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在RBC上及唾液中均无ABH抗原,即不被抗A、抗B及抗H所凝集。
2)血清中有抗A、抗B及抗H凝集素,可分别凝集A、B、O型RBC。
更多“Oh型血清学特点?”相关问题
  • 第1题:

    Oh型血清学特点?


    本题答案:1)在RBC上及唾液中均无ABH抗原,即不被抗A、抗B及抗H所凝集。
    2)血清中有抗A、抗B及抗H凝集素,可分别凝集A、B、O型RBC。

  • 第2题:

    茜草素型和大黄素型羟基蒽醌类的主要区别是

    A、-OH位置

    B、-COOH位置

    C、-OH数目

    D、-COOH数目

    E、以上均不对


    参考答案:A

  • 第3题:

    大黄素型和茜草素型主要区别于( )。

    A.羟基位置
    B.羟基数目
    C.羟基在苯环上的位置
    D.α-OH数目
    E.β-OH数目

    答案:C
    解析:
    大黄素型羟基分布在两侧的苯环上,多数化合物呈黄色。茜草素型羟基分布在一侧的苯环上,化合物颜色较深,多为橙黄色至橙红色。

  • 第4题:

    急进性肾炎根据免疫荧光分为三型,Ⅰ型血清学特点是()

    A循环免疫复合物阴性

    B抗核抗体阳性

    C抗肾基底膜抗体阳性

    DANCA阳性

    E循环免疫复合物阳性


    C

  • 第5题:

    化工化学水装置冷凝水除盐混床采用()。

    • A、NH4-OH型混合床
    • B、Na-OH型混合床
    • C、H-OH型混合床
    • D、K-OH型混合床

    正确答案:C

  • 第6题:

    OH型强碱树脂交换容易再生难;OH型弱碱性树脂则是再生容易而交换难。()


    正确答案:正确

  • 第7题:

    什么是血清学反应,它有哪些特点?


    正确答案: 血清学反应为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体内发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
    其主要特点有:
    1)抗原与抗体结合具有特异性和交叉性
    2)抗原与抗体分子结合具有表面性和可逆性
    3)抗原与抗体为按一定分子比例结合
    4)抗原与抗体结合的二阶段性
    5)抗原与抗体反应的高度敏感性。

  • 第8题:

    血清学HLA分型法又称为()。


    正确答案:补体依赖的微量细胞毒试验

  • 第9题:

    单选题
    茜草素型和大黄素型羟基蒽醌类的主要区别是()
    A

    -OH位置

    B

    -COOH位置

    C

    -OH数目

    D

    -COOH数目

    E

    以上均不对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甲型强心苷苷元结构中具有的结构特点是()
    A

    甾体母核

    B

    不饱和五元内酯环

    C

    不饱和六元内酯环

    D

    C-3位α-OH,C-14位β-OH

    E

    C-3位β-OH,C-14位β-OH


    正确答案: D,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血清学反应的一般特点。

    正确答案: 特异性、阶段性、比例性、可逆性。
    特异性: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具有高度特异性,但当两种不同抗原分子上有共同抗原决定簇存在时,则与抗体结合时可出现交叉反应。
    可逆性:抗原与抗体的结合是分子表面的结合。两者的结合虽相当稳定,但是可逆的,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解离,解离后的抗原、抗体性质不变。
    比例性:抗原、抗体的结合按一定比例,只有在比例适当时才会出现可见反应。若抗原、抗体比例不合适,就会有未结合的抗原或抗体游离于上清液中,不能形成大块免疫复合物,故不能呈现可见反应。
    阶段性:血清学反应可分两个阶段进行,但其间无严格界限。在第一阶段,抗原和抗体特异性结合,此阶段反应很快,几秒钟或几分钟即可完成,但无可见反应;在第二阶段,反应进入可见阶段,反应进行的很慢,往往需几分钟甚至几十分钟以至数日方可完成。而且常受电介质、温度、pH等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OH型强碱树脂再生容易交换难;OH型弱碱性树脂则是交换容易而再生难。()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HLA分型方法()。

    A.血清学分型

    B.DNA分型

    C.交叉分型

    D.分辨分型


    答案:AB

    解析:HLA分型方法主要包括血清学分型和DNA分型。血清学分型技术侧重于分析HA抗原的特异性,DNA分型方法则侧重于分析基因本身的多态性。

  • 第14题:

    茜草素型和大黄素型羟基蒽醌类的主要区别是

    A.-OH位置
    B.-COOH位置
    C.-OH数目
    D.-COOH数目
    E.以上均不对

    答案:A
    解析:

  • 第15题:

    大黄素型和茜草素型蒽醌的主要区别是

    A:OH数目
    B:α-OH的数目
    C:β-OH数目
    D:OH在侧链的位置
    E:OH在苯环的位置

    答案:E
    解析:
    本题考查蒽醌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大黄素型蒽醌和茜草素型蒽醌的主要区别是OH在苯环的位置不同,前者的OH分布于两侧的苯环上,后者只分布于一侧的苯环上。

  • 第16题:

    血清学反应有哪些特点?


    正确答案: 血清学反应的特点
    1.特异性与交叉性:A.特异性:一种抗原一般只能与其相应的抗体结合;
    B.交叉性:当不同抗原具有相同抗原决定簇时,其结合又具有交叉性
    2.表面性与可逆性:A.表面性:抗原与抗体分子结合是分子表面的结合;
    B.可逆性:抗原抗体结合后,在一定条件下仍可分开,且其性质不变。
    可逆性是免疫吸附层析法提取免疫纯抗原或抗体的理论基础。
    3.定比性:抗原与抗体需按一定的比例结合
    一般情况下,抗原表面的抗原决定簇是多价的,而抗体上的抗
    原受体通常是单价的或二价的,二者只有以一定比例结合才能出现
    可见的血清学反应。
    4.阶段性:抗原抗体反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1)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阶段:时间短(数秒),不可见
    2)抗原与抗体反应的可见阶段:慢(数分至数天),有凝集、沉淀等
    5.高度敏感性:可用于检测极微量的抗原与抗体。如:
    血清中和试验可用于检测含量低至10-3mg/ml的鱼类病毒;
    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可检测含量为10-3mg/ml的细菌性病原
    6.条件依赖性:抗原抗体间出现可见反应要提供最适的条件,如:
    pH值(一般为6-8);温度(37-45℃);适当的电解质(如生理盐水);
    震荡(增加抗原抗体相互接触的机会)等。

  • 第17题:

    典型的一级复床除盐系统包括()。

    • A、钠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器、除碳器、OH型强碱性阴离子交换器
    • B、氢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器、OH型强碱性阴离子交换器
    • C、氢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器、除碳器、OH型强碱性阴离子交换器
    • D、钠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器、OH型强碱性阴离子交换器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异强心甾烯是由于()

    • A、C3-OHα型
    • B、C10-OHα型
    • C、A/B顺式
    • D、A/B反式
    • E、C/D反式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甲型强心苷苷元结构中具有的结构特点是()

    • A、甾体母核
    • B、不饱和五元内酯环
    • C、不饱和六元内酯环
    • D、C-3位α-OH,C-14位β-OH
    • E、C-3位β-OH,C-14位β-OH

    正确答案:A,B,E

  • 第20题:

    Fe(OH)3是属于()型沉淀,洗涤该沉淀应选用()


    正确答案:无定型;电解质水溶液

  • 第21题:

    问答题
    血清学试验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特异性和交叉性;
    2、敏感性;
    3、可逆性;
    4、反应的二阶段性;
    5、最适比例与带现象;
    6、用已知测未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异强心甾烯是由于()
    A

    C3-OHα型

    B

    C10-OHα型

    C

    A/B顺式

    D

    A/B反式

    E

    C/D反式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Oh型血清学特点?

    正确答案: 1)在RBC上及唾液中均无ABH抗原,即不被抗A、抗B及抗H所凝集。
    2)血清中有抗A、抗B及抗H凝集素,可分别凝集A、B、O型RB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血清学反应有哪些特点?

    正确答案: 血清学反应的特点
    1.特异性与交叉性:A.特异性:一种抗原一般只能与其相应的抗体结合;
    B.交叉性:当不同抗原具有相同抗原决定簇时,其结合又具有交叉性
    2.表面性与可逆性:A.表面性:抗原与抗体分子结合是分子表面的结合;
    B.可逆性:抗原抗体结合后,在一定条件下仍可分开,且其性质不变。
    可逆性是免疫吸附层析法提取免疫纯抗原或抗体的理论基础。
    3.定比性:抗原与抗体需按一定的比例结合
    一般情况下,抗原表面的抗原决定簇是多价的,而抗体上的抗
    原受体通常是单价的或二价的,二者只有以一定比例结合才能出现
    可见的血清学反应。
    4.阶段性:抗原抗体反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1)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阶段:时间短(数秒),不可见
    2)抗原与抗体反应的可见阶段:慢(数分至数天),有凝集、沉淀等
    5.高度敏感性:可用于检测极微量的抗原与抗体。如:
    血清中和试验可用于检测含量低至10-3mg/ml的鱼类病毒;
    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可检测含量为10-3mg/ml的细菌性病原
    6.条件依赖性:抗原抗体间出现可见反应要提供最适的条件,如:
    pH值(一般为6-8);温度(37-45℃);适当的电解质(如生理盐水);
    震荡(增加抗原抗体相互接触的机会)等。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