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讎。”
第1题:
站在百姓的观点,提出“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的是()。
第2题:
给下列古文加标点,并说明黑体字意义,在句中作用或用法。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第3题:
《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冯谖)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从这段文字可以知道,冯谖为孟尝君买到了()。
第4题:
翻译:阴者阳之合,妻者夫之合,子者父之合,臣者君之合。
第5题:
《史记》记载:“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这反映孔子()
第6题:
第7题:
君为臣纲
国士遇我,故国士报之
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本段文字中,君有时指晋国国君,有时却指栾氏
这一事件反映了西周宗法体系和新兴的王法制度两种价值观的冲突
辛俞强调自己的行为正是遵从“君之明令”,表明他追随栾氏出行其实是不得已
在范宣子发布的政令中,其实是默认只有国君才可以称君的
第11题:
君、臣、父、子、友
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
仁、义、礼、智、信
君、臣、父、妇、子
第12题:
第13题:
翻译: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
第14题:
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是()。
第15题:
翻译:从“仁者爱人”到“仁政”、“民本”齐景公问政於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第16题: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为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出自()。
第17题:
第18题:
第19题:
第20题:
常见的东西
债券
民心
珍宝
第21题:
第22题: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之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之视君如寇仇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也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
第23题:
腹心
手足
父母
犬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