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国际经济协调,正确的是:()A、国际经济协调是指世界各国政府为了维持国际经济的稳定并促进其发展B、对国际经济活动进行分别干预和调节的政策行为C、各国政府是国际经济协调的参与主体D、国际经济协调属于统一经济协调

题目

有关国际经济协调,正确的是:()

  • A、国际经济协调是指世界各国政府为了维持国际经济的稳定并促进其发展
  • B、对国际经济活动进行分别干预和调节的政策行为
  • C、各国政府是国际经济协调的参与主体
  • D、国际经济协调属于统一经济协调

相似考题
更多“有关国际经济协调,正确的是:()A、国际经济协调是指世界各国政府为了维持国际经济的稳定并促进其发展B、对国际经济活动进行分别干预和调节的政策行为C、各国政府是国际经济协调的参与主体D、国际经济协调属于统一经济协调”相关问题
  • 第1题:

    国际经济合作研究()的规律。

    A.生产要素国际移动

    B.国际经济合作产生与发展

    C.国际经济合作政策协调

    D.国际经济合作具体方式


    正确答案:A

  • 第2题:

    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减少了国际经济交往中的不确定性。
    (2)缓和了不同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冲突。
    (3)避免了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剧烈波动。
    (4)抑制了世界生态环境的恶化。

  • 第3题:

    国际经济协调


    正确答案: 是世界经济主体之间相互协调经济政策、共同对世界经济的运行和国际经济关系的发展进行干预和调节,以便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克服面临的困难,促进世界经济关系和世界经济正常发展的行为。

  • 第4题:

    国际经济协调机制


    正确答案: 指在国际分工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各国为了解决涉及彼此间在国际经济利益中的矛盾与问题,保障世界经济按比较正常的次序进行,有各国政府出面通过一定的形式,对国际经济活动采取联合干预,管理和调节的行为。

  • 第5题:

    简述国际经济协调的动因有哪些?


    正确答案:①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国际经济协调
    ②世界经济中出现的危机与冲突
    ③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④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国际竞争加剧

  • 第6题:

    分析国际经济政策规则性协调方式的利与弊。


    正确答案:国际经济政策规则性协调方式的利:规则清晰明了,有利于协调各方理解、参考、执行;可保证政策协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容易受到重视;协调方可参与制定规则,有利于反映和体现各国的思想、理念、价值观。
    国际经济政策规则性协调方式的弊:协调各方难以形成共识;缺乏灵活性和对特例的处理。

  • 第7题:

    国际经济协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避免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相互冲突。主要通过调节各国间经济变量的传递机制,控制各国经济变量的溢出效应。
    (2)对世界性经济危机和来自资本主义体系的外部冲击进行联合管理和共同抵御。

  • 第8题:

    国际经济协调的具体形式()

    • A、国际经济组织
    • B、世界贸易组织
    • C、国际经济协议
    • D、地区性的经济组织和集团

    正确答案:A,C,D

  • 第9题:

    单选题
    中国购买美国政府国债而形成的国际经济合作属于().
    A

    国际直接投资合作

    B

    国际间接投资合作

    C

    国际发展援助合作

    D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填空题
    主要的国际经济协调组织:()、()和()。

    正确答案: W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国际经济协调包括()、()、()和()。

    正确答案: 贸易政策协调、汇率政策协调、货币政策协调和财政政策协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战后以来,发达国家之间的国际经济协调的领域日益广泛,几乎涉及经济的所有部门和领域,主要有()。
    A

    国际贸易政策协调

    B

    汇率政策协调

    C

    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D

    国家发展政策协调


    正确答案: D,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国际经济协调的内容,包括()。

    A.经济指标的协调

    B.经济发展目标的协调

    C.政策行动的协调

    D.经济信息的交换与协调


    参考答案:ABCD

  • 第14题:

    发达国家进行国际经济协调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国际经济组织的协调。影响较大的经济组织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
    (2)政府首脑会晤的协调。政府首脑会晤是政府最高领导人一级水平上对重大经济问题进行磋商、协调彼此之间经济关系和经济政策,“八国集团首脑会议”是发达国家之间最重要的政府首脑会晤协调机制。
    (3)区域经济联盟的协调。在全球众多区域经济联盟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等。

  • 第15题:

    中国购买美国政府国债而形成的国际经济合作属于().

    • A、国际直接投资合作
    • B、国际间接投资合作
    • C、国际发展援助合作
    • D、国际经济政策协调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国际经济协调机制的特征?


    正确答案: (1)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协调仍然是针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由资本主义国家联合起来协调一致对付经济危机的一种手段。
    (2)国际经济协调是调节各国国内经济目标与外部经济目标的手段。通过国际协调,缓解国内经济目标与外部经济目标的冲突。
    (3)国际经济协调形式随资本主义国家间矛盾形式的变化而变化。
    (4)国际经济协调的程度取决与国与国之间利益的大小。

  • 第17题:

    战后以来,发达国家之间的国际经济协调的领域日益广泛,几乎涉及经济的所有部门和领域,主要有()。

    • A、国际贸易政策协调
    • B、汇率政策协调
    • C、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 D、国家发展政策协调

    正确答案:A,B,C

  • 第18题:

    G20成员国政府之间开展的国际经济和金融政策合作属于().

    • A、国际发展援助合作
    • B、国际经济政策协调
    • C、宏观国际经济技术合作
    • D、微观国际经济技术合作

    正确答案:A,B

  • 第19题:

    在货币政策存在国际传导的背景下发展了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理论。试对国际政策协调的前景作些估计。


    正确答案: (1)库珀的政策溢出效应理论,
    库珀曾经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依据溢出效应(spillover effect)的客观存在,论述了在现代国际经济环境下,各国分别独立地制定、推行宏观政策必然导致的一些矛盾。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各国政府都不愿意单方面采取扩张的货币政策,使利率下降,造成资本流出,加大国际收支逆差,而是采取单方面紧缩的政策,结果造成世界经济的紧缩态势。
    ②在倾向于通过紧缩的货币政策实现经济的对外均衡之际,各国政府都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实现经济的内部均衡。结果造成世界范围内实际利率过高,以及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搭配不合理。
    ③各国政府一般认为商品价格由世界市场决定,而忽视各自的扩张政策对商品价格的影响。但是这些政策将通过影响商品的贸易条件而使总需求扩张,引发世界范围的通货膨胀。
    ④各国政府为实现本国既定的经常项目目标,采取非协调的经济政策会对世界经济起破坏作用。
    库珀认为,在存在政策溢出效应的情况下,政策协调能极大提高各国的福利。他主要是从如下两个角度进行论述:
    一是从“价格”角度论证。在实际经济运行当中,大国行为对世界市场上的各种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其中也包括了对实际汇率的影响。利用自己对各种价格的影响,大国将使价格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而不考虑其他国家的利益。有两个例子。一个是有关通货膨胀的。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根据蒙代尔的政策组合理论,一国应该实行紧货币松财政的政策组合以实现经济的内外均衡。这就要求该国货币的升值幅度与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相配合。然而,其他国家的政府和私人部门却无法把握货币贬值的结果,不能对货币贬值幅度进行合理预期,也就难以选择适当的经济决策。一个是关于实际产出与就业的。当资本具有高度流动性而名义工资变动表现为黏性的时候,一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能够增加国内产出与就业,同时实际汇率降低,本国货币贬值。其他国家的实际汇率则相应上升,货币升值,造成紧缩的压力,对产出与就业产生不良影响。国际间经济政策协调的目的就在于防止或是尽量地减少这种“以邻为壑”情形的发生。
    二是从公共产品的角度论证。当世界上存在N个国家N种货币的时候,最多只能有N-1个国家能够自主地实现国际收支的目标。形象地说,不可能所有国家都实现国际收支的顺差;至少有一个国家必须接受收支逆差的事实。在自由竞争的世界经济中,每一个国家都会自主地制定政策目标,但是至少有一个国家不能实现预期目标。在这种情况下,该国将不断地调整经济政策以实现预期目标,其结果将是政策失去连贯性,并导致实际利率与汇率的不断变动。
    针对自由竞争在世界范围内并不是最为完美的这种情况,库珀认为可以把实际汇率以及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可以对全球福利的提高有巨大贡献的公共产品。为了提供这种公共产品,各国必须进行国际经济政策的协调。
    经济学家承认,库珀所阐述的政策溢出效应是实际存在的。但是对于国际政策协调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提高福利水平,政策协调在实践中是否可行以及协调的效果却存在不同的看法。就在库珀进行政策溢出效应分析的同时,哈马达利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进行了国与国之间合作均衡以及非合作均衡的福利比较。
    (2)反对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理论
    马克思·高登就认为:国际货币体系的无体系,赋予各经济主体充分的自主权,是完美的。他主张,在该体系下各经济主体(包括政府)应该自由地选择财政、货币政策以及汇率安排,自由决定是否进入国际资本的市场,而不必过多地顾及别人。
    罗兰德·渥贝则更直接地提出,各国政府应在提供有利的经济环境方面相互竞争。彼此间的竞争可以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的发展;而协调意味着削弱政府间的竞争,可能加大错误政策的实施范围。
    当每一个经济体规模都非常小的时候,每个国家的政策调整以及在国际资本的市场上的操作,对其他国家来说影响十分有限。在这种条件下的“分权化”政策也许是最优的选择。然而当大国越来越多,各国经济逐步走向开放时,每一个国家的政策都会影响到其他国家及国家之间经济结构。这时,完全否定国际政策协调的必要则显然与生活实际脱节。
    但是,不同的观点也不应完全置于视野之外。假如世界只有几个大国,进行政策协调,互利、互惠,似无可置疑。而当几个大国和众多中小国家并存之际,由于国家或经济实体的利益、实力、当前追求的目标等等差异极大,国际政策协调对参与者所可能带来的效益绝不是等一的。因而不能简单认为,国际经济政策协调范围越大、深度越彻底越好。换言之,在肯定国际经济政策协调必要的同时,还应该对当前效应和长远效应作全面的分析。
    (3)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使各国为了实现本国经济内外均衡的目标,而有必要针对一系列问题进行政策的国际协调。但有些最为基本的问题,如货币本位、汇率制度的安排、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国际清偿力等进行制度的安排,即形成国际货币制度。国际货币制度对这些问题进行安排时,可以采取正式的协议或条约,也可以采取承认实践中已经形成的规则和惯例的形式。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货币制度协调的前景取决于以下内容:第一,国际基础货币的选择。建立新的国际货币制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各国就选择基础货币达成广泛的国际协议,这是决定金融全球化条件下国际货币制度的根本问题。第二,汇率制度的国际协调,这是国际货币制度协调最为紧迫和关键的问题。在现行的国际货币制度下,浮动汇率制度已经合法化,“稳定的但可调整”的汇率制度就成为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在以下方面进行国际协调:首先,各国对外汇市场的共同干预。金融全球化使国际资本巨额的频繁流动成为一种日常现象,面对巨额资本的国际流动,单个国家往往无能为力,必须实行若干国家特别是主要西方发达国家的联合干预,必须就联合干预的时机、规模、方式进行国际协调。其次,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各国要协调经济政策,以缩小在资本收益方面的差异。实现第一个要求就是要能保障汇率在一定幅度内波动;实现第二个要求,则为汇率的稳定提供坚实的基础。实现这两个要求的暂时的国际协调是容易解决的,长期的协调行动如何坚持下去,已经成为国际货币制度协调的难点,因为国际协调行动往往会与本国的利益相抵触。第三,SDR作为主要储备资产的国际协调。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如何扩大SDR的“发行”,以便不断提高其在储备资产中的比重;另一方面是解决SDR分配同“份额”挂钩的不合理做法。

  • 第20题:

    名词解释题
    国际经济协调机制

    正确答案: 指在国际分工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各国为了解决涉及彼此间在国际经济利益中的矛盾与问题,保障世界经济按比较正常的次序进行,有各国政府出面通过一定的形式,对国际经济活动采取联合干预,管理和调节的行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在货币政策存在国际传导的背景下发展了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理论。试对国际政策协调的前景作些估计。

    正确答案: (1)库珀的政策溢出效应理论,
    库珀曾经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依据溢出效应(spillover effect)的客观存在,论述了在现代国际经济环境下,各国分别独立地制定、推行宏观政策必然导致的一些矛盾。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各国政府都不愿意单方面采取扩张的货币政策,使利率下降,造成资本流出,加大国际收支逆差,而是采取单方面紧缩的政策,结果造成世界经济的紧缩态势。
    ②在倾向于通过紧缩的货币政策实现经济的对外均衡之际,各国政府都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实现经济的内部均衡。结果造成世界范围内实际利率过高,以及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搭配不合理。
    ③各国政府一般认为商品价格由世界市场决定,而忽视各自的扩张政策对商品价格的影响。但是这些政策将通过影响商品的贸易条件而使总需求扩张,引发世界范围的通货膨胀。
    ④各国政府为实现本国既定的经常项目目标,采取非协调的经济政策会对世界经济起破坏作用。
    库珀认为,在存在政策溢出效应的情况下,政策协调能极大提高各国的福利。他主要是从如下两个角度进行论述:
    一是从“价格”角度论证。在实际经济运行当中,大国行为对世界市场上的各种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其中也包括了对实际汇率的影响。利用自己对各种价格的影响,大国将使价格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而不考虑其他国家的利益。有两个例子。一个是有关通货膨胀的。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根据蒙代尔的政策组合理论,一国应该实行紧货币松财政的政策组合以实现经济的内外均衡。这就要求该国货币的升值幅度与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相配合。然而,其他国家的政府和私人部门却无法把握货币贬值的结果,不能对货币贬值幅度进行合理预期,也就难以选择适当的经济决策。一个是关于实际产出与就业的。当资本具有高度流动性而名义工资变动表现为黏性的时候,一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能够增加国内产出与就业,同时实际汇率降低,本国货币贬值。其他国家的实际汇率则相应上升,货币升值,造成紧缩的压力,对产出与就业产生不良影响。国际间经济政策协调的目的就在于防止或是尽量地减少这种“以邻为壑”情形的发生。
    二是从公共产品的角度论证。当世界上存在N个国家N种货币的时候,最多只能有N-1个国家能够自主地实现国际收支的目标。形象地说,不可能所有国家都实现国际收支的顺差;至少有一个国家必须接受收支逆差的事实。在自由竞争的世界经济中,每一个国家都会自主地制定政策目标,但是至少有一个国家不能实现预期目标。在这种情况下,该国将不断地调整经济政策以实现预期目标,其结果将是政策失去连贯性,并导致实际利率与汇率的不断变动。
    针对自由竞争在世界范围内并不是最为完美的这种情况,库珀认为可以把实际汇率以及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可以对全球福利的提高有巨大贡献的公共产品。为了提供这种公共产品,各国必须进行国际经济政策的协调。
    经济学家承认,库珀所阐述的政策溢出效应是实际存在的。但是对于国际政策协调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提高福利水平,政策协调在实践中是否可行以及协调的效果却存在不同的看法。就在库珀进行政策溢出效应分析的同时,哈马达利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进行了国与国之间合作均衡以及非合作均衡的福利比较。
    (2)反对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理论
    马克思·高登就认为:国际货币体系的无体系,赋予各经济主体充分的自主权,是完美的。他主张,在该体系下各经济主体(包括政府)应该自由地选择财政、货币政策以及汇率安排,自由决定是否进入国际资本的市场,而不必过多地顾及别人。
    罗兰德·渥贝则更直接地提出,各国政府应在提供有利的经济环境方面相互竞争。彼此间的竞争可以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的发展;而协调意味着削弱政府间的竞争,可能加大错误政策的实施范围。
    当每一个经济体规模都非常小的时候,每个国家的政策调整以及在国际资本的市场上的操作,对其他国家来说影响十分有限。在这种条件下的“分权化”政策也许是最优的选择。然而当大国越来越多,各国经济逐步走向开放时,每一个国家的政策都会影响到其他国家及国家之间经济结构。这时,完全否定国际政策协调的必要则显然与生活实际脱节。
    但是,不同的观点也不应完全置于视野之外。假如世界只有几个大国,进行政策协调,互利、互惠,似无可置疑。而当几个大国和众多中小国家并存之际,由于国家或经济实体的利益、实力、当前追求的目标等等差异极大,国际政策协调对参与者所可能带来的效益绝不是等一的。因而不能简单认为,国际经济政策协调范围越大、深度越彻底越好。换言之,在肯定国际经济政策协调必要的同时,还应该对当前效应和长远效应作全面的分析。
    (3)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使各国为了实现本国经济内外均衡的目标,而有必要针对一系列问题进行政策的国际协调。但有些最为基本的问题,如货币本位、汇率制度的安排、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国际清偿力等进行制度的安排,即形成国际货币制度。国际货币制度对这些问题进行安排时,可以采取正式的协议或条约,也可以采取承认实践中已经形成的规则和惯例的形式。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货币制度协调的前景取决于以下内容:第一,国际基础货币的选择。建立新的国际货币制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各国就选择基础货币达成广泛的国际协议,这是决定金融全球化条件下国际货币制度的根本问题。第二,汇率制度的国际协调,这是国际货币制度协调最为紧迫和关键的问题。在现行的国际货币制度下,浮动汇率制度已经合法化,“稳定的但可调整”的汇率制度就成为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在以下方面进行国际协调:首先,各国对外汇市场的共同干预。金融全球化使国际资本巨额的频繁流动成为一种日常现象,面对巨额资本的国际流动,单个国家往往无能为力,必须实行若干国家特别是主要西方发达国家的联合干预,必须就联合干预的时机、规模、方式进行国际协调。其次,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各国要协调经济政策,以缩小在资本收益方面的差异。实现第一个要求就是要能保障汇率在一定幅度内波动;实现第二个要求,则为汇率的稳定提供坚实的基础。实现这两个要求的暂时的国际协调是容易解决的,长期的协调行动如何坚持下去,已经成为国际货币制度协调的难点,因为国际协调行动往往会与本国的利益相抵触。第三,SDR作为主要储备资产的国际协调。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如何扩大SDR的“发行”,以便不断提高其在储备资产中的比重;另一方面是解决SDR分配同“份额”挂钩的不合理做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国际经济协调的具体形式()
    A

    国际经济组织

    B

    世界贸易组织

    C

    国际经济协议

    D

    地区性的经济组织和集团


    正确答案: D,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名词解释题
    国际经济协调

    正确答案: 指以发达国家或国际经济组织为主体,在承认世界经济相互依存的现实的前提下,就贸易政策、汇率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进行磋商和协调,适当调整现行的经济政策或联合采取干预的政策行动,以缓解政策溢出效应和外部经济冲击对各国经济的不利影响,实现或维持世界经济均衡,促进各国经济稳定增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多选题
    G20成员国政府之间开展的国际经济和金融政策合作属于().
    A

    国际发展援助合作

    B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

    C

    宏观国际经济技术合作

    D

    微观国际经济技术合作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