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理预期的条件下,当中央银行扩大货币供应量时,将要出现的情况有()。
第1题:
在现代信用货币条件下,创造信用货币的途径有( )。
A.中央银行创造基础货币
B.商业银行通过信用活动创造货币供应量
C.投资银行创造股票
D.财政部创造公债券
E.企业创造商业票据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在合理预期的条件下,当中央银行扩大货币供应量时,将要出现的情况有()。
第6题:
合理预期学派和货币学派的理论与政策主张的主要分歧有()。
第7题:
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第8题:
一国资本完全流动,并且实行浮动汇率制,当中央银行扩大货币供应量时,将导致()。
第9题:
当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时,所要达到的政策调控目的是()。
第10题:
增加货币供应量
增加中央银行盈利
减少货币供应量
调节市场利率上升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物价不变,实际利率下降
物价上升,实际利率也下降
名义利率上升,实际利率不变
名义利率不变,实际利率下降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下面关于合理预期学派货币中性理论的论述正确的是()。
第18题:
合理预期学派认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应该是()。
第19题:
当货币供应量扩大时,将导致()。
第20题:
在通货膨胀或货币供应量偏多的条件下,当局为了实现国家货币政策目标,由( )实行紧缩银根政策。
第21题:
利率
汇率
货币供应量
超额储备
第22题:
货币供应量减少
货币供应量增加
金融市场利率上升
金融市场利率下降
商品市场总供给增加
第23题:
货币供应量减少
货币供应量增加
市场利率上升
市场利率下降
商品市场总供给增加
第24题:
货币中性理论是合理预期学派货币金融理论的基点;
根据货币中性理论,货币数量的变动只会对名义变量产生影响;
货币中性意味着,无论中央银行多么突然的改变货币政策的操作,都不会对失业率、产出等实际变量产生暂时的影响;
理性预期下的货币中性以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是无效的;
合理预期学派认为,货币之所以是中性的,原因在于合理预期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