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以其善下之,故能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第1题:
《江海能为百谷王》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A演绎论证
B类比论证
C归纳论证
D对比论证
第2题: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出自()之说。
第3题:
翻译: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第4题:
《史记·龟策列传》载:“太史公曰:自古圣王将建国受命,兴动事业,何尝不宝卜筮以助善!唐虞以上,不可记已。自三代之兴,各据祯祥;涂山之兆从而夏启世,飞燕之卜顺故殷兴,百谷之筮吉故周王。王者决定诸疑,参以卜筮,断以蓍龟,不易之道也。”这反映出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第5题: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问题:请将要翻译上文?
第6题:
江海能为百谷王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以其善下之,故能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第7题:
“天池”
“巨壑”
“神州”
“百谷王”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不是中国古人对“海”的别称。
A“天池”
B“巨壑”
C“神州”
D“百谷王”
第14题:
上善若水,(),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第15题:
《史记·龟策列传》载:“太史公曰:自古圣王将建国受命,兴动事业,何尝不宝卜筮以助善!唐虞以上,不可记已。自三代之兴,各据祯祥;涂山之兆从而夏启世,飞燕之卜顺故殷兴,百谷之筮吉故周王。王者决定诸疑,参以卜筮,断以蓍龟,不易之道也。”这反映出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第16题:
翻译: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色。申公巫进曰:“君退朝而有忧色,何也?”楚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君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谷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第17题: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第18题:
圣王有百,吾孰法焉?
第19题:
第20题:
演绎论证
类比论证
归纳论证
对比论证
第21题:
水有七善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天下莫柔弱于水
江海所以能成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第22题:
老子以江海处下而为百谷王的事实,告诫人们不要“自矜”、“自伐”、“自是”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
“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要提倡“事思敬”“不居功”“择善而从”
第23题:
老子
孔子
莎士比亚
爱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