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赡养父母时,如果没有敬爱之心,则不能称为“孝”
第1题:
第2题:
在客户投诉时如何进行责任划分:()。
第3题: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中,弟是指()。
第4题:
“如果今天下雨,我们就不去郊游”,这个命题等值于()
第5题:
在控制系统的方块图中,如果信号只有顺向控制而没有反向联系,则把这种结构称为()。
第6题:
在武德中,“孝”指()
第7题:
在燃烧反应过程中,如果发生的燃烧产物不能再燃烧,则称为不完全燃烧,其燃烧产物称为不完全燃烧产物。()
第8题:
孟子认为如果没有(),便与禽兽没有区别。
第9题:
只有今天下雨,我们才不去郊游
如果我们今天没去郊游,则天下雨了
如果我们今天去郊游,则今天没有下雨
今天没有下雨,我们也不去郊游
第10题: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尊重老人、长辈,敬爱师长
孝顺
尊重老人、长辈,敬爱师长,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对
错
第13题:
第14题:
孝亲敬老、赡养父母仍以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为主,完全依靠子女的自觉意识。
第15题:
孔子、曾子都认为,子女赡养父母是最高境界的孝。
第16题:
离心泵起动时,如果泵内没有充满液体而存在气体时,离心泵就不能输送液体。这种现象称为()现象
第17题:
如果在建立账套时,没有选择外币核算“,则外币种类为灰尘色,不能设置
第18题:
下面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关于人的本性问题的一组有关材料。 材料1:孟子认为,人皆有不忍之心。一个人如果没有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就不能说是个人。侧隐之心是仁的萌芽,羞恶之心是义的萌芽,辞让之心是礼的萌芽,是非之心是智的萌芽。有这四种萌芽,懂得并把它们扩充起来,便足以安定天下;假如不扩充,便连赡养父母都不行。 材料2:荀子认为,人的本性,生而好利,顺其发展,争夺生而辞让亡;生而憎恶,顺其发展,残贼生而忠信亡;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顺其发展,礼义、礼法亡。如果放纵人的本性,顺其人的情欲,就必然产生争夺、破坏礼义、天下大乱。因此,圣人就用法规礼义教化引导人的本性,这样,才会出现辞让、符合礼义的行为,使天下得以治理。 材料3: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材料1、2的共同缺陷。
第19题:
在燃烧反应过程中,如果生成的燃烧产物不能再燃烧,则称为不完全燃烧。()
第20题:
敬爱父母
敬爱师长
友爱弟弟
敬爱兄长
第21题:
恻隐之心
羞恶之心
辞让之心
是非之心
第22题:
可以没有食物
生物不能离开水
如果没有水,可以活几天
如果没有食物,可以活多久
第23题: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