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皖南事变”相关问题
  • 第1题:

    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写于()

    A.抗战初期
    B.”皖南事变“前夕
    C.”皖南事变“之后
    D.抗战胜利前夕

    答案:C
    解析:

  • 第2题:

    请简述共产党对皖南事变的处理措施。


    正确答案: 中共中央决定“政治上取猛烈攻势,而在军事上暂时还只能取守势”的方针。
    1月18日,中共中央发言人发表谈话,全面揭露蒋介石制造皖南事变罪行和反动实质。
    19日,中共中央向全党全军发出指示,要求我军在政治上、军事上做好反击顽固派的充分准备;要求国民党统治区的我党组织,开展反对顽固派破坏抗战的斗争,在全国范围内兴起一个声讨顽固派的群众运动。
    20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并号召新四军指战坚持大江南北的抗日阵地,准备迎击顽固派新的进攻。
    1941年1月20日,毛浮东致周恩来、彭德怀、刘少奇电。
    党当局提出关于处理皖南事变《善后办法十二条》,要求取消我党代表周恩来为打破国民党封锁皖南事变消息,怀着极大的义愤,在重庆《新华日报》上发表了“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和“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题词。

  • 第3题:

    皖南事变前后的史实反映出蒋介石既要反共又不敢与()


    正确答案:中共决裂

  • 第4题:

    皖南事变后,中共中央宣布重建新四军,任命()为政治委员。


    正确答案:刘少奇

  • 第5题:

    皖南事变中遇难的新四军将领有()

    • A、叶挺
    • B、项英
    • C、袁国平
    • D、彭雪枫

    正确答案:B,C

  • 第6题:

    中国进入全面抗日战争的标志是:()

    • A、九一八事变
    • B、七七事变
    • C、淞沪会战
    • D、皖南事变

    正确答案:B

  • 第7题:

    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写于()

    • A、抗战初期
    • B、"皖南事变"前夕
    • C、"皖南事变"之后
    • D、抗战胜利前夕

    正确答案:C

  • 第8题:

    名词解释题
    皖南事变

    正确答案: 1940年10月19日,蒋介石指使何应钦、白崇禧以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副参谋总长名义致电八路军朱德、彭德怀和新四军叶挺、项英,强令将在黄河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于1个月内开赴黄河以北。11月9日,朱德、彭德怀、叶挺、项英复电何应钦、白崇禧,据理驳斥了国民党的无理要求,但为顾全大局,仍答应将皖南新四军部队开赴长江以北。而蒋介石对此不予理睬,仍按原定计划密令第三战区顾祝同、上官云相将江南新四军立即“解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判断题
    皖南事变反映出蒋介石集团企图重演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故伎。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错误的。皖南事变反映出蒋介石集团既要反共又不敢与中共决裂,皖南事变是蒋介石集团政策重心由抗日转向反共后的第二次反共高潮。由于当时抗日战争并未结束,民族矛盾仍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中共又是由蒋介石集团的心腹之患,所以决定了蒋介石集团的态度必然是既要反共又不敢与中共决裂。皖南事变的背景、过程和结果都是这个态度的反映。由此可知,蒋介石集团既要反共又不敢与中共决裂恰好符合当时的阶段特征,虽然二者都是蒋介石发动的反共事变,但阶段特征明显不同,社会主要矛盾、蒋的地位、事变的目的和结果等,所以不可能是简单地重演。

  • 第10题:

    单选题
    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写于()
    A

    抗战初期

    B

    皖南事变前夕

    C

    皖南事变之后

    D

    抗战胜利前夕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判断题
    叶挺将军1941年在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当局扣押后惨遭杀害。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1942.1.4“皖南事变”是日军挑起的。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3题:

    皖南事变发生在()

    • A、1939年
    • B、1940年
    • C、1941年
    • D、1942年

    正确答案:C

  • 第14题:

    中国共产党在处理西安事变和皖南事变的策略方针上有何区别?


    正确答案:区别: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皖南事变采取坚决回击。

  • 第15题:

    简述“皖南事变”。


    正确答案:抗战相持阶段,随着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政策的转变,国民党蒋介石国民党集团开始消极抗战,积极磨擦,连续制造反共高潮。1941年1月“皖南事变”使新四军军部及直属支队抗日力量九千余人几乎全部覆没。至此,国民党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达到顶点。周恩来愤然题写了:“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和“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题词,刊于重庆《新华日报》上。毛泽东强调又斗争又联合。在国内外舆论的压力下,蒋介石不得不收敛其反共活动。3月6日,蒋介石在国民参政会上,“保证”决不再有“剿共”的军事行动,国民党的第二次反共高潮被打退。

  • 第16题:

    叶挺将军1941年在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当局扣押后惨遭杀害。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7题:

    “皖南事变”中牺牲的新四军最高湘籍将领是谁?任什么职务?


    正确答案:袁国平,新四军政治部主任。

  • 第18题:

    1941年皖南事变以后出现的长篇小说有()

    • A、《呼兰河传》
    • B、《淘金记》
    • C、《腐蚀》
    • D、《四世同堂》

    正确答案:A,B,C,D

  • 第19题:

    问答题
    皖南事变反映出蒋介石集团企图重演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故伎。

    正确答案: 错误的。皖南事变反映出蒋介石集团既要反共又不敢与中共决裂,皖南事变是蒋介石集团政策重心由抗日转向反共后的第二次反共高潮。由于当时抗日战争并未结束,民族矛盾仍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中共又是由蒋介石集团的心腹之患,所以决定了蒋介石集团的态度必然是既要反共又不敢与中共决裂。皖南事变的背景、过程和结果都是这个态度的反映。由此可知,蒋介石集团既要反共又不敢与中共决裂恰好符合当时的阶段特征,虽然二者都是蒋介石发动的反共事变,但阶段特征明显不同,社会主要矛盾、蒋的地位、事变的目的和结果等,所以不可能是简单地重演。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多选题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的中心是以(  )同志亲笔题写的“皖南事变死难烈士永垂不朽”纪念主碑。
    A

    毛泽东

    B

    周恩来

    C

    邓小平

    D

    刘少奇


    正确答案: B,D
    解析: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的中心是以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皖南事变死难烈士永垂不朽”纪念主碑。

  • 第21题:

    多选题
    皖南事变中,皖南事变中,皖南新四军领导人有(  )。
    A

    陈毅

    B

    周子昆

    C

    朱德

    D

    叶挺

    E

    项英


    正确答案: C,A
    解析:
    皖南事变中,皖南新四军的军长叶挺与国民党军队谈判时被扣押,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皖南事变发生后,于1941年重建的新四军由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张云逸为副军长,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