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字音韵、名物训诂、校勘辑佚等方面进行经史古义考证的学派被称为()
第1题:
传统上,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并立,统称为()。
第2题:
()开创了以偶释偶的复合词书体例,方以智《通雅》则突破了《尔雅》的范围,以经史为主,兼含文字音韵训诂的大型词典。
第3题:
狭义的训诂学包括文字学,不包括音韵学。
第4题:
古典文献目录学主要是指有关古典文献的();();();();()、辑佚等方面的学问。主干知识包括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辨伪学等部分。
第5题:
宋代洪迈的《()》对图书辨伪、文献考证、文本*校勘、文字训诂等均有论述。
第6题:
文字,音韵,训诂这三个门类如何分工?
第7题:
“小学”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包括文字、音韵、训诂三方面内容。
第8题:
第9题:
训诂、注疏
校勘、辑佚
辨伪、考证
测量、探险
第10题:
注音、校勘
阐述语法
考证名物、诠解典故
显示修辞
发明条例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开创了以偶释偶的复合词书体例,()则突破了《尔雅》的范围,以经史为主,兼含文字音韵训诂的大型词典。
第14题:
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字的形、音、义)古代合称“()”
第15题:
广义的训诂学包括音韵学与文字学。
第16题:
宋朝欧阳修以来,“小学”的内容不包括()。
第17题:
训诂的内容除词义解释和文意训释外还有()。
第18题:
中国古代的“小学”指的不是()
第19题:
对
错
第20题:
第21题:
实学
汉学或朴学
理学
事功学
第22题:
对
错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