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下列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第1题:
孟子提出的五伦规范是()。
第2题:
“子不为行,卽将疏戚无倫,贵贱无义,长幼无序;五纪六位,將何以为别乎?”中“六位”是指()。
第3题:
给下列古文加标点,并说明黑体字意义,在句中作用或用法。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第4题:
翻译:从“仁者爱人”到“仁政”、“民本”齐景公问政於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第5题: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是孔子坚持的。
第6题:
《史记》记载:“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这反映孔子()
第7题:
孔子
荀子
孟子
庄子
第8题:
德
仁
孝
政
第9题:
第10题:
第二个君为动词,指行君之道
这句话描述了君臣父子的伦理纲常
君臣之道是一种相互对待的关系
父子之道指子要听从父的任何命令
第11题:
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际关系
人与科学的关系
人与自身的关系
第12题:
第13题:
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君”的第二个“君”字是什么意思?()
第14题:
翻译: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
第15题:
解释括号里的词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第16题: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是()的言论。
第17题: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第18题:
第19题:
第20题:
孟子
荀子
孔子
庄子
第21题:
君王
不行君王之道
君子
不行君子之道
第22题:
第23题:
君、臣、父、子、友
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
仁、义、礼、智、信
君、臣、父、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