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第1题: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分别是什么?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
(2)农村社会发展目标是“建设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逐步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第2题:
第3题:
中国气象局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第4题:
简述20世纪70年末和80年代初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是什么?
第5题:
为什么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是什么?
第6题: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是什么?
第7题:
监狱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第8题:
十九大报告明确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第9题:
《农业法》中规定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是什么?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县乡财政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县乡财政体制改革的目标:根据《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关于深化县乡财政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一是建立县域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合理布局机制。根据乡镇的经济发展基础,实行不同的财政体制,促进产业、人员、信息等非农产业生产要素向优势地区、各小城镇集聚,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促进县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快县域经济整体发展。二是建立增收节支激励约束机制。充分发挥财政体制作用,调动乡镇当家理财、发展经济、增收节支的积极性,增强乡镇自我发展能力。三是建立县乡财政基本支出保障机制。按照不同体制模式,合理确定县乡财政支出责任,宜统则统、宜分则分,提高县乡财政基本支出保障能力,缓解县乡财政困难,促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和城乡经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四是建立相对规范、统一的县乡财政体制。取消各种包干财政体制,适应县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统分适度、科学合理、规范统一的县乡财政体制模式。
县乡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一是促进发展,有利公平。财政体制要有利于非农产业生产要素优化配置、资源合理流动和市场正常竞争机制发挥调节作用,促进有条件的乡镇更快发展,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同时,按照公共支出均等化要求,保证乡镇财政基本支出需要,缩小乡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的差距。二是关系简明,相对稳定。县与乡镇财政体制设计要力求简明,体制算账简便,容易执行和操作,并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三是因地制宜,分类确定。要从乡镇实际出发,根据不同乡镇经济状况和发展潜力、财政收入和财力水平、乡镇人口和地域面积等因素,分别实行不同的财政体制。
第14题: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是什么?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是建立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确保农产品供应和质量,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生活改善的需要,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缩小城乡差别和区域差别,建设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逐步实现衣业和农村现代化。
略
第15题:
20世纪70年末和80年代初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是什么?
第16题:
党的十四大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第17题:
试述进一步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第18题: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第19题:
新一轮外贸体制改革方向和目标是什么?
第20题:
城市文化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第21题: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第22题:
第23题: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