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一名言出自()。
第1题:
“君子和而不同”接句为:()
第2题: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说明了人际交往中的哪个原则()
第3题:
()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第4题:
在前人有关"和"、"同"之辩的基础上,()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思想。
第5题:
下列名言中与“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蕴涵相同哲理的是()
第6题:
以下哪项不是孔子的观点()?
第7题: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一语出自()
第8题:
对
错
第9题:
《论语》
《大学》
《孟子》
《中庸》
第10题:
小人不同而和
小人同而不和
小人不和而同
君子不同则和
第11题:
《论语》
《老子》
《孟子》
《庄子》
第12题:
语出朱子所著《朱子语类》
与孔子所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思接近
君子心和,但见解各异,是为和而不同;小人为恶如一,但好斗争,是为同而不和
也可以概括为“和因义起,同由利生”
第13题: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中的“同”意思是“盲目附和”。
第14题: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是 《论语》 中的名言。“上善若水”是()说的名言。
第15题:
根据《论语》的观点,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包括()。
第16题: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是()说的。
第17题:
子曰:君子(),小人()。
第18题:
翻译: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第19题:
第20题:
孔子
老子
孟子
韩非子
第21题:
第22题:
孔子
孟子
老子
墨子
第23题: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听其言而观其行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