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古典主义时期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
第1题:
论述学堂乐歌的历史文化背景、思想内容及历史意义。
产生背景:学堂乐歌"是我国清末民初新型学校教育改革的具体产物之一,最初是"维新派"领袖康有为于1895年5月向光绪上书:"请开学校折"中提出的。"维新变法"失败后,以梁启超为首的"改良派"文人仍积极为之进行呼吁。一些拥护教育、音乐改革的爱国知识分子如萧友梅、沈心工、曾志忞、李叔同等,先后主动到日本考察日本从"明治维新"后积极开展的新型学校唱歌的经验、方法和学习西洋音乐知识技能,以便在国内效法推行。。一时间大批各式各样的、提供新学堂习唱的唱歌本、乐歌教材等纷纷得以出版发行内容:
1.不同的角度表达中国人民迫切要求"富国强兵"、以抵御列强欺凌的爱国主义要求,代表性的歌曲有:《中国男儿》等;
2.积极宣传和推行"军国民教育"的,代表性的歌曲有:《体操-兵操》等;
3.极拥护推翻帝制、欢呼民主共和新政的建立的,如:《革命军》等;
4.呼吁妇女解放、男女平等"反封建"民主精神,代表性歌曲有《勉女权》等;
5.鼓吹学习新文化、推动"移风易俗"的民主思想的,代表性歌曲有:《格致》等;
6.结合学校生活向青少年进行勤学苦练的思想教育和热爱生活的教育的,如:《始业式》)等。
特点:根据日本新式学校唱歌的经验和中国当时的国情,我国"学堂乐歌"的艺术形式也是以在学校内集体歌咏、并通过学唱这些歌曲学会西方的记谱法(五线谱、简谱)和基本乐理的知识。当时一般都采取以外国(日本、欧美)现成曲调填词编成,自创曲调极少。此外,当时这些歌曲大多采取"单音歌唱"(即齐唱曲调)的方式,而极少以多声合唱的方式。此外,除了李叔同外,一般对伴奏均无特定要求。
意义:学堂乐歌是中国近代音乐文化的开端。
1.它是我国第一次有了正式出版的学校音乐教材,锻炼和培养了我国第一批现代音乐教育家和音乐师资队伍;
2.随着学堂乐歌的广泛开展,西方音乐理论、记谱法各种艺术形式、表演技法逐渐被介绍到我国,对我国新音乐的兴起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学堂乐歌还对“五四”运动以后中国现代群众歌曲创作和专业创作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第2题:
论述新古典主义的创作主张。
新古典主义在美学思潮上,不但否定浪漫主义音乐的标题性和主观性,也否定后期浪漫主义及其引伸出来的表现主义那种夸大的幻想和表现。新古典主义主张音乐创作不必去反映紊乱的社会和政治,主张采取“中立或“艺术至上”的立场;创作应该回到“古典”中去,回到“离巴赫更远的时代”去,那里有音乐的纯粹的(不混杂诗或绘画等);作曲家应该摆脱主观性,而以冷静的客观性把古典的均整平衡的形式,用现代手法再现出来。
略
第3题:
海顿的《四季》属于()时期的()音乐体裁。
A浪漫主义时期;清唱剧
B古典主义时期;清唱剧
C古典主义时期;交响曲
D浪漫主义时期;交响曲
第4题:
简述14世纪新艺术时期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及新艺术音乐的特点。
第5题:
论述史前社会四个时期幼儿教育的变化。
第6题:
古典主义时期音乐中的情绪:古典主义崇尚(),讲究()以及和谐均衡。
第7题:
古典主义时期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浪漫主义时期;清唱剧
古典主义时期;清唱剧
古典主义时期;交响曲
浪漫主义时期;交响曲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第13题:
什么叫“古典主义”?结合实例谈谈文艺复兴时期“古典主义设计特点”的认识和理解?
希腊和罗马的设计文化两千多年来一直没有因历史的变迁而中辍,它实际上成了欧洲设计源远流长的基础,时至今日,其影响依然存在。因此,欧洲人习惯于把希腊、罗马的文化称之为古典文化。
1.基本精神是“理性”至上,注重正常情理,要求作家正常地理解世界,并且用明确的方式加以表现。
2.心中要有不变的原则,因为在一切变幻无常的现象后面,存在着一种永恒不变的原则,一种关于“美”的绝对概念。
3.古典主义号召“摹仿自然”。
4.古典主义要求“逼真”,但并不要求写真实,因为真实的事物有时并不使人赏心悦目;与此同时,古典主义要求“得体”,意思是作品中所描写的事物必须使大家看起来都顺眼,而不致引起反感。
5.古典主义认为文学的任务在于道德说教,在于劝善。
6.崇尚古希腊罗马的大作家,把他们的作品奉为圭臬。
7.各种文学作品的体裁要有严格的界限与规律。
8.古典主义要求简洁、洗练、明朗、精确的文风,反对烦琐、枝蔓、含糊、晦涩。
第14题:
布歇是()时期的代表。
A文艺复兴时期
B巴罗克时期
C洛可可时期
D古典主义时期
第15题:
新古典主义就是强调所有一切都按照古典主义时期进行创作。
第16题:
古典主义时期音乐家摆脱了教会奴仆的地位,开始逐步走向社会,走向民众。
第17题:
论述中国园林发展经历的几个历史阶段及其历史文化背景。
第18题:
法国古典主义时期的戏剧.
第19题:
第20题:
对
错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