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俄罗斯与西方仍很可能展开新“冷战”或大规模战争。
第1题:
怎样正确认识在资本主义生产全球化背景之下的文学的世界性与民族性之间的关系?
(1)在资本主义全球化生产的冲击下,世界各民族之间的往来和依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表现得更为明显。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众多民族和众多地方的文学,因而在已具备的民族年基础之上又有了相互共通的世界性。
(2)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不仅物质生产,而且包括文学与文化在内的精神生产,都会受到资本主义世界性生产的深刻影响。人类精神的生产既要遵从生产的一般规律,又要遵从作为精神生产自身的特殊规律。精神生产的世界性和民族性之间既存在着差异、矛盾和冲突的一面,同时又表现出互渗、补充和交融的一面。既要看到全球化背景下文学的世界性对文学的民族性的激荡、冲击和挑战,又要增强弘扬和发展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文学的自觉意识。关键在于同世界文化和世界文学的交流、对话和竞争中,建设自己先进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文学。
略
第2题: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一些人企图推行(),损害别国的主权与尊严。
第3题:
世界主题转换为(),使中国能够专心致志地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够在新背景下展开改革开放的蓝图。
第4题:
2014年3月2日,俄罗斯以保护黑海舰队和生活在克里米亚的俄罗斯公民安全为名出兵克里米亚。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随即宣布对俄实施制裁。该情况与下列哪一历史状况相似()?
第5题:
()的出笼标志的冷战的全面展开。
第6题:
简述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国家政府管理变革。
第7题:
就是19世纪末来西方国家政治新趋向的背景与表现。
第8题:
经济制度
政治制度
价值观念
文化制度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新俄罗斯精神
讲释西方精神
苏联精神
沙皇俄国精神
第12题:
冷战结束后天下并不太平
美国干预它国和地区事务
美俄关系再度趋向紧张
形成了新的美俄两极格局
第13题:
关于人文精神的讨论是在怎样的背景之下展开的?
第14题: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依据是()
第15题:
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冷战中社会主义阵营的代表是()。
第16题:
俄罗斯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民族精神是()。
第17题:
冷战结束后,欧洲是美国遏制俄罗斯的前沿阵地。
第18题:
美苏冷战全面展开的标志是()
第19题:
冷战
全球一体化
世界多极化
经济全球化
第20题:
第21题:
西方发达国家
美国
俄罗斯
发展中国家
第22题:
对
错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