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原理:本法测定标准以异戊醇和异丁醇表示,异戊醇和异丁醇在硫酸作用下生成戊烯和丁烯,再与对二甲氨基苯甲醛作用显橙黄色,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操作方法:去样品稀释液和杂醇油标准使用液置于具塞比色管中。各、加硫酸混匀后放入冰水浴中,沿壁加入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硫酸溶液,摇匀,置于沸水浴中15min,取出后立即放入冰浴中冷却,并加水定容至,用1cm比色杯以零管调节零点,于波长520nm处测量吸光度,并绘制标准曲线比较或与标准色列目视比较定量。
说明(1)本法测定酒中杂醇油含量时,不同醇类对显色程度很不一致。(2)弱样品为有色酒,须蒸馏后测定。
更多“简述杂醇油的测定(二甲氨基苯甲醛比色法)原理及操作步骤。”相关问题
  • 第1题:

    杂醇油测定时,100℃以上乙醇参与反应,所以温升得越高,测得的结果就越要偏大。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硫酸溶液加入比色管后应加冰冷却。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题:

    简述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一甲基肼时,如何消除水样中亚硝酸盐氮的干扰?


    正确答案: (1)在制备一甲基肼标准曲线和测定水样时,均加入1g/100ml氨基磺酸铵溶液0.2ml,其他步骤与无亚硝酸盐氮干扰时的测定步骤一致。
    (2)当NO2-总量超过20ug时,应同时测加标回收率2个,取平行值。测得值除以平均回收率为甲基肼含量。平行样之间的相对偏差不超过10%。

  • 第3题:

    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一甲基肼的原理是:在碱性条件上下,水中微量的一甲基肼与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反应生成黄色缩合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


    正确答案:错误

  • 第4题:

    简述气相色谱方法测定植物性食品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残留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原理:含氮有机化合物被色谱柱分离后在加热的碱金属片的表面产生热分解,形成氰自由基(CN-),并且从被加热的碱金属表面放出的原子状态的碱金属于(Rb)接受电子变成(CN-),这个离子进一步与氢原子结合,放出电子的碱金属(Rb)变成正离子,由收集极收集,并作为信号电流而被测定。电流信号的大小与含氮化合物的含量成正比。以峰面积及峰高比较定量。仪器:附有火焰热离子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旋转蒸发仪等。
    操作方法:
    (1)提取:称取粉碎粮食或蔬菜样品,置于具塞锥瓶中,加入无水甲醇、塞紧摇匀提取,然后过滤。将滤液转入分液漏斗中。
    (2)净化:滤液加入石油醚振摇后静置分层,将下层(甲醇氯化钠溶液)放入另一分液漏斗中,用甲醇氯化钠溶液洗涤石油醚层二次,静止分层后。
    (3)浓缩:于盛有样品净化液用二氯甲烷依次提取三次,将蒸馏瓶接上减压浓缩装置,于水浴旋转蒸发仪减压浓缩将残余物用二氯甲烷反复洗涤,然后吹氮气除尽二氯甲烷溶剂,用丙酮溶解残渣并定容,供色谱分析。
    (4)测定:吸取标准液及样品净化液注入色谱仪中,以保留时间定性。以试样的峰高或面积与标准比较定量。

  • 第5题:

    简述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食品中的游离氨基酸基本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食品中的蛋白质经盐酸水解成为游离氨基酸,经氨基酸分析仪的离子交换柱分离后,与茚三酮溶液产生颜色反应,在通过分光光度计比色测定氨基酸含量。主要仪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真空泵、恒温干燥箱、真空干燥箱。
    操作步骤:1、水解:将称号的样品放于水解管中,在水解管内加盐酸,加入心蒸馏的苯酚3-4滴,接到真空泵的抽气管上,抽真空,待压力接近0Pa时,充入高纯氮气,再抽真空充氮气,重复三次后,在充氮气状态下封口或拧紧螺丝盖,将已封口的水解管放在110的恒温干燥箱,水解22小时后,取出冷却。打开水解管,过滤水解液后,转移定溶。吸取滤液与容量瓶内,真空干燥器40—50℃干燥,残留物用少许水溶解,在干燥,反复两次,用pH2.2的缓冲液溶解。
    2、测定:准确吸取一定量混合氨基酸标准,用pH2.2的缓冲液稀释,作为上机测定的氨基酸标准,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以外标法测定样品测定液的氨基酸含量。

  • 第6题:

    简述火焰—原子吸收测定镉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原理:样品经处理后,在酸性溶液中镉离子与碘离子形成络合物,并经4-甲基戊酮-2萃取分离,导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原子化后,吸收228.8nm共振线,其吸收量与镉含量成正比,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操作方法:(1)样品处理:谷类、蔬菜、瓜果及豆类:粉碎,禽、蛋、水产品及乳制品:取可食部分充分混匀,样品置于瓷坩埚中炭化,然后移入马弗炉中,500℃以下灰化约16h.取与处理样品相同量的混合酸和盐酸按同一操作方法做试剂空白试验。
    (2)萃取分离:于样品溶液、试剂空白液及镉标准溶液中各加碘化钾溶液,混匀,再各加4-甲基戊酮-2振摇,静置分层。弃去下层水相,将4-甲基戊酮-2层经脱脂棉滤至具塞试管中,备用。
    (3)测定:将有机相导入火焰进行测定,以镉含量对应浓度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比较。

  • 第7题:

    简述滴定法测定钙(EDTA)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是一种氨羧络合剂,钙与氨羧络合剂在不通的PH值范围内能定量地形成金属络合物,在pH≥12的溶液中,以氨羧络合剂EDTA滴定,在达到当量点时,EDTA就自指示剂络合物中夺取钙离子,使溶液呈现游离指示剂的颜色(终点)。
    操作步骤:样品处理;样品消化:混合酸至透明。标定EDTA,计算出滴定度。样品及空白滴定:分别吸取样品消化液及空白,用滴定管加氢氧化钾,加钙红指示剂,用EDTA滴定,指示剂由紫红色变蓝色。

  • 第8题:

    简述乙醇浓度的测定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原理:酒精比重计是基于阿基米德定律制成的一种测定酒精水溶液中乙醇的体积百分含量的专用仪器,将其沉入样品中,可直接读出乙醇浓度。
    操作方法:吸取样品于全玻璃蒸馏器中蒸馏,用100ml容量瓶收集馏出液100ml。将馏出液倒入量筒中,将洗净擦干的酒精比重计缓缓沉入量筒中,静止后在轻轻按下少许,待其上升静止后,从水平位置观察其与液面相交初的刻度,为乙醇浓度。同时测定温度,按测定的浓度与温度查换算表,将示值换算成温度为20℃的乙醇浓度(%)。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杂醇油的测定(二甲氨基苯甲醛比色法)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 原理:本法测定标准以异戊醇和异丁醇表示,异戊醇和异丁醇在硫酸作用下生成戊烯和丁烯,再与对二甲氨基苯甲醛作用显橙黄色,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操作方法:去样品稀释液和杂醇油标准使用液置于具塞比色管中。各、加硫酸混匀后放入冰水浴中,沿壁加入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硫酸溶液,摇匀,置于沸水浴中15min,取出后立即放入冰浴中冷却,并加水定容至,用1cm比色杯以零管调节零点,于波长520nm处测量吸光度,并绘制标准曲线比较或与标准色列目视比较定量。
    说明(1)本法测定酒中杂醇油含量时,不同醇类对显色程度很不一致。(2)弱样品为有色酒,须蒸馏后测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乙醇浓度的测定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 原理:酒精比重计是基于阿基米德定律制成的一种测定酒精水溶液中乙醇的体积百分含量的专用仪器,将其沉入样品中,可直接读出乙醇浓度。
    操作方法:吸取样品于全玻璃蒸馏器中蒸馏,用100ml容量瓶收集馏出液100ml。将馏出液倒入量筒中,将洗净擦干的酒精比重计缓缓沉入量筒中,静止后在轻轻按下少许,待其上升静止后,从水平位置观察其与液面相交初的刻度,为乙醇浓度。同时测定温度,按测定的浓度与温度查换算表,将示值换算成温度为20℃的乙醇浓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判断题
    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一甲基肼的原理是:在碱性条件下,水中微量的一甲基肼与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反应生成黄色缩合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在酸性条件下,水中微量的一甲基肼与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反应生成黄色缩合物。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分光光度法测定一甲基肼时,若水样中存在偏二甲基肼,应如何测定一甲基肼?

    正确答案: (1)先按偏二甲基肼测定方法测定水样中偏二甲基肼的含量:
    (2)再按一甲基肼标准曲线绘制方法制作偏二甲基肼校正曲线,并在曲线上查得该水样中偏二甲基肼含量所对应的吸光度A1;
    (3)按水样操作步骤测定水样吸光度值A2(含亚硝酸盐的水样则扣除其干扰),A3(A2-A1=A3)的值在校准曲线上查得水样中一甲基肼含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空气中甲醛的AHMT分光光度比色法测定的原理。


    正确答案:空气中甲醛与AHMT在碱性条件下发生反应,然后经高碘酸钾氧化成紫红色化合物,其色泽深浅与甲醛含量成正比,通过比色定量测定甲醛的含量。

  • 第14题:

    简述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分光光度法测定一甲基肼时,若水样中存在偏二甲基肼,应如何测定一甲基肼?


    正确答案: (1)先按偏二甲基肼测定方法测定水样中偏二甲基肼的含量
    (2)再按一甲基肼标准曲线绘制方法制作偏二甲基肼校正曲线,并在曲线上查得该水样中偏二甲基肼含量所对应的吸光度A。
    (3)按水样操作步骤测定水样吸光度值A.2(含亚硝酸盐的水样则扣除其干扰)。根据A.3(A.2-A1)的值在校准曲线上查得水样中一甲基肼含量。

  • 第15题:

    简述气相色谱发测定甲醇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原理:利用不同醇类在氢火焰中的化学电离反应节进行检测,根据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定性,以峰高与标准比较定量。
    操作方法:分别吸取0.5ul样品及标准使用液注入色谱仪,制得色谱图。以各级保留时间与各标准品的保留时间对照定性。分别记录各组分峰高或峰面积与相应的标准比较定量。
    说明:①本法最低检出浓度为:甲醇0.008g/100ml;杂醇油(以异丁醇计)0.01g/100ml。②与分光光度法想比较,后者嗦测得的甲醇值较气相色谱法的结果高。

  • 第16题:

    简述三氯化锑比色法测定维生素D原理及操作方法。


    正确答案:与三氯化锑在三氯甲烷中显橙黄色,在500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呈色强度与维生素D的含量成正比。加入乙酰氯可以消除温度、湿度等干扰因素。维生素A与D共存时,先用层析分离、去除维生素A。
    操作方法:样品处理:1、提取、纯化,将样品提取液倒入分离柱,再用石油醚淋洗,弃去初液,再用容量瓶收集淋洗液至刻度。将淋洗液移入分液漏斗中,加入水洗涤三次。将上述石油醚层通过无水硫酸钠脱水,移入锥形瓶,在水浴上浓缩,立即加入氯仿,备用。测定:吸取上述已纯化的样品与比色皿中,加三氯化锑-氯仿-乙酰氯溶液,在500nm波长测定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出相应含量。

  • 第17题:

    简述食醋总酸的测定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原理:食醋中主要成分是醋酸,含有其他少量的有机酸,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时,被中和而生成盐类,以酸度计测定PH8.2终点。结果以醋酸表示含量。
    操作方法:样品于烧杯中,加水稀释,插入酸度计的指示电极和参比电极,开动磁力搅拌器,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酸度计指示PH8.2,记录用去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毫升数,算出食醋的总酸含量。同时做试剂空白试验。

  • 第18题:

    简述羟基价测定方法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原理:羰基化合物金额2,4—二硝基苯肼的反应产物,在碱性溶液中形成褐红色或酒红色,在440nm下测定吸光度,计算羰基价。仪器:分光光度计
    操作方法:称取样品,置于具塞试管中,加入三苯膦溶液样品,室温暗处放置30min,加三氯乙酸溶液及2,4—二硝基苯肼溶液,仔细振摇混匀,在60℃水浴中加热30min,冷却后,沿试管壁慢慢加入氢氧化钾—乙醇溶液,使成为两液层,塞好。剧烈振摇混匀,放置10min。以1cm比色杯,用不含三苯膦的试剂空白调节零点,含三苯膦的试剂空白管和羊皮你分别于波长440nm处吸光度。

  • 第19题:

    简述2,4—二硝基苯肼发测定食品中总抗坏血酸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经活性炭氧化为脱氢抗坏血酸,再与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红色的脎,在硫酸溶液中脎的总量与总抗坏血酸含量成正比,进行比色定量。分光光度计。
    操作步骤:样品制备:避光。样品加入草酸溶液定溶,过滤。氧化处理:续滤液加入酸处理过的活性炭氧化,滤去初滤液,取一定量此氧化提取液,加硫脲溶液,混匀。测定:三支试管加入一定量氧化处理后的稀释液。一个作为空白,其余加定量2,4—二硝基苯肼,37℃保温3h。空白冷却至室温,加入2,4—二硝基苯肼溶液,冷却。缓慢滴加硫酸,边加边摇动。将试管从冰水中取出,放置0.5h,空白调零,520nm测定。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气相色谱方法测定植物性食品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残留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 原理:含氮有机化合物被色谱柱分离后在加热的碱金属片的表面产生热分解,形成氰自由基(CN-),并且从被加热的碱金属表面放出的原子状态的碱金属于(Rb)接受电子变成(CN-),这个离子进一步与氢原子结合,放出电子的碱金属(Rb)变成正离子,由收集极收集,并作为信号电流而被测定。电流信号的大小与含氮化合物的含量成正比。以峰面积及峰高比较定量。仪器:附有火焰热离子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旋转蒸发仪等。
    操作方法:
    (1)提取:称取粉碎粮食或蔬菜样品,置于具塞锥瓶中,加入无水甲醇、塞紧摇匀提取,然后过滤。将滤液转入分液漏斗中。
    (2)净化:滤液加入石油醚振摇后静置分层,将下层(甲醇氯化钠溶液)放入另一分液漏斗中,用甲醇氯化钠溶液洗涤石油醚层二次,静止分层后。
    (3)浓缩:于盛有样品净化液用二氯甲烷依次提取三次,将蒸馏瓶接上减压浓缩装置,于水浴旋转蒸发仪减压浓缩将残余物用二氯甲烷反复洗涤,然后吹氮气除尽二氯甲烷溶剂,用丙酮溶解残渣并定容,供色谱分析。
    (4)测定:吸取标准液及样品净化液注入色谱仪中,以保留时间定性。以试样的峰高或面积与标准比较定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空气中甲醛的AHMT分光光度比色法测定的原理。

    正确答案: 空气中甲醛与AHMT在碱性条件下发生反应,然后经高碘酸钾氧化成紫红色化合物,其色泽深浅与甲醛含量成正比,通过比色定量测定甲醛的含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食品中的游离氨基酸基本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 食品中的蛋白质经盐酸水解成为游离氨基酸,经氨基酸分析仪的离子交换柱分离后,与茚三酮溶液产生颜色反应,在通过分光光度计比色测定氨基酸含量。主要仪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真空泵、恒温干燥箱、真空干燥箱。
    操作步骤:1、水解:将称号的样品放于水解管中,在水解管内加盐酸,加入心蒸馏的苯酚3-4滴,接到真空泵的抽气管上,抽真空,待压力接近0Pa时,充入高纯氮气,再抽真空充氮气,重复三次后,在充氮气状态下封口或拧紧螺丝盖,将已封口的水解管放在110的恒温干燥箱,水解22小时后,取出冷却。打开水解管,过滤水解液后,转移定溶。吸取滤液与容量瓶内,真空干燥器40—50℃干燥,残留物用少许水溶解,在干燥,反复两次,用pH2.2的缓冲液溶解。
    2、测定:准确吸取一定量混合氨基酸标准,用pH2.2的缓冲液稀释,作为上机测定的氨基酸标准,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以外标法测定样品测定液的氨基酸含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2,4—二硝基苯肼发测定食品中总抗坏血酸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 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经活性炭氧化为脱氢抗坏血酸,再与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红色的脎,在硫酸溶液中脎的总量与总抗坏血酸含量成正比,进行比色定量。分光光度计。
    操作步骤:样品制备:避光。样品加入草酸溶液定溶,过滤。氧化处理:续滤液加入酸处理过的活性炭氧化,滤去初滤液,取一定量此氧化提取液,加硫脲溶液,混匀。测定:三支试管加入一定量氧化处理后的稀释液。一个作为空白,其余加定量2,4—二硝基苯肼,37℃保温3h。空白冷却至室温,加入2,4—二硝基苯肼溶液,冷却。缓慢滴加硫酸,边加边摇动。将试管从冰水中取出,放置0.5h,空白调零,520nm测定。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