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一名,最早见于《史记·酷吏列传》。因产于楚地,用楚方言,歌楚之音,记楚之物,因此被称作“楚辞”。成为这种特定诗体的通用名称。
第1题:
《史记·酷吏列传》中所写的酷吏共10位,其中9位都是()时代人。
汉武帝
略
第2题:
《史记·列传》中的伍子胥是()国人。
第3题:
“楚辞”一词最早见于(),其本义是泛指楚地的歌辞。
第4题:
简述楚辞的产生与楚地文化及乐曲和民歌的关系
第5题:
宋人黄伯思说:“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故可谓之楚辞。”
第6题:
楚辞的特征为书楚语、作楚声、()、名楚物。
第7题:
《楚辞》中的楚地即今湖南、湖北、安徽西部一带。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辞是文词之意,泛指楚地歌辞
“楚辞”之名最早见于西汉武帝时,这种新诗体诗歌经西汉刘向整理,汇编为《楚辞》
以六、七言为主,多用语气词“兮”,长短参差,灵活多变
这种新诗体因屈原《离骚》为楚辞代表作,故楚辞又称“骚”或“骚体”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对
错
第13题:
楚辞本意是指楚地的诗歌;后成为专称,即春秋时期楚国屈原为代表创作的新诗体。因为其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用楚国的方言和乐调记写楚国的风土人情,被称为楚辞体。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称为“骚”或“骚体”。()
第14题:
《楚辞》: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第()部歌词集。由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屈原等仿照楚地流行的()形式创作而成。
第15题:
《楚辞》一书是()。
第16题:
楚辞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第17题:
楚辞又称“()”,及运用楚地的()样式、(),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第18题:
下列关于楚辞说法正确的是()
第19题:
《左传》
《史记》
《汉书》
《后汉书》
第20题:
齐
赵
燕
楚
第21题:
西汉刘向编辑的
屈原作品的统称
以屈原、宋玉作品为主的诗集
以“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为特色
第22题: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