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俄罗斯与西方仍很可能展开新“冷战”或大规模”相关问题
  • 第1题:

    怎样正确认识在资本主义生产全球化背景之下的文学的世界性与民族性之间的关系?
    (1)在资本主义全球化生产的冲击下,世界各民族之间的往来和依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表现得更为明显。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众多民族和众多地方的文学,因而在已具备的民族年基础之上又有了相互共通的世界性。
    (2)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不仅物质生产,而且包括文学与文化在内的精神生产,都会受到资本主义世界性生产的深刻影响。人类精神的生产既要遵从生产的一般规律,又要遵从作为精神生产自身的特殊规律。精神生产的世界性和民族性之间既存在着差异、矛盾和冲突的一面,同时又表现出互渗、补充和交融的一面。既要看到全球化背景下文学的世界性对文学的民族性的激荡、冲击和挑战,又要增强弘扬和发展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文学的自觉意识。关键在于同世界文化和世界文学的交流、对话和竞争中,建设自己先进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文学。

  • 第2题: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一些人企图推行(),损害别国的主权与尊严。

    • A、经济制度
    • B、政治制度
    • C、价值观念
    • D、文化制度

    正确答案:B,C

  • 第3题:

    世界主题转换为(),使中国能够专心致志地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够在新背景下展开改革开放的蓝图。

    • A、发展与脱贫
    • B、和平与发展
    • C、发展与环保

    正确答案:B

  • 第4题:

    2014年3月2日,俄罗斯以保护黑海舰队和生活在克里米亚的俄罗斯公民安全为名出兵克里米亚。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随即宣布对俄实施制裁。该情况与下列哪一历史状况相似()?

    • A、冷战
    • B、全球一体化
    • C、世界多极化
    • D、经济全球化

    正确答案:A

  • 第5题:

    ()的出笼标志的冷战的全面展开。


    正确答案:杜鲁门主义

  • 第6题:

    简述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国家政府管理变革。


    正确答案:(一)政府理念企业化
    (二)政府职能市场化
    (三)行政权力多中心化
    (四)公共服务社会化
    (五)政府决策民主化
    (六)政府行为法治化
    (七)政府治理电子化

  • 第7题:

    就是19世纪末来西方国家政治新趋向的背景与表现。


    正确答案:背景--
    (1)工人运动此起彼伏
    (2)殖民地争夺白热化
    (3)大量社会问题的出现
    (4)政府工作的专业性增强
    (5)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表现--
    (1)行政权力加强,政府职能强化(行政权力强化、政府机构完善、政府职能增多)
    (2)政治民主化进一步扩大(成年男子普选权落实、政党制度确立)
    (3)行政管理科学化(文官制度健全、专家治国、行政法)

  • 第8题:

    多选题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一些人企图推行(),损害别国的主权与尊严。
    A

    经济制度

    B

    政治制度

    C

    价值观念

    D

    文化制度


    正确答案: D,C
    解析: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一些人极力鼓吹政治一体化和文化一体化。这是别有用心的,实际上是企图借经济全球化,推行西方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损害别国的主权和尊严。

  • 第9题:

    问答题
    中国文化未来会怎么发展?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会不会丧失它的特点?

    正确答案:
    (1)中国文化未来的发展
    儒学作为旧文化的主导成分,在整体上与今天的主导思想是不能同日而语的,中国文化未来的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吸收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新文化的组成部分,与现代化的社会相适应。
    (2)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国文化不会丧失其特点
    之所以说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国文化不会丧失其特点,原因在于:
    ①任何文化传统都是历史形成的。传统一经形成,它就是民族性格的组成部分,有巨大的惰性和惯力。我们既不能选择传统,也不能摆脱传统,只能在传统的制约下谋求发展和前进,求得不断更新和提高。
    ②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以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为指导,揭示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
    总之,中国文化的发展不能因循守旧,盲目自满,拒绝和排斥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也不能崇洋媚外,丢弃自我,照搬人家的一切,而应实事求是地分析中国文化的成分及其对历史的影响和贡献,继承和吸收古代文化中一切有益的东西,借鉴和吸取外来文化中一切优秀的成果,建立一种性质、结构和功能都完全崭新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怎样正确认识在资本主义生产全球化背景之下的文学的世界性与民族性之间的关系?

    正确答案: (1)在资本主义全球化生产的冲击下,世界各民族之间的往来和依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表现得更为明显。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众多民族和众多地方的文学,因而在已具备的民族年基础之上又有了相互共通的世界性。
    (2)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不仅物质生产,而且包括文学与文化在内的精神生产,都会受到资本主义世界性生产的深刻影响。人类精神的生产既要遵从生产的一般规律,又要遵从作为精神生产自身的特殊规律。精神生产的世界性和民族性之间既存在着差异、矛盾和冲突的一面,同时又表现出互渗、补充和交融的一面。既要看到全球化背景下文学的世界性对文学的民族性的激荡、冲击和挑战,又要增强弘扬和发展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文学的自觉意识。关键在于同世界文化和世界文学的交流、对话和竞争中,建设自己先进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文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俄罗斯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民族精神是()。
    A

    新俄罗斯精神

    B

    讲释西方精神

    C

    苏联精神

    D

    沙皇俄国精神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在北京奥运会开幕之际,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爆发战争,美国随之高调介入。美俄双方舰队在黑海形成对峙,有人将之称为“新冷战”。对此表述错误的是()
    A

    冷战结束后天下并不太平

    B

    美国干预它国和地区事务

    C

    美俄关系再度趋向紧张

    D

    形成了新的美俄两极格局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关于人文精神的讨论是在怎样的背景之下展开的?


    正确答案: 1993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的第二年,第二轮市场经济大潮加速了社会世俗化转型,日益边缘化的知识分子逐渐丧失了1980年代新启蒙运动中的乐观和自信,陷入困惑与矛盾之中。在这一背景下,上海学者王晓明、陈思和、张汝伦、朱学勤等人发起了人文精神大讨论。讨论从1993年夏天王晓明等人在《上海文学》第6期刊出的一篇对话开始,“对话”认为,当时中国的文化处在严重的危机当中,其本质“暴露了当代中国人人文精神的危机”;要用人文精神克服文艺日益庸俗化的倾向。
    1994年初,《读书》杂志上陆续登载了6篇对话,《光明日报》、《文汇报》等报刊也开辟了相关专栏,讨论很快成为一个“媒体事件”,持续了两年时间,直到1996年,上海和北京两地同时出版两本《人文精神讨论文选》。在全民追求经济发展和物质利益的浪潮中,那场显得不合时宜的大讨论,并没有取得多么深刻的学术成果,但它提示的精神生态和人文关怀问题,在讨论结束后反而越来越显出了价值。

  • 第14题: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依据是()

    • A、和平发展
    • B、革命与战争
    • C、全球化
    • D、冷战格局

    正确答案:A

  • 第15题:

    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冷战中社会主义阵营的代表是()。

    • A、古巴
    • B、中国
    • C、俄罗斯
    • D、朝鲜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俄罗斯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民族精神是()。

    • A、新俄罗斯精神
    • B、讲释西方精神
    • C、苏联精神
    • D、沙皇俄国精神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冷战结束后,欧洲是美国遏制俄罗斯的前沿阵地。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8题:

    美苏冷战全面展开的标志是()

    • A、马歇尔计划
    • B、杜鲁门主义
    • C、两大阵营的形成
    • D、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单选题
    2014年3月2日,俄罗斯以保护黑海舰队和生活在克里米亚的俄罗斯公民安全为名出兵克里米亚。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随即宣布对俄实施制裁。该情况与下列哪一历史状况相似()?
    A

    冷战

    B

    全球一体化

    C

    世界多极化

    D

    经济全球化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就是19世纪末来西方国家政治新趋向的背景与表现。

    正确答案: 背景--
    (1)工人运动此起彼伏
    (2)殖民地争夺白热化
    (3)大量社会问题的出现
    (4)政府工作的专业性增强
    (5)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表现--
    (1)行政权力加强,政府职能强化(行政权力强化、政府机构完善、政府职能增多)
    (2)政治民主化进一步扩大(成年男子普选权落实、政党制度确立)
    (3)行政管理科学化(文官制度健全、专家治国、行政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当前主导经济全球化的是 ( )
    A

    西方发达国家

    B

    美国

    C

    俄罗斯

    D

    发展中国家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22题:

    判断题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俄罗斯与西方仍很可能展开新“冷战”或大规模战争。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国家政府管理变革。

    正确答案: (一)政府理念企业化
    (二)政府职能市场化
    (三)行政权力多中心化
    (四)公共服务社会化
    (五)政府决策民主化
    (六)政府行为法治化
    (七)政府治理电子化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