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原子吸收和原子发射分光光度法的测定原理及优缺点。”相关问题
  • 第1题:

    测定食物中硒的国标方法是()。

    • A、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B、比色法
    • C、荧光分光光度法
    • D、高效液相色谱法
    • E、原子发射光谱法

    正确答案:C

  • 第2题:

    简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原理、优点,局限性。


    正确答案: 原理:原子光谱是有原子外层电子的价电子在不同的能级间跃迁而产生的;气态的基态原子对特征谱线的吸收是AAS的基础。
    优点:
    准确度高
    灵敏度高:RSD一般1%~3%
    选择性好:谱线及基体干扰小,且易消除。
    适用范围广
    局限性:
    工作曲线新型范围窄;使用不方便,一般每测一种元素,要使用与之相对应的一种空心阴极灯;某些元素检出出能力差。

  • 第3题:

    简述石墨炉原子吸收发测定铅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原理:试样经灰化或酸消解后,注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石墨炉中,电热原子化后吸收283.3nm共振线,在一定浓度范围,其吸收值于铅含量成正比,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仪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操作步骤:(1)试样消解:压力消解罐消解法:试样于聚四氟乙烯内罐,加硝酸浸泡过夜。再加过氧化氢(总量不能超过罐容积的三分之一)。盖好内盖,旋进不锈钢外套,放入恒温干燥箱,120~140℃保持3~4h,同时作试剂空白。干法灰化:试样于瓷坩埚中,先小火在可调式电热板上炭化至无烟,移入马弗炉500℃灰化6~8h时,冷却。若个别试样灰化不彻底,则加1ml混合酸在可调试电炉上小火加热,反复多次直到消化完全,同时做试剂空白。过硫酸铵灰化法:试样于瓷坩埚中,假硝酸浸泡1h以上,先小火炭化,冷却后加2.0~3.0g过硫酸铵盖于上面,继续炭化至不冒烟,转入马弗炉,500℃恒温2h,再升至800℃,保持20min,同时做试剂空白。湿式消解法:试样于锥形瓶中,加10ml混合酸,加盖浸泡过夜,加一小漏斗电炉上消解,若变棕黑色,再加混合酸,直至冒白烟,消化液呈无色透明或略带黄色,同时做试剂空白。
    (2)测定:分别吸取样液和试剂空白液各10μl,注入石墨炉,测得其吸光值,代入标准系列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中求得样液中铅含量。

  • 第4题:

    简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并从原理上比较发射光谱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异同点及优缺点。


    正确答案:AAS是基于物质所产生的原子蒸气对特定谱线的吸收作用来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AES是基于原子的发射现象,而AAS则是基于原子的吸收现象.二者同属于光学分析方法。
    原子吸收法的选择性高,干扰较少且易于克服。
    由于原于的吸收线比发射线的数目少得多,这样谱线重叠的几率小得多。而且空心阴极灯一般并不发射那些邻近波长的辐射线经,因此其它辐射线干扰较小。
    原子吸收具有更高的灵敏度。
    在原子吸收法的实验条件下,原子蒸气中基态原于数比激发态原子数多得多,所以测定的是大部分原子。
    原子吸收法比发射法具有更佳的信噪比。
    这是由于激发态原子数的温度系数显著大于基态原子。

  • 第5题:

    简述火焰—原子吸收测定镉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原理:样品经处理后,在酸性溶液中镉离子与碘离子形成络合物,并经4-甲基戊酮-2萃取分离,导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原子化后,吸收228.8nm共振线,其吸收量与镉含量成正比,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操作方法:(1)样品处理:谷类、蔬菜、瓜果及豆类:粉碎,禽、蛋、水产品及乳制品:取可食部分充分混匀,样品置于瓷坩埚中炭化,然后移入马弗炉中,500℃以下灰化约16h.取与处理样品相同量的混合酸和盐酸按同一操作方法做试剂空白试验。
    (2)萃取分离:于样品溶液、试剂空白液及镉标准溶液中各加碘化钾溶液,混匀,再各加4-甲基戊酮-2振摇,静置分层。弃去下层水相,将4-甲基戊酮-2层经脱脂棉滤至具塞试管中,备用。
    (3)测定:将有机相导入火焰进行测定,以镉含量对应浓度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比较。

  • 第6题:

    简述冷原子吸收测定汞的原理。


    正确答案:样品经过硝酸-硫酸、硝酸-硫酸-五氧化二钒-过氧化氢高压消解,使样品中的汞转为离子状态,在强酸性中以氯化亚锡为还原剂,将离子状态的汞定量地还原成汞原子。在常温下易蒸发为汞原子蒸汽,以氮气或干燥清洁空气为载气,将汞吹出。而汞原子对波长253.7nm的共振线具有强烈吸收作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吸收大小与汞原子浓度的关系符合比尔定律,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 第7题:

    简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中,自吸收法校正背景的原理。


    正确答案:当高、低电流交替通过空心阴极灯时,在低电流测得被测元素的原子吸收和背景吸收与在高电流测得吸收线附近的背景吸收之差即为被测原子的吸收。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中,自吸收法校正背景的原理。

    正确答案: 当高、低电流交替通过空心阴极灯时,在低电流测得被测元素的原子吸收和背景吸收与在高电流测得吸收线附近的背景吸收之差即为被测原子的吸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原子吸收测定铁、锌、铜、锰、镁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 原理:样品湿法消化处理后,导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经原子化,铁、镁、锰、铜、锌分别在波长248.3nm、285.2nm、279.5nm、324.8nm、213.8nm处,对铁、镁、锰、铜、锌空心阴极灯发射的谱线有特异吸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吸收值与它们的含量成正比,与标准系列比较后能求出食品中被测元素的含量。
    操作步骤:样品制备:鲜样洗净。干粉类密封保存。样品消化。测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光谱分析是利用()对光谱()进行物质化学成分及含量分析的物理方法。
    A

    原子和分子;吸收

    B

    原子和分子;发射

    C

    原子和分子;吸收和发射

    D

    原子;发射和吸收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原理。

    正确答案: 由光源发出的特征谱线的光被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吸收,使特征谱线的能量减弱,其减弱程度与基态原子的浓度成正比,借以测定试样中待测元素的含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并从原理上比较发射光谱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异同点及优缺点。

    正确答案: AAS是基于物质所产生的原子蒸气对特定谱线的吸收作用来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AES是基于原子的发射现象,而AAS则是基于原子的吸收现象.二者同属于光学分析方法。
    原子吸收法的选择性高,干扰较少且易于克服。
    由于原于的吸收线比发射线的数目少得多,这样谱线重叠的几率小得多。而且空心阴极灯一般并不发射那些邻近波长的辐射线经,因此其它辐射线干扰较小。
    原子吸收具有更高的灵敏度。
    在原子吸收法的实验条件下,原子蒸气中基态原于数比激发态原子数多得多,所以测定的是大部分原子。
    原子吸收法比发射法具有更佳的信噪比。
    这是由于激发态原子数的温度系数显著大于基态原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谱分析中基于发射光谱分析的三种方法为()

    • A、火焰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
    • B、火焰光度法、原子发射光谱法、荧光光谱法
    • C、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
    • D、原子发射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E、火焰光度法、原子发射光谱法、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

    正确答案:B

  • 第14题:

    简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理。


    正确答案:基本理论:利用基态原子对从光源辐射出的待测原子的特征共振线的吸收程度来进行分析的。电子从基态跃迁到能量最低的激发态(第一激发态)时,要吸收一定波长的光,它再跃迁回基态时,则发射出同样波长的光、对应的谱线为共振发刺钱.简称共振线。

  • 第15题:

    简述原子发射光谱与吸收光谱的产生原理。 


    正确答案: 原子发射光谱:原子在受到外界能量作用时,原子中外层电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十分不稳定,在极短的时间内会跃迁到基态或其他较低能级上,当原子从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上时会将多余的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出去,经摄谱仪处理形成特征的谱线。
    原子吸收光谱:物质所产生的原子蒸气对从光源辐射的共振线的吸收来进行分析的。

  • 第16题:

    简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钙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样品经湿消化后,导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经火焰原子化后,吸收422.7nm的共振线,其吸收量与含量呈正比,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操作步骤:样品处理;样品消化:混合酸至透明。测定。

  • 第17题:

    简述原子吸收测定铁、锌、铜、锰、镁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原理:样品湿法消化处理后,导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经原子化,铁、镁、锰、铜、锌分别在波长248.3nm、285.2nm、279.5nm、324.8nm、213.8nm处,对铁、镁、锰、铜、锌空心阴极灯发射的谱线有特异吸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吸收值与它们的含量成正比,与标准系列比较后能求出食品中被测元素的含量。
    操作步骤:样品制备:鲜样洗净。干粉类密封保存。样品消化。测定。

  • 第18题:

    简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氘灯扣背景的原理。


    正确答案:当氘灯发射的光通过原子化器时,同样可为被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和火焰的背景值所吸收。由于基态原子吸收的波长很窄,对氘灯总吸收所占的分量很小(<1%),故近似地把氘灯的总吸收看成背景吸收。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钙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 样品经湿消化后,导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经火焰原子化后,吸收422.7nm的共振线,其吸收量与含量呈正比,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操作步骤:样品处理;样品消化:混合酸至透明。测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石墨炉原子吸收发测定铅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 原理:试样经灰化或酸消解后,注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石墨炉中,电热原子化后吸收283.3nm共振线,在一定浓度范围,其吸收值于铅含量成正比,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仪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操作步骤:(1)试样消解:压力消解罐消解法:试样于聚四氟乙烯内罐,加硝酸浸泡过夜。再加过氧化氢(总量不能超过罐容积的三分之一)。盖好内盖,旋进不锈钢外套,放入恒温干燥箱,120~140℃保持3~4h,同时作试剂空白。干法灰化:试样于瓷坩埚中,先小火在可调式电热板上炭化至无烟,移入马弗炉500℃灰化6~8h时,冷却。若个别试样灰化不彻底,则加1ml混合酸在可调试电炉上小火加热,反复多次直到消化完全,同时做试剂空白。过硫酸铵灰化法:试样于瓷坩埚中,假硝酸浸泡1h以上,先小火炭化,冷却后加2.0~3.0g过硫酸铵盖于上面,继续炭化至不冒烟,转入马弗炉,500℃恒温2h,再升至800℃,保持20min,同时做试剂空白。湿式消解法:试样于锥形瓶中,加10ml混合酸,加盖浸泡过夜,加一小漏斗电炉上消解,若变棕黑色,再加混合酸,直至冒白烟,消化液呈无色透明或略带黄色,同时做试剂空白。
    (2)测定:分别吸取样液和试剂空白液各10μl,注入石墨炉,测得其吸光值,代入标准系列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中求得样液中铅含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冷原子吸收测定汞的原理。

    正确答案: 样品经过硝酸-硫酸、硝酸-硫酸-五氧化二钒-过氧化氢高压消解,使样品中的汞转为离子状态,在强酸性中以氯化亚锡为还原剂,将离子状态的汞定量地还原成汞原子。在常温下易蒸发为汞原子蒸汽,以氮气或干燥清洁空气为载气,将汞吹出。而汞原子对波长253.7nm的共振线具有强烈吸收作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吸收大小与汞原子浓度的关系符合比尔定律,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理。

    正确答案: 基本理论:利用基态原子对从光源辐射出的待测原子的特征共振线的吸收程度来进行分析的。电子从基态跃迁到能量最低的激发态(第一激发态)时,要吸收一定波长的光,它再跃迁回基态时,则发射出同样波长的光、对应的谱线为共振发刺钱.简称共振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原子发射光谱与吸收光谱的产生原理。

    正确答案: 原子发射光谱:原子在受到外界能量作用时,原子中外层电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十分不稳定,在极短的时间内会跃迁到基态或其他较低能级上,当原子从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上时会将多余的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出去,经摄谱仪处理形成特征的谱线。
    原子吸收光谱:物质所产生的原子蒸气对从光源辐射的共振线的吸收来进行分析的。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