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要素和产量水平的关系叫()
第1题:
生产要素(投入)和产量水平的关系叫 ( )
A. 生产函数 B. 生产可能性曲线
C. 平均成本曲线。 D. 总成本曲线
第2题:
A、描述产量和收入的关系
B、描述产量和成本的关系
C、描述投入要素数量和产量之间的关系
D、描述产品价格和产量的关系
第3题:
A、生产水平
B、生产能力
C、计划产量
D、目标产量
第4题:
产量与边际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如何根据这种关系确定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间?(画图说明)
1、总产量,是指投入一定数量生产要素所获得的产出量的总和。 平均产量,是指平均每单位生产要素投入的产出量。
边际产量,是指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若其它生产要素不变,连续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在到达一定点后,总产量的增加会随着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而递减。这就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如下:
第一,在资本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劳动量的增加,最初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是递增的。但在各自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它们就分别递减了。所以,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上升而后下降。这反映了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第二,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在相交前,平均产量是递增的,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在相交后,平均产量是递减的,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在相交时,平均产量达到最大,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
第三,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以后,当边际产量为负数时,总产量就会绝对减少。
2、厂商不会在劳动的第Ⅰ阶段经营,因为在这个阶段,平均产量处于递增状态,边际产量总是大于平均产量,这表示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引起的总产量的增加总会使得可变要素的平均产量有所提高;厂商也不会在劳动的第Ⅲ阶段经营,因为在这阶段可变要素的增加反而使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为负。同样,厂商也不会在资本的第Ⅰ、Ⅲ阶段经营,因此厂商的理性决策应在第Ⅱ阶段,这时劳动及资本的边际产量都是正的,只有在此阶段才存在着使利润达到极大值得要素的最优组合。
厂商将在生产第Ⅱ阶段,由MPL/ PL=MPK/ PK决定的事既定产量下成本最小或既定成本下产量最大的点上进行生产。
略
第5题:
可变生产要素的平均产量和平均可变成本之间存在对应关系,这种关系可以表述为()
第6题:
油田内所有油井(除去计划关井和报废井)应该生产的油量的总和叫()。
第7题:
生产函数表明在一定技术水平下,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某种组合和他所能生产出来的()之间依存关系的函数。
第8题:
根据可变要素的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可将生产划分为哪三个阶段?
第9题:
生产函数是()之间的函数关系。
第10题:
生产函数
生产可能性曲线
平均成本曲线
总成本曲线
第11题:
生产函数
总成本曲线
边际成本曲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
第12题:
生产函数
生产可能性曲线
平均成本曲线
总成本曲线
第13题:
油田内所有油井(除去计划关井和报废井)应该生产的油量的总和叫( )。
A.生产水平
B.生产能力
C.计划产量
D.日标产量
第14题:
反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和产出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及生产要素之间的相互替代关系的是()。
A、等成本线
B、等产量线
C、需求曲线
D、供给曲线
第15题:
第16题:
生产要素投入和产量水平之间的关系被称为()。
第17题:
完全竞争市场上,根据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在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实现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最大利润条件,是()。
第18题:
生产要素(投入)和产量水平的关系叫:()。
第19题:
等产量曲线表示可以带来相同产量水平的不同生产要素的组合。
第20题:
生产理论是主要研究()的理论。
第21题:
第22题:
最大产量与投入要素
最大产量与投入成本
平均产量与投入要素
平均产量与投入成本
第23题:
当技术水平发生变化时生产函数不会发生变化
研究企业短期行为的前提是各种投入要素都是可变的
生产函数是最大产量与投入要素之间的函数关系
一般假设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不可相互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