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结合《齐桓晋文之事》,分析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第1题:
学习《寡人之于国也》一文时,教师引用《齐桓晋文之事》《孟子见梁襄王》进行对比。以下是对这几篇作品共同点的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第2题: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所说“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指的是()
第3题:
列举两个以上孟子散文《齐桓晋文之事》中使用的著名比喻()。
第4题:
《缘木求鱼》这则寓言出自《孟子》的()
第5题: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第6题:
第7题:
引导学生学习文化探究的方法
以点带面,开展专题式教学
正确处理课内与课外学习的关系
重视实践活动,发展探究能力
第8题:
士
工
农
商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孟子说“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这里的“史”是()的意思。
第14题:
赏析《齐桓晋文之事章》的论辩特色。
第15题:
简析《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的写作特点。
第16题: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第17题:
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说明是属于哪类活用(包括名词用作状语)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第18题:
《奕秋》
《孟子·梁惠王上》
《齐桓晋之事》
《庄暴见孟子》
第19题: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齐桓晋文之事章》
《逍遥游》
《烛之武退秦师》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
《冯谖客孟尝君》
第23题:
论述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
充满辩证的思维方式,体现了孟子的力辩与巧辩
孟子“民本、仁政、王道”的思想的体现
属于古代议论性散文,体现了孟子的辩证思维与雄辩的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