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核心政治主张是:还政与臣,尊臣抑君。
第1题:
尊君抑臣的现实政治追求中,孔子认为君臣关系是的双向的关系,单向的义务。
第2题:
鲍敬言社会思想的核心论点是()
第3题:
孔子的政民思想可以概括为:君君臣臣,()。
第4题:
给下列古文加标点,并说明黑体字意义,在句中作用或用法。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第5题:
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说明是属于哪类活用(包括名词用作状语)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
第6题: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是孔子坚持的。
第7题:
黄老政治思想的格局是()。
第8题:
对
错
第9题:
德
仁
孝
政
第10题:
对
错
第11题:
君无不为,臣无为
君无为,臣亦无为
君无为而臣下无不为
君无不为,臣无不为
第12题:
第13题:
站在百姓的观点,提出“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的是()。
第14题:
翻译: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
第15题: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个回答体现出孔子()的治国思想。
第16题:
翻译:从“仁者爱人”到“仁政”、“民本”齐景公问政於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第17题:
儒家发展了周礼的伦理道德思想。孔子提出以“仁”为核心的政治思想,认为体现“仁”的制度和行为准则是“礼”,主张“克己复礼”,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道德。孟子对孔子的思想进一步发挥和完善,提出()四德说。
第18题:
《论语》记载:“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表明孔子治理国家的理念是()
第19题:
《史记》记载:“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这反映孔子()
第20题:
第21题:
对
错
第22题:
无臣论
有臣论
无君论
有君论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