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然后回答下列小题。 鲁字亮侪,奇男子也。田文镜督河南严,提、镇、司、道以下受署①惟谨,无游目视者。鲁效力麾下。一日,命摘中牟李令印,即摄中牟。 鲁为微行,大布之衣,草冠,骑驴入境。父老数百扶而道苦之,再拜问讯,曰:“闻有鲁公来代吾令,客在开封知否?”鲁谩曰:“若问云何?”曰:“吾令贤,不忍其去故也。”又数里,见儒衣冠者簇簇然谋曰:“好官去可惜,伺鲁公来,盍诉之?”或摇手,曰:“咄!田督有令,虽十鲁公奚能为?且鲁方取其而代之,宁肯舍己从人耶?”鲁心敬之而无言。 至县,见李貌温温奇雅。揖鲁入,曰:“印待公久矣!”鲁拱手曰:“观公状貌、被服,非纵豪者,且贤称噪于士民,甫下车而库亏,何耶?”李曰:“某,滇南万里外人也,别母游京师。十年,得中牟,借俸迎母,母至,被劾,命也!”言未毕,泣。鲁曰:“吾暍②甚,具汤③浴我!”径诣别室,且浴且思,意不能无动。良久,击盆水誓曰:“依凡而行者,非夫也!”具衣冠,辞李。李大惊,曰:“公何之?”曰:“之省。”与之印,不受;强之,曰:“毋累公!”鲁掷印铿然,厉声曰:“君非知鲁亮侪者!”竟怒马驰去。合邑士民焚香送之。 【注】①受署:本指被委任官职,这里指为官。②暍(ye):中暑。③汤:热水。这里刻画了鲁亮侪怎样的人物形象?
第1题:
阅读《蜀相》一诗,回答下列 27~29 小题。
第 27 题 在这首诗中,作者是如何高度概括诸葛亮一生的?
第2题:
阅读《长亭送别》中的一段选文,回答下列 24~26 小题。
第 24 题 选出总括本曲内容的句子。
第3题: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 24~26 小题。
第 24 题 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
逆:
就:
滋:
淫辞:
第4题: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 21~23 小题。
第 21 题 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
暗:
穿:
第5题:
阅读冰心《往事》(——之十四)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 33~35 小题。
第 33 题 在这篇文章里,作者赞美了大海怎样的品格?
第6题: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 21~23 小题。
第 21 题 将“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第7题:
阅读《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 24~26 小题。
第 24 题 在这段话中,孟子提出了哪些实行王道仁政的主要措施?
第8题:
阅读《报刘一丈书》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 24~26 小题。
第 24 题 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
袭:
盥栉:
第9题:
阅读《国殇》中的一段诗句,回答下列 27~29 小题。
第 27 题 解释这段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凌:
躐:
第10题:
阅读下面的课文,然后回答 21~23 小题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日:“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日:“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第 21 题 孟子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道理?(4分)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阅读《苦恼》中的一段文字,回答 30~32 小题。
第 30 题 这段文字属于什么描写?
第14题:
阅读《郑伯克段于鄢》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 27~29 小题。
第 27 题 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
贰:
庸:
及:
第15题:
阅读《季氏将伐颛臾》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 27~29 小题。
第 27 题 将“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孔子这句话所表达的观点。
第16题:
阅读《谏逐客书》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 24~26 小题。
第 24 题 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第17题: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 21~23 小题。
第 21 题 分析这首诗融写景、抒情、说理为一体的特色。
第18题: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 24~26 小题。
第 24 题 阅读全诗,分析这首诗的抒情层次。
第19题:
阅读下面一段短文,然后回答下列 36~38 小题。
第 36 题 概括本片段的大意。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第20题:
阅读钱钟书《论快乐》中的一段,然后回答 33~35 小题。
第 33 题 从上面一段文字看来,作者所论证的人生哲理是什么?
第21题:
(一)阅读《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以下3小题。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日:‘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日:‘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实行王道应持有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第22题:
(三)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以下3小题。
孔子日:“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孟子日:“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本段文字出自哪篇课文?作者是谁?
第23题: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