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陶瓷烧成中高温玻化成瓷阶段,高岭土在高温作用下()。”相关问题
  • 第1题:

    青花瓷是用烧成后呈蓝色的钴料在白色瓷胎上进行书画装饰的釉下彩瓷,画完后上透明釉,经1300℃左右高温下()烧成。

    • A、一次
    • B、二次
    • C、三次
    • D、多次

    正确答案:A

  • 第2题:

    还原焰烧成瓷器,玻化成瓷期的操作要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在使用还原焰烧成时,本阶段又可分为,氧化保温期、强还原期、弱还原期。三个阶段。这三阶段之间的两个转化温度点及后两段还原气氛浓度是确定气氛制度的关键。临界温度过低则还原太早,坯釉中有关组分氧化反应没完全,部分有机物和碳素残留在坯中,易产生“黑心”甚至起泡等缺陷。临界温度过高,则还原太晚,氧化铁还原不足,坯体发黄,起不到还原作用。

  • 第3题:

    简述陶瓷在烧成过程中为什么要从最高温度急冷到850°C?


    正确答案:快冷可以缩短烧成周期,加快整个烧成过程;可以有效防止液相析晶和晶粒长大以及低价铁的再度氧化;提高坯体的机械强度、白度和釉面光泽度。

  • 第4题:

    陶瓷烧成中高温玻化成瓷阶段熔融长石与低共熔物构成陶瓷中的()。


    正确答案:玻璃相

  • 第5题:

    在烧成过程中,正常情况下坯体内碳酸盐的分解是在阶段()

    • A、水分蒸发期
    • B、氧化分解和晶型转化期
    • C、玻化成瓷期
    • D、冷却期

    正确答案:B

  • 第6题:

    填空题
    陶瓷生产中,隧道窑烧成带最高温度点一般控制在最末一而对烧嘴之间,最高温度点太靠前则();太靠后则保温不足欠烧。

    正确答案: 制品易过烧变形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判断题
    瓷器是在陶器的基础上制成的器物,瓷器胎料的成分主要是高岭土,烧成温度必须在1300℃以上,胎釉经高温烧结后,不易脱落。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瓷器胎料的烧成温度必须在1200℃以上。

  • 第8题:

    单选题
    在烧成过程中,正常情况下坯体内碳酸盐的分解是在阶段()
    A

    水分蒸发期

    B

    氧化分解和晶型转化期

    C

    玻化成瓷期

    D

    冷却期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陶瓷烧成过程中的几个阶段的作用及注意事项。

    正确答案: 1)低温阶段(室温~300℃)胚体水分蒸发期
    作用:主要是排除在干燥过程中没有除掉的残余水分。
    注意:安全升温。
    2)中温阶段(300~950℃)氧化分解及晶型转化期
    作用:脱水、分解、化合、晶型转变、氧化。
    注意:适当控制升温速度,并保证窑内氧化气氛,加强通风。
    3)高温阶段(950℃~最高烧成温度)玻化成瓷期
    作用:此阶段大量液相生成,填充于空隙,颗粒重排,间距缩小,坯体致密,并促进莫来石的生成和发育,降低烧成温度,促进烧结。
    注意:应注意控制升温速度,其次注意控制还原气氛的浓度,最后应注意减小窑内温差。
    4)冷却阶段(烧成温度~室温) 冷却阶段可细分急冷(烧成-850℃)、缓冷(850℃- 400℃)和快冷(400℃-室温)三个阶段。
    作用:前期急冷:
    1. 缩短烧成周期。
    2. 抑制莫来石长大。
    3. 防止釉层过渡析晶和晶粒过大。
    4. 防止低价铁的再度氧化。
    中期缓冷:液相凝固、石英晶型转化,产生应力。
    后期快冷:但是方石英含量高的陶瓷制品仍应缓冷
    注意:控制冷却速度,控制氧化分解反应在胚釉烧结之前进行充分,因此在950℃以上应缓慢升温,减小温差,加强通风。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青花瓷器是一种以()为着色剂,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绘瓷。
    A

    氧化钴

    B

    氧化铜

    C

    氧化锡

    D

    氧化铁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陶瓷烧成过程中的几个阶段的作用及注意事项

    正确答案: 1)低温阶段(室温~300℃)胚体水分蒸发期
    作用:主要是排除在干燥过程中没有除掉的残余水分。
    注意:安全升温。
    2)中温阶段(300~950℃)氧化分解及晶型转化期
    作用:脱水、分解、化合、晶型转变、氧化。
    注意:适当控制升温速度,并保证窑内氧化气氛,加强通风。
    3)高温阶段(950℃~最高烧成温度)玻化成瓷期
    作用:此阶段大量液相生成,填充于空隙,颗粒重排,间距缩小,坯体致密,并促进莫来石的生成和发育,降低烧成温度,促进烧结。
    注意:应注意控制升温速度,其次注意控制还原气氛的浓度,最后应注意减小窑内温差。
    4)冷却阶段(烧成温度~室温) 冷却阶段可细分急冷(烧成-850℃)、缓冷(850℃- 400℃)和快冷(400℃-室温)三个阶段。
    作用:前期急冷:
    1. 缩短烧成周期
    2. 抑制莫来石长大
    3. 防止釉层过渡析晶和晶粒过大
    4. 防止低价铁的再度氧化
    中期缓冷:液相凝固、石英晶型转化,产生应力。
    后期快冷:但是方石英含量高的陶瓷制品仍应缓冷 
    注意:控制冷却速度,控制氧化分解反应在胚釉烧结之前进行充分,因此在950℃以上应缓慢升温,减小温差,加强通风。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还原焰烧成瓷器,玻化成瓷期的操作要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在使用还原焰烧成时,本阶段又可分为,氧化保温期、强还原期、弱还原期。三个阶段。这三阶段之间的两个转化温度点及后两段还原气氛浓度是确定气氛制度的关键。临界温度过低则还原太早,坯釉中有关组分氧化反应没完全,部分有机物和碳素残留在坯中,易产生“黑心”甚至起泡等缺陷。临界温度过高,则还原太晚,氧化铁还原不足,坯体发黄,起不到还原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渣中FeO和MnO在高温下以耦合反应的方式,将[Si]氧化成(SiO2)。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4题:

    高温陶瓷在空气中可以耐受()摄氏度的高温。


    正确答案:1980

  • 第15题:

    陶瓷生产中,隧道窑烧成带最高温度点一般控制在最末一而对烧嘴之间,最高温度点太靠前则();太靠后则保温不足欠烧。


    正确答案:制品易过烧变形

  • 第16题:

    青花瓷器是一种以()为着色剂,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绘瓷。

    • A、氧化钴
    • B、氧化铜
    • C、氧化锡
    • D、氧化铁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先将生坯在较低的温度下烧成素坯,然后釉烧,再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釉烧称为()。

    • A、低温素烧、高温釉烧
    • B、高温素烧、低温釉烧
    • C、一次烧成
    • D、三次烧成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判断题
    高温日用瓷南方适宜用还原焰烧成其特色是白里泛青,北方适宜用氧化焰烧成,其特色是白里泛黄。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填空题
    陶瓷烧成中高温玻化成瓷阶段熔融长石与低共熔物构成陶瓷中的()

    正确答案: 玻璃相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陶瓷在烧成过程中为什么要从最高温度急冷到850°C?

    正确答案: 快冷可以缩短烧成周期,加快整个烧成过程;可以有效防止液相析晶和晶粒长大以及低价铁的再度氧化;提高坯体的机械强度、白度和釉面光泽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填空题
    陶瓷烧成中高温玻化成瓷阶段,高岭土在高温作用下()。

    正确答案: 脱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陶瓷玻化成瓷期的起始温度是()
    A

    800℃

    B

    850℃

    C

    900℃

    D

    950℃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先将生坯在较低的温度下烧成素坯,然后釉烧,再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釉烧称为()。
    A

    低温素烧、高温釉烧

    B

    高温素烧、低温釉烧

    C

    一次烧成

    D

    三次烧成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