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为通过观察和模仿榜样的行为,有利于态度的形成和改变的观点是()。
第1题:
A、模仿(或服从)-同化-内化
B、同化-模仿(或服从)-内化
C、模仿(或服从)-内化-同化
D、内化-模仿(或服从)-同化
第2题:
第3题:
班杜拉认为社会行为主要是通过观察和模仿别人的行为而获得,学习者首先观察榜样的解释并示范这些技能,然后进行大量练习和实践,并从指导者那里获得反馈和激励。
第4题:
班杜拉认为父母、教师、同伴和其他人都具有榜样的作用。一般说来,()最易被模仿。
第5题:
()个体之所以模仿榜样的行为,是因为个体认识到该行为可以获得改变,因此产生一种动机力量促使自己去注意、保持和复现榜样的行为
第6题:
态度与品德作为社会学系的一项内容,可以通过观察、模仿榜样的行为而习得。
第7题: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操作条件反射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
联结说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对
错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对
错
第13题:
态度与品德也可以通过观察模仿榜样的行为而习得。 (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14题:
通过观察榜样示范而进行的学习是()
第15题:
班杜拉认为斗殴分子可能更易于模仿电视剧中的攻击行为,这是因为()会影响观察学习的注意过程。
第16题:
模仿行为中,受惩罚的榜样行为和受奖励的榜样行为,其被模仿的可能性不存在差异。
第17题:
态度形成和改变过程的开端是()。
第18题:
在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中,对榜样的模仿属于哪个阶段?()。
第19题:
对
错
第20题:
地位低的榜样
地位高的榜样
受奖行为
敌对的、攻击性行为
第21题:
依从
认同
同化
内化
第22题:
改变
强化
复制
保持
第23题:
观察者的特征
榜样的特征
观察者与榜样的关系
态度和强化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