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黄光波长为500nm,人眼夜间的瞳孔直径为D=5mm,两车灯的距离d=1.22m,试估计人眼能区分两个车灯的最远距离为()m
第1题:
第2题:
波长在40—500nm的光属于()
第3题:
金属钾的逸出功为2.0eV,用波长为500nm的可见照射,则光电子的最大速度为()m/s。
第4题:
如果法布里珀罗干涉仪两反射面之间的距离为1.00cm,用波长为500nm的绿光作实验,则干涉图象的中心干涉级为()
第5题:
测试时根据OTU的波长,设置光功率计的波长为()
第6题:
激发滤光片有两种,UG和B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7题:
通常亮度下,人眼瞳孔直径约3mm,人眼的最小分辨角是()。远处两根细丝之间的距离为2.0mm,离开()恰能分辨。(人眼视觉最敏感的黄绿光波长λ=550nm)
第8题:
10m
5m
20m
15m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为避免发生交通事故,夜间驾驶货车会车时要特别注意哪里的盲区?()
第14题:
瞳孔的正确描述为()
第15题:
迎面开来的汽车,其两车灯相距为1m,汽车离人多远时,两灯刚能为人眼所分辨?(假定人眼瞳孔直径d为3 mm,光在空气中的有效波长为λ=500nm)
第16题:
人眼观察远处物体时,刚好能被人眼分辨的两物点对瞳孔中心的张角,称为人眼的最小分辨角,若瞳孔的直径为D,光在空气中的波长为λ,n为人眼玻璃状液的折射率,则人眼的最小分辨角为()
第17题:
瞳孔的大小是由动眼神经的()(支配瞳孔括约肌,使瞳孔缩小)和()来的交感纤维(支配瞳孔开大肌,使瞳孔散大)调节的。在普通光线下瞳孔正常直径为()mm,小于2mm为瞳孔缩小,大于5mm为瞳孔散大。
第18题:
人眼近点的距离决定于()。
第19题:
油性指数
荧光强度
最佳激发波长
最佳发射波长
第20题:
第21题:
红光
绿光
黄光
蓝光
第22题:
第23题:
光的强弱和波长
晶状体的弹性
眼球的前后径
瞳孔的大小及像差
两眼会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