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唐代的()制度,即现今的退休制度;唐代官吏退休年龄为()岁。”相关问题
  • 第1题:

    我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的“中人”是指()

    • A、未达到退休年龄即办理了退休手续的城镇从业人员
    • B、建立新制度以前退休的城镇从业人员
    • C、建立新制度前已经工作但不到退休年龄的城镇从业人员
    • D、建立新制度以后参加工作的城镇从业人员

    正确答案:C

  • 第2题:

    唐代官吏退休年龄为六十岁,如果身体有病可提前退休。


    正确答案:错误

  • 第3题:

    唐代官吏退休的年龄是()。

    • A、五十
    • B、六十
    • C、七十
    • D、八十

    正确答案:C

  • 第4题:

    唐代开始,逐渐确立了在皇帝生前即上()的制度。


    正确答案:尊号

  • 第5题:

    清朝致仕制度基本沿袭明制,官员退休年龄为()岁。

    • A、50
    • B、60
    • C、65
    • D、70

    正确答案:B

  • 第6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5年12月2日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6》建议,按照并轨先行、渐进实施和弹性机制的原则逐步延迟退休年龄。首先,实现养老金制度并轨,将退休年龄归为两类:职工养老保险领取年龄和居民养老保险领取年龄。其次,职工养老保险的退休年龄改革方案分两步走。第一步:2017年完成养老金制度并轨时,取消女干部和女工人的身份区别,将职工养老保险的女性退休年龄统一规定为55岁。第二步:从2018年开始,女性退休年龄每3年延迟1岁,男性退休年龄每6年延迟1岁,直至2045年同时达到65岁。再次,居民养老保险的退休年龄从2033年开始每3年延迟1岁,直至2045年完成。同时在退休年龄改革中引入弹性机制,可考虑以法定退休年龄为基准,规定人们可提前或延迟5年退休,但养老金待遇与退休年龄挂钩。请回答以下关于退休年龄和养老保险的问题。 退休年龄即领取养老金年龄。


    正确答案:错误

  • 第7题:

    填空题
    唐代的()制度,即现今的退休制度;唐代官吏退休年龄为70岁。

    正确答案: 致仕
    解析: 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 第8题:

    填空题
    唐代的()制度,即现今的退休制度;唐代官吏退休年龄为()岁。

    正确答案: 致仕,70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填空题
    在唐代长安城经常可以见到的“新罗人”,即现今我们所说的____。

    正确答案: 朝鲜人
    解析:
    “新罗人”即朝鲜人,具体来说是同时期的三类朝鲜人之一,另两类分别为高句丽和百济。

  • 第10题:

    判断题
    清朝致仕制度基本沿袭明制,官员退休年龄为70岁。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判断题
    唐代官吏退休年龄为六十岁,如果身体有病可提前退休。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我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的“中人”是指()
    A

    未达到退休年龄即办理了退休手续的城镇从业人员

    B

    建立新制度以前退休的城镇从业人员

    C

    建立新制度前已经工作但不到退休年龄的城镇从业人员

    D

    建立新制度以后参加工作的城镇从业人员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这种制度的确立时间是在()。

    • A、汉代
    • B、魏晋时期
    • C、隋代
    • D、唐代

    正确答案:A

  • 第14题:

    唐代实施的服役制度是()。


    正确答案:租用调制

  • 第15题:

    我国目前的退休制度规定的退休年龄是:男职工()岁,女职工()岁。


    正确答案:60,55

  • 第16题:

    清朝致仕制度基本沿袭明制,官员退休年龄为70岁。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7题:

    唐代宰相制度的基本特征?


    正确答案: 第一,群相制。宰相是集体的而非个人。第二,有共同的办公地点和集体议事会议称为"政事堂"。第三,既有分工,又集体议政。决策、审议、执行三大系统有机结合,办事效率高,政策性失误相对较少,有利于唐代政局之相对稳定。第四,科举进士逐渐成为宰相来源的主体。唐代大兴科举,科举宰相日益增多并逐步成为中枢系统的主体。第五,使相制。唐代后期,有一种特殊的宰相称为"使相",多指节度使兼宰相。这种使相实为优崇性职务,并不过问宰相政事,因此并非实际上的宰相,至于以宰相衔兼地方节度使、盐铁使等的也可称为"使相"。但这种宰相兼任外官的使相,回朝后一般还继续行使宰相权力,这与以外官兼宰相的"使相"有所不同。

  • 第18题:

    唐代的()制度,即现今的退休制度;唐代官吏退休年龄为70岁。


    正确答案:致仕

  • 第19题:

    单选题
    唐代官吏退休的年龄是()。
    A

    五十

    B

    六十

    C

    七十

    D

    八十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填空题
    唐代开始,逐渐确立了在皇帝生前即上()的制度。

    正确答案: 尊号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清朝致仕制度基本沿袭明制,官员退休年龄为()岁。
    A

    50

    B

    60

    C

    65

    D

    70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填空题
    我国目前的退休制度规定的退休年龄是:男职工()岁,女职工()岁。

    正确答案: 60,55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科举制度在中国影响巨大,从(  )开始各朝统治者用科举考试老选拔官吏,聚集人才。
    A

    隋代

    B

    唐代

    C

    宋代

    D

    元代


    正确答案: A,B
    解析: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称为科举。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标志着中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到清光绪(1904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