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认为,不管有什么样的社会身份,人的一切思想行为都应该符合名的规定。
第1题:
第2题:
()泛指一切符合社会期望而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益的行为。
第3题:
孔子认为,仁是一切德性的总名,包括了我们的种种德性。
第4题:
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接近仁者?()
第5题:
孔子认为拥有政治权威的政府官员必须注重个人品质和修养,使行为符合道德标准。
第6题:
孔子,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第7题:
对先秦君子来讲,什么才能称得上义?()
第8题:
爵位
名字
社会基本的行为规范
职位
第9题:
对
错
第10题:
对
错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孔子的“正名”学说中的“名”如何理解?()
第15题:
马卡连柯认为,孩子们了解到的周围世界的一切事物、一切现象、人们过去和现在的行为都应该在幼小的心灵里激起深刻的道德情感。
第16题:
孔子的“中庸”思想体现了()。
第17题:
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仁”,孟子的中心思想是“义”,荀子继二人之后提出“礼”,重视社会上人们行为的规范,反对神秘主义的思想,重视人为的努力。
第18题:
在人性假设理论中,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满足自己的私利,这是()
第19题:
公平正义的首要内容是确保()。
第20题:
社会规范对人的行为的要求
人的理性对个体行为的规定
人的理性对他人行为的规定
社会规范对人的思想的要求
第21题:
巧言令色
刚正不阿
刚毅木讷
大智若愚
第22题:
助人行为
亲社会行为
反社会行为
利他行为
第23题: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