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0011抗震规范6.2.10条第1款中,框支柱的最小地震剪力计算以框支柱的数目10根为分界,若框支柱与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相连,如何计算框支柱的数目?

题目

GB50011抗震规范6.2.10条第1款中,框支柱的最小地震剪力计算以框支柱的数目10根为分界,若框支柱与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相连,如何计算框支柱的数目?


相似考题
更多“GB50011抗震规范6.2.10条第1款中,框支柱的最小地震剪”相关问题
  • 第1题: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规定,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按下式确定:FEK=α1Geq,下列哪个选项对式中α1的解释是正确的?(  )

    A、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B、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C、相应于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D、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乘以阻尼调整系数

    答案:C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第5.2.1条规定,α1为相应于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值,应按本规范第5.1.4、第5.1.5条确定,多层砌体房屋、底部框架砌体房屋,宜取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 第2题:

    根据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确定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与下列哪项因素无关?( )

    A.抗震设防烈度
    B.设计地震分组
    C.结构类型
    D.结构平面和竖向的规则情况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6.1.1条表6.1.1规定,分析如下:①设计地震分组是体现震级和震中距影响的参数,与房屋适用高度无关;②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最大适用高度与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有关;③对平面和竖向均不规则的高层建筑结构,其适用高度宜适当降低。

  • 第3题:

    在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给出的地震影响系数计算方法中,没有考虑的影响因素是()

    • A、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烈度
    • B、建筑物的自振周期
    • C、场地类别
    • D、地震持续时间

    正确答案:D

  • 第4题:

    根据抗震规范,下列()的箍筋加密范围可不取全高。

    • A、框支柱;
    • B、二级抗震等级框架角柱;
    • C、因设置填充墙形成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的柱;
    • D、剪跨比大于2小于3的框架中柱。

    正确答案:D

  • 第5题:

    GB50011抗震规范对现浇楼板的圈梁设置有何要求?


    正确答案:GB50011规范7.3.3条表7.3.3对装配式混凝土楼、屋盖和木楼、屋盖的砖砌体房屋明确规定了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的设置要求。根据我国历次大地震的震害经验,1974年《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通常称为74抗震规范)就明确: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的砖房不需要设置圈梁。为了使构造柱在楼盖处有牢固的支承点,89抗震规范要求现浇楼、屋盖与构造柱有可靠拉接措施,GB50011规范进一步明确在楼板内沿墙体周边加强配筋与构造钢筋可靠连接。

  • 第6题:

    GB50011抗震规范中第9章中对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工业厂房的构件为什么没有划分抗震等级?


    正确答案:抗震等级是规范第6章对多层和高层混凝土结构房屋抗震设计的要求。根据结构类型、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房屋高度、设防分类及场地分类确定结构抗震设计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在规范第9章,对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工业厂房已明确提出不同烈度、不同场地类别的各种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无须进行内力调整,没必要划分出抗震等级。

  • 第7题:

    《砌体规范》10.5.6条原文如下:由重力荷载代表值产生的框支墙梁内力应按本规范第7.3节的有关规定计算。重力荷载代表值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中第5.1.3条的有关规定计算。但托粱弯矩系数αM、剪力系数βv应予增大;增大系数当抗震等级为一级时,取为1.10,当抗震等级为二级时,取为1.05,当抗震等级为三级时,取为1.0。该条的条文说明指出:"重力荷载代表值则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中第5.1.3条的有关规定计算,即取全部重力荷载不另行折减"。这个"不另行折减"如何理解?是不是说取重力荷载代表值=1.0恒+1.0活,而不是1.0恒+0.5活?《抗规》5.1.3条中倒是有1.0恒+1.0活的情况,但是只适用于"按实际情况计算的楼面活荷载"。


    正确答案:笔者理解,"不另行折减"并没有其他的含义,直接按照《抗规》的规定确定重力荷载代表值即可。

  • 第8题:

    问答题
    GB50011抗震规范对现浇楼板的圈梁设置有何要求?

    正确答案: GB50011规范7.3.3条表7.3.3对装配式混凝土楼、屋盖和木楼、屋盖的砖砌体房屋明确规定了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的设置要求。根据我国历次大地震的震害经验,1974年《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通常称为74抗震规范)就明确: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的砖房不需要设置圈梁。为了使构造柱在楼盖处有牢固的支承点,89抗震规范要求现浇楼、屋盖与构造柱有可靠拉接措施,GB50011规范进一步明确在楼板内沿墙体周边加强配筋与构造钢筋可靠连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GB50011抗震规范6.2.10条第1款中,框支柱的最小地震剪力计算以框支柱的数目10根为分界,若框支柱与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相连,如何计算框支柱的数目?

    正确答案: GB50011规范6.2.10条第1款中,框支柱承受的最小地震剪力计算以框支柱的数目10根为分界,此规定对于结构的纵横两个方向是分别计算的。若框支柱与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相连成为抗震墙的端柱,则沿抗震墙平面内方向统计时端柱不计入框支柱的数目,沿抗震墙颊外方向统计时其端柱计入框架支柱的数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一2001)确定建筑的设计特征周期与()无关。
    A

    抗震设防水准

    B

    所在地的设计地震分组

    C

    覆盖层厚度

    D

    等效剪切波速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为什么GB50011抗震规范7.1.8条第3款要对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过渡层和底层的侧向刚度比进行控制,为何不允许底层刚度大于上部砌体的刚度?

    正确答案: GB50011规范对底层框架-抗震墙底层的过渡层和底层的侧向刚度比进行控制,主要目的是减少底部的薄弱程度,防止底部结构出现过大的侧移而严重破坏,甚至倒塌。但是底层刚度大于上部砖混结构刚度,则可能使薄弱层转移至过渡层,过渡层的延性不如底部,易产生脆性破坏。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过渡层和底层的侧向刚度比要控制在下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在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给出的地震影响系数计算方法中,没有考虑的影响因素是()
    A

    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烈度

    B

    建筑物的自振周期

    C

    场地类别

    D

    地震持续时间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规定,有较高要求的抗震结构适用的钢筋牌号中已有带肋钢筋牌号后加( )的钢筋。

    A.D
    B.E
    C.F
    D.G

    答案:B
    解析: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规定,有较高要求的抗震结构适用的钢筋牌号为:在表2A311031已有带肋钢筋牌号后加E(HRB400E/HRBF400E)的钢筋。

  • 第14题:

    板式加强框一般由支柱、腹板和框缘组成,其受力特点是()。

    • A、支柱受轴力,腹板受剪,框缘受弯
    • B、支柱和腹板受拉、压力,框缘受弯
    • C、支柱和腹板受剪,框缘受弯
    • D、框的上部突缘受拉,下部突缘受压

    正确答案:A

  • 第15题:

    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一2001)确定建筑的设计特征周期与()无关。

    • A、抗震设防水准
    • B、所在地的设计地震分组
    • C、覆盖层厚度
    • D、等效剪切波速

    正确答案:A

  • 第16题:

    GB50011抗震规范6.1.12条“框架-抗震墙结构中的抗震墙基础和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落地抗震墙基础,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和抗转动能力”。这一条文应如何理解运用到结构设计中?


    正确答案:GB50011规范6.1.12条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由于地基土较弱、基础刚度和整体性较差时,在地震作用抗震墙基础较大转动,从而降低了抗震墙的抗侧力刚度,对内力和隹移产生不利影响。结构设计中,对基础整体性与抗转动能力的要求以定性为主,即要求采用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筏形基础等,采用桩基时承台梁应满足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要求。

  • 第17题:

    为什么GB50011抗震规范7.1.8条第3款要对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过渡层和底层的侧向刚度比进行控制,为何不允许底层刚度大于上部砌体的刚度?


    正确答案:GB50011规范对底层框架-抗震墙底层的过渡层和底层的侧向刚度比进行控制,主要目的是减少底部的薄弱程度,防止底部结构出现过大的侧移而严重破坏,甚至倒塌。但是底层刚度大于上部砖混结构刚度,则可能使薄弱层转移至过渡层,过渡层的延性不如底部,易产生脆性破坏。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过渡层和底层的侧向刚度比要控制在下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 第18题:

    GB50011规范中7.1.8条第1款要求底部框架-抗震墙的结构布置,上部砌体抗震墙与底部框架梁或抗震墙对齐或基本对齐,在定量上如何把握?


    正确答案:底框房屋由于结构沿竖向刚度突变,是一种不利于抗震的结构类型,历次地震中均产生比较正确严重的破坏。为提高其抗震能力,GB50011规范7.1.8条第1款要求,上部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的轴线对齐或基本对齐,即大部分砌体抗震墙由下部的框架主梁或钢筋混凝土抗震墙支承,每单元砌体抗震墙最多有二道不落在框架主梁上或钢筋混凝土抗震墙上,而由次梁支托。托梁的次梁应按3.4.3条考虑地震作用的计算和内力调整。建议在上部结构减少无法上下对齐的抗震墙数量,改为由次梁支承的非抗震墙。

  • 第19题:

    问答题
    GB50011抗震规范中第9章中对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工业厂房的构件为什么没有划分抗震等级?

    正确答案: 抗震等级是规范第6章对多层和高层混凝土结构房屋抗震设计的要求。根据结构类型、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房屋高度、设防分类及场地分类确定结构抗震设计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在规范第9章,对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工业厂房已明确提出不同烈度、不同场地类别的各种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无须进行内力调整,没必要划分出抗震等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根据抗震规范,下列()的箍筋加密范围可不取全高。
    A

    框支柱;

    B

    二级抗震等级框架角柱;

    C

    因设置填充墙形成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的柱;

    D

    剪跨比大于2小于3的框架中柱。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GB50011抗震规范6.1.12条“框架-抗震墙结构中的抗震墙基础和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落地抗震墙基础,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和抗转动能力”。这一条文应如何理解运用到结构设计中?

    正确答案: GB50011规范6.1.12条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由于地基土较弱、基础刚度和整体性较差时,在地震作用抗震墙基础较大转动,从而降低了抗震墙的抗侧力刚度,对内力和隹移产生不利影响。结构设计中,对基础整体性与抗转动能力的要求以定性为主,即要求采用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筏形基础等,采用桩基时承台梁应满足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要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GB50011抗震规范6.1.3条第1款规定,框架-抗震墙结构,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若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确定,最大适用高度可比框架适当增加。适用高度增加的限值一般以多少为宜?

    正确答案: 在这种情况下,适用高度增加以不超过20%为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GB50011规范中7.1.8条第1款要求底部框架-抗震墙的结构布置,上部砌体抗震墙与底部框架梁或抗震墙对齐或基本对齐,在定量上如何把握?

    正确答案: 底框房屋由于结构沿竖向刚度突变,是一种不利于抗震的结构类型,历次地震中均产生比较正确严重的破坏。为提高其抗震能力,GB50011规范7.1.8条第1款要求,上部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的轴线对齐或基本对齐,即大部分砌体抗震墙由下部的框架主梁或钢筋混凝土抗震墙支承,每单元砌体抗震墙最多有二道不落在框架主梁上或钢筋混凝土抗震墙上,而由次梁支托。托梁的次梁应按3.4.3条考虑地震作用的计算和内力调整。建议在上部结构减少无法上下对齐的抗震墙数量,改为由次梁支承的非抗震墙。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