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3C2410A的I2S总线接口有几种工作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题目

S3C2410A的I2S总线接口有几种工作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相似考题
更多“S3C2410A的I2S总线接口有几种工作方式?各有什么特点?”相关问题
  • 第1题:

    船用VHF通信有几种工作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1)单工方式:通信时双方交替进行发射; (2)双工方式:通信时双方可同时进行收发;
    (3)半双工方式:船台按下按压开关时发射机才发射,松开时发射机即关闭,但接收机却一直处于接收状态。

  • 第2题:

    为什么要设置总线判优控制?常见的集中式总线控制有几种?各有何特点?哪种方式响应时间最快?哪种方式对电路故障最敏感?


    正确答案: 总线判优控制解决多个部件同时申请总线时的使用权分配问题;
    常见的集中式总线控制有三种:链式查询、计数器定时查询、独立请求;
    特点:链式查询方式连线简单,易于扩充,对电路故障最敏感;计数器定时查询方式优先级设置较灵活,对故障不敏感,连线及控制过程较复杂;独立请求方式速度最快,但硬件器件用量大,连线多,成本较高。

  • 第3题:

    S3C2410A与触摸屏接口有几种接口模式?各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S3C2410A与触摸屏接口有5种接口模式。
    (1)普通的A/D转换模式,在普通的A/D转换模式,AUTO_PST=0,XY_PST=0。
    (2)分开的X/Y位置转换模式,分开的X/Y位置转换模式由X位置模式和Y位置模式两种转换模式组成。
    (3)自动(顺序)X/Y位置转换模式,当ADCTSC寄存器的AUTO_PST=1和XY_PST=0时进入自动(顺序)X/Y位置转换模式模式。
    (4)等待中断模式,当ADCTSC寄存器的XY_PST=3时,进入等待中断模式模式。在等待中断模式,等待触笔点下。
    (5)待机模式(Standby Mode),当ADCCON寄存器的STDBM位设置为1时,进入待机模式。进入待机模式模式后,A/D转换停止,ADCDAT0的XPDATA和ADCDAT1的YPDATA保持上次转换的数值。

  • 第4题:

    可编程并行接口芯片8255A有哪几种工作方式,每种工作方式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 8255A有3种工作方式。
    方式0:无条件I/O,用于主机与简单外设数据传送(只有数据线连接);
    方式1:选通I/O,主机通过联络与外设单向数据传送;
    方式2:双向I/O,主机通过联络与外设双向数据传送。

  • 第5题:

    32位微处理器有哪几种工作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32位微处理器有4种不同的工作方式:实地址方式、保护方式、虚拟8086方式、系统管理方式。
    实地址方式:实地址方式使用16位80x86处理器的寻址方式(使用20位地址寻址1MB空间)、存储器管理和中断管理。可以使用32位寄存器,使用特权级0,可以执行大多数指令。
    保护方式:保护方式是32位微处理器的基本工作方式。它使用32位地址寻址4GB的实存空间,通过虚拟存储管理、用户优先级管理、I/O管理等技术,扩大可使用的存储空间,对操作系统和用户程序进行隔离和保护。
    虚拟8086方式:虚拟8086方式是保护模式下为任务提供的的8086工作环境。每个任务使用16位地址寻址1MB的内存空间,以最低特权级运行,不能使用特权指令。
    系统管理方式:系统管理模式主要用于电源管理,可以使处理器和外围设备部件进入“休眠”状态,在有键盘按下或鼠标移动时“唤醒”系统,使之继续工作。利用SMM可以实现软件关机。

  • 第6题:

    差错控制的基本工作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自动回询重传(ARQ)、前向纠错(FEC)、混合差错控制方式(HEC)、信息反馈(IRQ)。
    (1)自动回询重传(ARQ):这种方式又可称为检错重传、判决反馈或反馈纠错,记作ARQ。优点:只需要少量的冗于码元就能获得极低的输出误码率,并且所使用的检错码基本上与信道的差错统计特性无关,自适应能力较强,译码器比较简单,成本较低。缺点是:必须有反馈信道,不能用于单向传输系统及同播系统,实现控制比较复杂,当信道干扰通信效率会大大降低,因而影响实时性。
    (2)前向纠错(FEC):前向纠错方式FEC是在发送端将数据信息按一定的规则附加余码元,组成纠错码。优点:不需要反馈信道,能用于单向通信,适用于一点发送多点接收的同播系统,译码迟延固定,适用于实时系统。缺点:译码设备比较复杂,所用纠错码必须与信道的差错统计特性相一致,为了纠正较多的错误要求附加冗余码元较多,可达25%-50%,因而传输效率较低,当信道中产生的错误超过码的纠错能力时,就有可能把错误的数据送给用户。
    (3)混合差错控制方式(HEC):如果将FEC和ARQ适当结合起来,就能克服各自的缺点,这就是混合差错控制方式,也称混合纠错方式HEC。
    (4)信息反馈(IRQ):也就是信息重传请求IRQ,将接收到的数据原封不动地通过反馈信道送回到发送端。优点:不需要纠错、检错译码器,控制设备和检错设备比较简单。缺点:要有和前向信道完全相同的反馈信道,在发送端需要有一定容量的存储器存储发送码组以备比较。

  • 第7题:

    操作系统与用户的接口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试举例说明你所使用过的接口形式。


    正确答案: 通常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两种接口:一类是程序接口;另一类是作业控制方面的接口。
    程序一级接口是由一组系统调用命令组成,它是操作系统提供给用户的各种服务,以子程序的形式供用户在程序中调用。当程序执行该系统调用命令时便暂时中断当前执行的程序去执行该系统调用命令子程序,完成后自动返回当前执行程序。
    作业控制方面的接口与操作系统的类型有关。在批处理系统中,当用户一旦提交了作业,就无法对作业的运行作更多的控制,因此用户必须事先用该操作系统提供的作业控制语言告诉操作系统对进程的运行意图、资源的需求以及一旦出现问题作何种选择等。对于分时系统,则提供一组操作命令,通常称为语言命令,它采用人机交互回话方式来控制作业的运行。我所使用的Windows XP操作系统中,用户通过键盘操作,也可以在多窗口图形化环境中通过鼠标器选择各种操作。

  • 第8题:

    89S51单片机的定时/计数器有哪几种工作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定时器/计数器有四种工作方式:方式0,方式1,方式2,方式3。其中,方式3只适用于T0。
    以T0为例:
    ①方式0,16位寄存器只用了13位,TL0的高三位未用。由TH0的8位和TL0的低5位组成一个13位计数器;
    ②方式1,和方式0的工作相同,唯一的差别是TH0和TL0组成一个16位计数器;
    ③方式2,把TL0配置成一个可以自动恢复初值的8位计数器,TH0作为常数缓冲器。TH0由软件预置值。当TL0产生溢出时,一方面使溢出标志TF0置1,同时把TH0中的8位数据重新装入TL0中;
    ④方式3,将使TL0和TH0成为两个相互独立的8位计数器,TL0利用T0本身的一些控制,它的操作与方式0和方式1类似。而TH0被规定为只用作定时器功能,对机器周期计数,并借用了T1的控制位TR1和TF1。在这种情况下TH0控制了T1的中断。这时T1还可以设置为方式0~2,用于任何不需要中断控制的场合,或者用作串行口的波特率发生器。

  • 第9题:

    问答题
    什么情况下需要总线仲裁?总线仲裁的目的是什么?有哪几种常用的仲裁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当多个设备同时要求使用总线时需要总线仲裁;
    总线仲裁的目的决定哪个主控设备优先使用总线。
    有集中控制方式和分布控制方式。
    集中控制方式是在系统中设置一个独立的硬件设备—总线控制器来分配总线时间。集中仲裁又可以分为菊花链查询方式、计数器定时查询方式和独立总线请求访问仲裁方式。分布控制方式没有总线控制器,每个设备都包含访问控制逻辑,这些模块共同作用分享总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I2S总线有几种传输模式?各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1.发送器为主设时的传输模式;
    2.接收器为主设时的传输模式;
    3.控制器为主设时的传输模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I2S总线接口的启动与停止过程。

    正确答案: (1)I2S总线接口的启动,启动I2S操作,需要执行如下过程:
    ①允许IISFCON寄存器的FIFO;
    ②允许IISFCON寄存器的DMA请求;
    ③允许IISFCON寄存器的启动。
    (2)结束I2S总线接口的操作。
    结束I2S操作,需要执行如下过程:
    ①禁止IISFCON寄存器的FIFO,如果还想发送FIFO的剩余数据,跳过这一步;
    ②禁止IISFCON寄存器的DMA请求;
    ③禁止IISFCON寄存器的启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船用VHF通信有几种工作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1)单工方式:通信时双方交替进行发射; (2)双工方式:通信时双方可同时进行收发;
    (3)半双工方式:船台按下按压开关时发射机才发射,松开时发射机即关闭,但接收机却一直处于接收状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什么情况下需要总线仲裁?总线仲裁的目的是什么?有哪几种常用的仲裁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当多个设备同时要求使用总线时需要总线仲裁;
    总线仲裁的目的决定哪个主控设备优先使用总线。
    有集中控制方式和分布控制方式。
    集中控制方式是在系统中设置一个独立的硬件设备—总线控制器来分配总线时间。集中仲裁又可以分为菊花链查询方式、计数器定时查询方式和独立总线请求访问仲裁方式。分布控制方式没有总线控制器,每个设备都包含访问控制逻辑,这些模块共同作用分享总线。

  • 第14题:

    I2S总线有几种传输模式?各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1.发送器为主设时的传输模式;
    2.接收器为主设时的传输模式;
    3.控制器为主设时的传输模式。

  • 第15题:

    8253芯片共有几种工作方式?每种工作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8253共有6种工作方式,各工作方式下的工作状态是不同的,输出的波形也不同。
    方式0和方式4这两种工作方式的相同之处是:
    ①当控制字写入控制字寄存器,接着再写入计数初值后,通道开始减1计数,要求此时GATE信号一直保持高电平。
    ②计数器只计一遍。当计数到0后,通道并不自动恢复计数初值重新计数,只有在用户重新编程写入新的计数值后,通道才开始新的计数,因此我们称其为软件触发方式。
    ③通道是在写入计数值后的下一个时钟脉冲才将计数值装入计数器开始计数。因此,如果设置计数初值为N,则输出信号OUT是在N+l个CLK周期后才有变化。
    ④在计数过程中,可由门控信号GATE控制暂停。当GATE=0时,计数暂停,OUT输出不变,当GATE变高后继续接着计数。
    ⑤在计数过程中可以改变计数值。若是8位计数,在写入新的计数值后,计数器将立即按新的计数值重新开始计数。如果是16位计数,在写入第一个字节后,计数器停止计数,在写入第二个字节后,计数器按照新的计数值开始计数,即改变计数值是立即有效的。
    这两种工作方式的不同之处是:
    ①当控制字写入控制字寄存器后,OUT输出的初始状态不同。方式0是由高电平变低电平,而方式4则是由低电平变高电平。
    ②计数到“0”时OUT输出的变化不同。方式0是使OUT输出变高并保持不变等待下次软件触发,方式4则是使OUT输出一个CLK的负脉冲后变高并保持不变等待下次软件触发。
    方式1和方式5这两种工作方式的相同之处是:
    ①当控制字写入控制字寄存器,接着再写入计数初值后,通道并不开始计数,只有在GATE信号触发以后,通道才开始减1计数,因此我们称其为硬件触发方式。
    ②当计数器计数到0后,通道并不自动恢复计数初值重新计数,但是如果GATE信号再次触发,通道则自动恢复计数初值重新计数。也就是说,GATE信号每触发一次,通道就自动恢复计数初值重新计数一次。
    ③在计数过程中,CPU可编程改变计数值,但这时的计数过程不受影响,只有当再次由GATE信号触发时,计数器才开始按新输入的计数值计数,即改变计数值是下次有效的。
    这两种工作方式的不同之处是:
    ①虽然当控制字写入控制字寄存器后,OUT输出的初始状态相同,但在GATE触发以后,OUT输出的状态不同,方式1是由高电平变低电平,而方式5则保持为高电平。
    ②计数到“0”时OUT输出的变化不同。方式1是使OUT输出变高并保持不变等待下次硬件触发,方式5则是使OUT输出一个CLK周期的负脉冲后变高并保持不变等待下次硬件触发。
    方式2和方式3这两种工作方式的相同之处是:
    ①当控制字写入控制字寄存器后,OUT输出的初始状态相同都是由低变高。接着再写入计数初值后,通道开始减1计数,要求此时GATE信号一直保持高电平。
    ②当计数到1或0后,通道会自动恢复计数初值重新开始计数,从而产生连续周期性输出波形,如果设置计数初值为N,则周期为N个CLK。
    ③在计数过程中,可由门控信号GATE控制停止计数。当GATE=0时,停止计数,OUT输出变高,当GATE变高后,计数器将重新装入计数初值开始计数。
    ④在计数过程中可以改变计数值,如果此时GATE维持为高,这对正在进行的计数过程没有影响,但在计数到1或0后,通道自动恢复计数初值重新开始计数时将按新的计值计数。但如果此时GATE出现上升沿,那么,在下一个CLK周期,新的计数值将被装入计数器开始计数。
    这两种工作方式的不同之处是:
    ①方式2当计数器减到1时,输出OUT变低,经过一个CLK周期后恢复为高,且计数器开始重新计数。如果计数初值为N,则输出波形为N-1个CLK周期为高电平,一个CLK周期为低电平。
    ②方式3输出为方波,但情况也有所不同:
    若计数值为偶数,则输出为标准方波,N/2个CLK周期为高电平,N/2个CLK周期为低电平。如果计数值N是奇数,则输出有(N+1)2/个CLK周期为高电平,(N-1)2/个CLK周期为低电平,即OUT为高电平将比其为低电平多一个CLK周期时间。

  • 第16题:

    微机系统中采用的总线结构有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微机主板常用总线有系统总线、I/O总线、ISA总线、IPCI总线、AGP总线、IEEE1394总线、USB总线等类型。

  • 第17题:

    总线通信采用的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什么优缺点?


    正确答案:一般采用三种方式:同步通信方式、异步通信方式、半同步通信方式。
    通信双方由统一的时钟控制数据传送称同步通信方式。这种通信方式的优点是规则明确、统一,缺点是在时间上必须完全要求同步一致、通信双方必须速度完全相同。
    异步通信方式没有统一的时钟,为了协调发送和接收双方的数据通信,通信双方采用应答方式。主设备发出请求信号后,一直等待从设备的响应Ack信号,然后才开始通信。适合速度差异较大的设备之间的通信。
    半同步通信结合了同步通信与异步通信的优点,既保留了同步通信的基本特点,同时又像异步通信,允许不同速度的设备和谐地工作。

  • 第18题:

    在监控系统中,常用的通信接口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常用的通信接口有:RS232、RS422、RS485
    RS232用于组网时,只能实现点到点的通信,数据传输速率为20kbps,传输距离15m,工作方式为全双工方式。
    RS422工作方式为全双工。用于组网时,能够实现点到多点的通信即构成总线通信方式,通信距离≤12m,通信速率可达10Mbps;通信距离≤120m,通信速率可达1Mbps;通信距离≤1200m,通信速率可达100kbps。
    RS485的工作方式为半双工方式,用于组网时,能够实现点到多点及多点到多点的通信
    其通信距离和通信速率与RS422基本相同。

  • 第19题:

    AT89S51与DAC0832接口时,有几种连接方式?各有什么特点?各适合在什么场合使用?


    正确答案: 单缓冲,双缓冲,直通。
    单缓冲:0832内部的一个寄存器受到控制,将另一个寄存器的有关控制信号预置为有效,使之开通。或者将两个寄存器的控制信号连在一起,两个寄存器合为一个使用。
    双缓冲:对于多路的D-A转换,要求同步输出时,必须采用双缓冲同步方式
    直通:两个寄存器的有关控制信号都预先置为有效,;两个寄存器都开通

  • 第20题:

    问答题
    微机系统中采用的总线结构有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微机主板常用总线有系统总线、I/O总线、ISA总线、IPCI总线、AGP总线、IEEE1394总线、USB总线等类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操作系统与用户的接口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试举例说明你所使用过的接口形式。

    正确答案: 通常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两种接口:一类是程序接口;另一类是作业控制方面的接口。
    程序一级接口是由一组系统调用命令组成,它是操作系统提供给用户的各种服务,以子程序的形式供用户在程序中调用。当程序执行该系统调用命令时便暂时中断当前执行的程序去执行该系统调用命令子程序,完成后自动返回当前执行程序。
    作业控制方面的接口与操作系统的类型有关。在批处理系统中,当用户一旦提交了作业,就无法对作业的运行作更多的控制,因此用户必须事先用该操作系统提供的作业控制语言告诉操作系统对进程的运行意图、资源的需求以及一旦出现问题作何种选择等。对于分时系统,则提供一组操作命令,通常称为语言命令,它采用人机交互回话方式来控制作业的运行。我所使用的Windows XP操作系统中,用户通过键盘操作,也可以在多窗口图形化环境中通过鼠标器选择各种操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32位微处理器有哪几种工作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32位微处理器有4种不同的工作方式:实地址方式、保护方式、虚拟8086方式、系统管理方式。
    实地址方式:实地址方式使用16位80x86处理器的寻址方式(使用20位地址寻址1MB空间)、存储器管理和中断管理。可以使用32位寄存器,使用特权级0,可以执行大多数指令。
    保护方式:保护方式是32位微处理器的基本工作方式。它使用32位地址寻址4GB的实存空间,通过虚拟存储管理、用户优先级管理、I/O管理等技术,扩大可使用的存储空间,对操作系统和用户程序进行隔离和保护。
    虚拟8086方式:虚拟8086方式是保护模式下为任务提供的的8086工作环境。每个任务使用16位地址寻址1MB的内存空间,以最低特权级运行,不能使用特权指令。
    系统管理方式:系统管理模式主要用于电源管理,可以使处理器和外围设备部件进入“休眠”状态,在有键盘按下或鼠标移动时“唤醒”系统,使之继续工作。利用SMM可以实现软件关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差错控制的基本工作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自动回询重传(ARQ)、前向纠错(FEC)、混合差错控制方式(HEC)、信息反馈(IRQ)。
    (1)自动回询重传(ARQ):这种方式又可称为检错重传、判决反馈或反馈纠错,记作ARQ。优点:只需要少量的冗于码元就能获得极低的输出误码率,并且所使用的检错码基本上与信道的差错统计特性无关,自适应能力较强,译码器比较简单,成本较低。缺点是:必须有反馈信道,不能用于单向传输系统及同播系统,实现控制比较复杂,当信道干扰通信效率会大大降低,因而影响实时性。
    (2)前向纠错(FEC):前向纠错方式FEC是在发送端将数据信息按一定的规则附加余码元,组成纠错码。优点:不需要反馈信道,能用于单向通信,适用于一点发送多点接收的同播系统,译码迟延固定,适用于实时系统。缺点:译码设备比较复杂,所用纠错码必须与信道的差错统计特性相一致,为了纠正较多的错误要求附加冗余码元较多,可达25%-50%,因而传输效率较低,当信道中产生的错误超过码的纠错能力时,就有可能把错误的数据送给用户。
    (3)混合差错控制方式(HEC):如果将FEC和ARQ适当结合起来,就能克服各自的缺点,这就是混合差错控制方式,也称混合纠错方式HEC。
    (4)信息反馈(IRQ):也就是信息重传请求IRQ,将接收到的数据原封不动地通过反馈信道送回到发送端。优点:不需要纠错、检错译码器,控制设备和检错设备比较简单。缺点:要有和前向信道完全相同的反馈信道,在发送端需要有一定容量的存储器存储发送码组以备比较。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