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说,从前作诗文的都依靠《幼学琼林》之类书籍,写美人,写才子,谈风景,叙离别所用都是“套语”“滥调”这就是“套板反应”,这里所用的论证方法是()。
第1题:
下列属于儿童文学的作品是()
第2题:
孟母三迁、孔融让梨等故事出自中国古代()。
第3题:
旧时家庭教育的启蒙教材是“三百千”,指()此外还有明代程登吉编写的《幼学琼林》。
第4题:
中国古代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童蒙读物是宋末王应麟所撰的《()》。
第5题:
《咬文嚼字》中说“字被人用的太滥”,列举了一些例子,其中的“端木遗风”说的是()。
第6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所提到的“上九潜龙勿用”出自哪里?()
第7题:
《红楼梦》;
《神童诗》;
《幼学琼林》;
《伊索寓言》。
第8题:
《千字文》
《百家姓》
《童蒙须知》
《幼学琼林》
第9题:
才子
美人
风景
做买卖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三字经》
《日记故事》
《幼学琼林》
《小儿语》
第13题:
阅读《咬文嚼字》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嫱、西施”,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谈风景必是“春花秋月”,叙离别不离“柳岸灞桥”;做买卖都有“端木遗风”,到现在用铅字排印书籍还是“付梓”、“杀青”。像这样例子举不胜举,它们是从前人所谓“套语”,我们所谓“滥调”。 概括这段话的中心旨意?
第14题:
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确定为世界性启蒙教材,向全球推广。
第15题:
朱熹编写有关德育管理的书籍是()。
第16题:
阅读《咬文嚼字》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嫱、西施”,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谈风景必是“春花秋月”,叙离别不离“柳岸灞桥”;做买卖都有“端木遗风”,到现在用铅字排印书籍还是“付梓”、“杀青”。像这样例子举不胜举,它们是从前人所谓“套语”,我们所谓“滥调”。 这里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第17题:
《咬文嚼字》中所举与“套板反映”不同、善用联想意义的例子是()。
第18题:
下列属于我国古代儿童文学中的民间口头文学作品的是( )。
第19题:
第20题:
第21题:
写美人:“柳腰桃面”“王嫱西施”
写才子:“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写茶:“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写做买卖:“端木遗风”
第22题:
《地球词言》
《百家姓》
《幼学琼林》
《急就篇》
第23题:
归纳法
类比法
演绎法
对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