
第22题:
第23题: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