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的作者认为,都江堰比长城更伟大的最主要理由是()。
第1题:
《都江堰》一开头,作者为什么要将都江堰与长城对比?
第2题:
《都江堰》全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的内容是()
第3题:
《都江堰》中都江堰的主要文化内涵及被认为是比长城更激动人心的工程的根本原因是()
第4题:
《都江堰》中“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都江堰)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这句话所用的手法是()
第5题:
《都江堰》这篇文章中与都江堰作对比的是()
第6题:
对比反衬
类比彰显
象征暗示
侧面烘托
第7题:
黄河
三峡大坝
长江
长城
第8题:
对比
夸张
层递
排比
第9题:
长江
黄河
三峡
长城
第10题:
建筑的时间
建筑的规模
建筑的功用
建筑的艺术
第11题:
类比手法
对比手法
借代手法
夸张手法
第12题:
都江堰
长城
秦陵
三峡电站
第13题:
《都江堰》中“不管孟姜女们如何痛哭流涕”的深层含义是()
第14题:
它(都江堰)的水流不像万里长城那样突兀在外,而是细细浸润、节节延伸,延伸的距离并不比长城短。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一查履历,长城还只是它的后辈。阅读上段文字简述作者把都江堰比作“乡间母亲”的含义是什么?
第15题:
中国古代四大工程,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为发展南北交通,沟通南北之间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古代四大工程”是:()
第16题:
在《都江堰》第一部分中,作者写到“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这里主要运用的叙述手法是()
第17题:
灵动的生活
喧嚣的生命
壮丽的驯顺
强烈的震撼
第18题:
敦煌石窟
长城
十三陵
武侯祠
第19题:
第20题:
孟姜女的传说并不是真实的历史
建造长城并不是为了造福民众
民众的看法不能改变长城的伟大
都江堰的修筑动用了很多民力
第21题:
尊崇更加悠久的历史遗迹
推崇为民造福的从政精神
显示人类驯服自然的信心
赞赏民间宗教的世俗精神
第22题:
造福于民
大智大勇
只知贡献
雄伟神圣
第23题:
声音
作者的感觉
水流翻卷咆哮的壮观
以前的泛滥成灾
比长城更古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