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思维及其主要过程。

题目

简述思维及其主要过程。


相似考题
更多“简述思维及其主要过程。”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创造性思维及其特征。


    答案:
    解析:
    答案略

  • 第2题:

    简述创新思维及其本质。
    (1)创新思维是一种超越性智慧,它表现为思维的跳跃,它是在人的思考中实现超越。其含义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创新思维寻求思维的跳跃;创新思维是一种能动思维模式的选择。
    (2)创新思维的本质:创新思维的本质就是在思维中不断地加入异质成分。

  • 第3题:

    形式逻辑主要研究人类的()。

    • A、认识过程
    • B、思维特性
    • C、思维形式及其规律
    • D、思维及语言

    正确答案:C

  • 第4题:

    什么是类比方法及其思维过程?


    正确答案: 类比方法是根据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类似或同一,推断它们在其它方面也可能类似或同一的逻辑思维方法,逻辑学上又叫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的思维过程,其基本环节是联想和比较。首先是选取何种类比对象的联想和比较;其次是对所研究的对象在形态、属性、结构、功能方面,理论的原则、形式、方法、内容方面的联想和比较,以便从已知事物的判断过渡到未知事物的判断。

  • 第5题:

    简述思维及其种类。


    正确答案: 思维与感觉知觉一样,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所不同的是感觉和知觉是对客观现实直接的反映,而思维则是对客观现实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间接性和概括性是人的思维过程的重要特征。所谓间接性,指的是通过其它媒介来认识客观事物。所谓概括性是指所概括的是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本质特征或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而不象感觉和知觉那样,只对个别事物发生的反应。
    思维的种类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以实际动作作为支柱的思维,叫作动作思维;主要利用直观形象和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叫形象思维;以抽象的要领和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思维,称为抽象思维。

  • 第6题:

    简述思维方法的本质及其在认识中的作用。


    正确答案: (1)哲学上所研究的思维方法就是指理论思维方法,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为目的的正确进行理性认识的方法。思维方法本质上是主体化了的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在客观规律基础上依据主体需要而形成的思维规则、工具和手段。
    (2)思维方法在认识中的作用。
    ①思维方法对认识的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使杂乱的感性材料有序化,使思维客体相互之间形成某种合理的联系。
    ②思维方法对于思维的具体操作运行有重要的规范作用。
    ③思维方法的不同直接影响到人们认识活动的成果,决定着主体能否正确认识和把握客体以及正确性的程度。

  • 第7题:

    简述景观破碎化的涵义及其主要过程或阶段。


    正确答案: 破碎化是将一个生境或土地类型分成小块生境或小块地。
    破碎化过程化包括穿孔、分割、破碎化、缩小和消失。

  • 第8题:

    简述发散思维及其特点。


    正确答案:发散思维也叫辐射思维或求异思维。它指在解决问题时,沿着多方向去探寻方法,从而形成多种正确答案的思维。它的特点:
    (1)流畅性,指思维的量,对刺激迅速而通顺的反应,即单位时间内发散项目的数量。发散项目越多,反应越迅速,流畅性越好。
    (2)变通性,指发散思维的灵活性对刺激随机应变的能力,即发散醒目的范围和维度。发散范围越广,维度越多、变通性越大。也就是思维活动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因而产生超常的构思,提出不同寻常的新方案。
    (3)独特性,指发散思维的新奇成分,对刺激不同寻常的反应,即发散项目不为一般人所有。发散的项目越是新奇,与众不同,独特性就越强。发散思维往往产生某些新异、奇特的思维或间接,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发散思维的功能是求异与创新。

  • 第9题:

    简述发酵过程中跟踪检测的主要参数及其意义。


    正确答案: 发酵过程的主要参数及意义:
    (1)温度:温度对产物合成的影响,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过程的各种反应速率,改变发酵液的物理性质,影响生物合成方向,对代谢有调节作用
    (2)PH:是代谢活动的综合指标,微生物生长阶段和产物合成阶段最是PH通常不同;PH的变化会影响各种酶活、基质利用速率和细胞结构,从而影响菌的生长和产物的合成;影响菌体细胞膜电荷状况,引起膜渗透性的变化,从而影响菌对养分的吸收和代谢产物的分泌;在培养液的缓冲能力不强的情况下,PH可反映菌的生理状况;最适PH的选择准则是获得适量的菌种和最大比生产速率
    (3)溶氧DO:是需氧微生物所必须的,DO的高低不仅取决于供氧还取决于需氧状况,发酵中用空气饱和度(﹪)来表示,可以反映菌的生长生理状况,对数期明显上升,生长衰退或自溶时逐渐上升,发酵异常的指数,中间补料的判断,杂菌污染,代谢方向的控制指标;限制养分的供给提高DO,降低发酵温度提高DO
    (4)CO2:是呼吸和分解代谢的终产物,重要基质,溶解在发酵液中的CO2氨基酸、抗生素等发酵有抑制或刺激作用,影响细胞膜的结构使膜的流动性等发生变化生长受到抑制,发酵罐中的CO2分压是液体深度的函数,CO2的释放速率曾被用来估算细胞量、比生长速率、控制补料分批发酵
    (5)加糖、补料:糖量过多细胞生长过旺,供氧不足;补料及时供给菌合成产物的需要;确定描述菌生长、青霉素生产和基质消耗模型参数来优化不同设备供氧能力的补糖速率;以发酵液中的残糖浓度为指标;青霉素发酵作为补料系统用于次级代谢产物生产的范例
    (6)比生长速率:反应生物反应器的动态特征
    (7)菌丝生长形式:细胞的形态是菌的一种性质,受培养条件影响,是抗生素生产的重要参数
    (8)氧化还原电位:研究以低DO浓度和氧是氧化剂作为条件,可用于控制微氧发酵过
    (9)物理因素:超声波、微波、磁场、电流、机械搅拌

  • 第10题:

    单选题
    形式逻辑主要研究人类的(  )
    A

    认识过程

    B

    思维特性

    C

    思维形式及其规律

    D

    思维及语言


    正确答案: C
    解析:
    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的。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同时,这种反映必须是借助于语言来实现的。它具有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及其特征

    正确答案: 中国古代的思维模式,最有特色的是整体思维、类比思维、辨证思维一,整体思维
    中国传统的整体思维是一种重整体、重体悟、以经验为基础的直观思维。所谓整体思维,是指把天地、人、社会看做密切贯通的整体,认为天地人我,人身人心都处在一个整体系统之中,各系统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联系。
    二,类比思维
    类比思维是指依据事物的外部特征或内在属性进行比照与联系的思维方式类比思维,就是“天、地、人、万物”之间的外部特征与内在属性进行类比。
    三,辨证思维
    所谓辨证思维,就是运用对立而统一的观点、方法来认识、分析各种自然现象及其变化。
    “辨证逻辑”就是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的一个突出内容—辨证思维。
    中国古代的辨证思维来源于对天地万物两两对立而又统一的自然现象的考察与理解。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思维及其主要过程。

    正确答案: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概括的反应。
    思维的过程主要包括:
    (1)分析与综合;
    (2)比较与分类;
    (3)抽象与概括;
    (4)具体化与系统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思维及其基本特征
    (1) 思维:
    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间接地、概括的反应。  思维的特征:
    间接性、概括性、思维和语言有密切关系
    (2) 思维的过程:分析综合 – 比较 – 抽象概括
    (3) 思维的种类:
    按凭借的中介:直接动作思维、 具体抽象思维、抽象思维  按探索目标的方向:发散思维、聚合思维                    按思维方式:常规思维、创造性思维

  • 第14题:

    简述临床思维的过程?


    正确答案: 临床思维的过程:
    (1)收集临床资料,进行护理评估;
    (2)分析汇总资料,提出计划方案;
    (3)动态实施修正,完善护理措施;
    (4)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思维水平。

  • 第15题:

    简述发散思维及其在新闻写作中的作用?


    正确答案:(1)发散思维,是指按照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可能存在的各种答案,它以一个目标(一个事物)为中心,将思路辐射开去,进行一系列与主要目标相关的联想,以需求多个解决问题的方案。(2)发散思维在新闻写作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运用发散思维可以寻求新闻写作的多种方案;发散思维有助于开掘新颖别致的主题;在写作方法的采用上,发散思维能帮助寻求最佳表现方案;发散思维也有利于标题的制作。

  • 第16题:

    简述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及其特征


    正确答案:中国古代的思维模式,最有特色的是整体思维、类比思维、辨证思维一,整体思维
    中国传统的整体思维是一种重整体、重体悟、以经验为基础的直观思维。所谓整体思维,是指把天地、人、社会看做密切贯通的整体,认为天地人我,人身人心都处在一个整体系统之中,各系统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联系。
    二,类比思维
    类比思维是指依据事物的外部特征或内在属性进行比照与联系的思维方式类比思维,就是“天、地、人、万物”之间的外部特征与内在属性进行类比。
    三,辨证思维
    所谓辨证思维,就是运用对立而统一的观点、方法来认识、分析各种自然现象及其变化。
    “辨证逻辑”就是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的一个突出内容—辨证思维。
    中国古代的辨证思维来源于对天地万物两两对立而又统一的自然现象的考察与理解。

  • 第17题:

    简述婴幼儿思维发展的主要过程。


    正确答案: 皮亚杰认为思维发展是一个渐进过程,0-2岁是形成思维的关键时期。
    (1)子阶段一:简单反射阶段(出生至1个月)。主要是先天性反射活动。
    (2)子阶段二:初级循环反应阶段(1-4个月)。婴幼儿参与的活动主要基于自己的身体,行为尚无目的性。
    (3)子阶段三:次级循环反应阶段(4-8个月)。这一时期自我中心化现象有所减弱,婴儿开始注意自己行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4)子阶段四:次级循环反应的协调阶段(8-10个月)。该阶段婴儿开始使用有目标指向的行为,将几个图式进行整合和协调,表现出计划或计算如何产生想要的结果的能力。
    (5)子阶段五:三级循环反应阶段(10-18个月)。三级循环反应最重要的特征是婴幼儿所重复行为的有意性进一步增加,出现实验性与创造性。
    (6)子阶段六:思维的开始阶段(18-24个月)。此阶段的主要成就在于心理表征或者象征性思维能力的获得。

  • 第18题:

    简述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及其形式?


    正确答案:创造性思维亦称求异思维,求异性始终贯穿于创造性思维活动中。
    主要特征:1.积极的求异性;2.敏锐的洞察力;3.丰富的想像力和灵感;4.超常的综合力。
    基本形式:1.理论思维;2.直观思维;3.倾向;4.联系;5.逆向;6.形象;7.抽象思维。
    特殊形式:1.生存意思思维:危机、求生、防身、与狼共舞;2.公关意识思维:赞助、迎合;3.特色意识思维:借名、创名、哗众取宠、献丑、人性。

  • 第19题:

    简述儿童思维活动的内化过程。


    正确答案: (1)幼儿最初的思维活动是依靠感知活动和动作进行的,即直观行动思维,典型方式是尝试错误;
    (2)而后到幼儿中期思维依靠表象进行,在直观行动性的基础上发展,是幼儿期典型的思维方式;
    (3)到幼儿晚期,抽象逻辑思维萌芽,是反映事物内在本质属性及规律性联系的问题,运用概括、判断、推理方式进行,是高级思维方式,幼儿期只是萌芽阶段。幼儿期思维方式的变化即可反映思维活动的内化过程。

  • 第20题:

    简述EDI软件系统的组成及其主要功能(或实现过程)


    正确答案: EDI系统一般包括EDI软件、硬件和通信网络等三大要素。
    一、EDI软件系统
    二、EDI硬件系统
    三、通信网络
    实现过程基本步骤是下述6步:
    (1)发送方将要发送的数据从信息系统数据库提出,转换成平面文件(亦称中间文件)。
    (2)将平面文件翻译成标准的EDI报文。
    (3)发送EDI信件。
    (4)接收方从EDI信箱中收取信件。
    (5)EDI信件拆开并翻译成平面文件。
    (6)将平面文件转换并送到接收方信息系统中进行处理。
    其中后3步是前3步的逆过程。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结晶聚合物的主要特征及其结晶过程的主要特征

    正确答案: 1.结晶聚合物的主要特征
    (1)部分结晶聚合物结晶结构的基本单元是链段,链段的运动和整齐堆砌受到整个分子链的牵制
    (2)存在熔程与结晶温度有关。结晶温度低,熔程宽,反之则窄。
    结晶度=晶相的含量/试样总含量*100%
    2.结晶过程的主要特征
    (1)聚合物结晶过程与小分子化合物相似,要经历晶核形成和晶粒生长两过程。
    (2)结晶温度不同,结晶速度也不同,在某一温度时出现最大值,出现最大结晶速度的结晶温度可由以下经验关系式估算:
    T.sub>max=0.63Tm+0.37Tg-18.5
    (3)在Tg与Tm温度范围内进行。
    温度高于熔点Tm,高分子处于熔融状态,
    晶核不易形成;低于Tg,高分子链运动困难,难以进行规整排列,晶核也不能生成,晶粒难以生长。
    (4)有主结晶阶段和次结晶阶段之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及其形式?

    正确答案: 创造性思维亦称求异思维,求异性始终贯穿于创造性思维活动中。
    主要特征:1.积极的求异性;2.敏锐的洞察力;3.丰富的想像力和灵感;4.超常的综合力。
    基本形式:1.理论思维;2.直观思维;3.倾向;4.联系;5.逆向;6.形象;7.抽象思维。
    特殊形式:1.生存意思思维:危机、求生、防身、与狼共舞;2.公关意识思维:赞助、迎合;3.特色意识思维:借名、创名、哗众取宠、献丑、人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婴幼儿思维发展的主要过程。

    正确答案: 皮亚杰认为思维发展是一个渐进过程,0-2岁是形成思维的关键时期。
    (1)子阶段一:简单反射阶段(出生至1个月)。主要是先天性反射活动。
    (2)子阶段二:初级循环反应阶段(1-4个月)。婴幼儿参与的活动主要基于自己的身体,行为尚无目的性。
    (3)子阶段三:次级循环反应阶段(4-8个月)。这一时期自我中心化现象有所减弱,婴儿开始注意自己行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4)子阶段四:次级循环反应的协调阶段(8-10个月)。该阶段婴儿开始使用有目标指向的行为,将几个图式进行整合和协调,表现出计划或计算如何产生想要的结果的能力。
    (5)子阶段五:三级循环反应阶段(10-18个月)。三级循环反应最重要的特征是婴幼儿所重复行为的有意性进一步增加,出现实验性与创造性。
    (6)子阶段六:思维的开始阶段(18-24个月)。此阶段的主要成就在于心理表征或者象征性思维能力的获得。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