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李斯《谏逐客书》)
第1题:
试述李斯《谏逐客书》的文学成就。
第2题:
李斯在《谏逐客书》中指出纳客之利,又说逐客之害,这种论证方法是()
第3题:
《谏逐客书》的作者是()。
第4题:
《谏逐客书》中李斯为什么能劝说秦王收回“逐客”的成命?
第5题:
李斯的一篇名作是()。
第6题:
古代散文名篇《谏逐客书》是谁写的?()
第7题:
以《谏逐客书》为例,简述李斯散文的主要特点。
第8题:
偷窃
模仿
窃取
私下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谏逐客书》
《报任安书》
《狱中上梁王书》
《谏吴王书》
第12题:
第13题:
翻译: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李斯《谏逐客书》)
第14题:
《谏逐客书》的中心论点是()。
第15题:
李斯的《谏逐客书》是怎样用正反对比的手法来论证逐客的利弊的?
第16题:
《谏逐客书》极具魅力,秦王政读了后马上废除了逐客令,并恢复了李斯的官职。你认为这篇文章的魅力何在?
第17题: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第18题:
臣闻吏议逐客,竊以为过矣。
第19题:
第20题:
对
错
第21题:
第22题: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
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