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相互理解程度”是西方一些语言学家所采用的区分语言和方言的唯一标准,即他们认为:相互不能理解的是不同的语言同时主张:相互能理解的各个方言从属于同一民族语言,使用同一语言的人属于同一民族,使用不同语言的人属于不同的民族其实,这种通过识别“语言”和“方言”,从而识别“民族”的惯例并不具有普遍意义单凭“相互理解程度”,也就是依据语言结构差异的程度,来确定身份未定的“话”是属于同一“语言”的不同“方言”,还是不同的语言,从而确定有关的社会群体是一个民族还是不同的“民族”,这种方法是把复杂的问题过于简单化了,而且很可能会在政治上引起严重的后果,即可能会把本属于同一民族但通话有困难的群体所使用的同一“语言”的不同“方言”当作不同的“语言”,从而认为这些社会群体是不同的民族。
客观上,在有些地区,分属于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居民使用的语言差别很小,甚至是一模一样的“话”,按照“相互理解程度”的理论,这些居民说的“话”应为一种语言,因而他们也应属于一个民族这样推论与客观事实是不相符的3实际上,按照“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认同感”,并参考社会政治因素来区分“语言”和“方言”才是正确和可行的处理方式。
更多“为什么不能单凭“相互理解程度”来区分语言和方言?”相关问题
  • 第1题:

    “姐妹”关系(地域方言和共同语)


    正确答案:民族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地域方言不是从民族共同语派生或衍生出来的,它们之间是“姐妹”关系。

  • 第2题:

    新派方言和老派方言的区分标准是()。

    • A、媒介
    • B、时代
    • C、地域
    • D、年龄

    正确答案:D

  • 第3题:

    下列关于地域方言和地域方言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域方言可以分化为不同的语言
    • B、社会方言可以分化为不同的语言
    • C、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都可以分化为不同的语言
    • D、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都不可能分化为不同的语言

    正确答案:A

  • 第4题:

    “父子”或“母女”关系(社会方言和共同语)


    正确答案: 有些社会方言是从民族共同语派生或衍生出来的,它们之间是“父子”或“母子”关系。

  • 第5题:

    在分析语言与民族的关系时,西方有的语言学家运用“相互理解程度”作为区分“语言”和“方言”的唯一标准,请分析此种观点并指出实质?


    正确答案:运用“相互理解程度”作为区分“语言”和“方言”的唯一标准这一观点是由新兴的民族国家的语言和社会历史的特殊情况决定的。在那些国家里“语言”、“民族”、“国家”几乎是同义词,虽然不同地区“口音”不同,但相互理解不成问题。因此,所谓“相互理解程度”是指:相互能理解的是同一语言的不同方言,相互不能理解的是不同语言。同时也指:相互能理解的各个方言从属于同一民族的语言,使用同一语言的人属于同一民族;相互不能理解的是不同语言,使用不同语言的人属于不同民族。但是,这种观点不具有普遍意义。因此,单纯依据“相互理解程度”,也就是语言结构本身差异的程度,来确定几种身份未定的“话”是属于同一“语言”的不同“方言”,还是不同的“语言”,从而确定有关的社会群体是一个“民族”,还是几个不同“民族”,这种方法是把复杂的问题过于简单化了,而且很可能在政治上引起严重的后果。而且坚持这种观点的语言学家是持实用主义的“双重标准”的:对弱国坚持自己的主张,强调“相互理解程度”的原则,不惜割裂原本属于同一民族的各个相互通话有困难的群体,拒绝承认他们使用的口头交际语言是同一语言的方言,而坚持认为是不同的“语言”,从而认定这些原本属于同一民族的社会群体是不同的民族。而他们在处理自己国家和强国的民族问题时却放弃了“相互理解程度”的原则,转而充分尊重这些国家的社会政治历史,尊重这些国家的主权和民族感情了。由此可见,“相互理解程度”的原则并非区分“语言”和“方言”的唯一标准,它不具有普遍性,而且还成为了某些强权主义者和种族歧视者的工具。

  • 第6题:

    单选题
    按照国家的界限来区分,可以把掌握的语言划分为()。
    A

    母语和外语

    B

    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C

    强势语言和弱势语言

    D

    本族语和非本族语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填空题
    方言和亲属语言是语言()的产物,共同语的形成是语言走向()的结果。

    正确答案: 分化,统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为什么北方方言会成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

    正确答案: 北方方言成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是历史发展的结果。
    (1)北方反演的代表城市北京,长期以来是我国的国度所在地,是政治文化中心。
    (2)北方方言分布区域随历史发展不断扩大,成为汉语诸方言中通行最广、使用人数最多的方言。
    (3)从晚唐五代以来直至明清,有许多重要的白话文著作是用北方方言或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写成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的根本区别是什么?二者之间有联系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1)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的根本区别
    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根据性质,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二者的区别是:
    ①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而在地域上的反映。
    ②社会方言是由社会群体的不同性质而形成的语言变体。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没有直接的渊源,它是由不同的职业、社会地位、政治信仰、受教育程度等因素或由这些因素构成的社区交际习惯所形成语言差异。主要差别是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以及一些特殊词汇的使用。
    (2)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的联系
    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虽然有着根本的差异,但是二者还是有联系的,主要表现是:
    ①都是语言分化的结果,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的体现。
    ②都没有全民性特点,社会方言通行于某个阶层,地域方言通行于某个地域,当然,就地域而言,地域方言在一定的范围内是有一定的全民性的。
    ③都要使用全民语言的材料构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在分析语言与民族的关系时,西方有的语言学家运用“相互理解程度”作为区分“语言”和“方言”的唯一标准,请分析此种观点并指出实质?

    正确答案: 运用“相互理解程度”作为区分“语言”和“方言”的唯一标准这一观点是由新兴的民族国家的语言和社会历史的特殊情况决定的。在那些国家里“语言”、“民族”、“国家”几乎是同义词,虽然不同地区“口音”不同,但相互理解不成问题。因此,所谓“相互理解程度”是指:相互能理解的是同一语言的不同方言,相互不能理解的是不同语言。同时也指:相互能理解的各个方言从属于同一民族的语言,使用同一语言的人属于同一民族;相互不能理解的是不同语言,使用不同语言的人属于不同民族。但是,这种观点不具有普遍意义。因此,单纯依据“相互理解程度”,也就是语言结构本身差异的程度,来确定几种身份未定的“话”是属于同一“语言”的不同“方言”,还是不同的“语言”,从而确定有关的社会群体是一个“民族”,还是几个不同“民族”,这种方法是把复杂的问题过于简单化了,而且很可能在政治上引起严重的后果。而且坚持这种观点的语言学家是持实用主义的“双重标准”的:对弱国坚持自己的主张,强调“相互理解程度”的原则,不惜割裂原本属于同一民族的各个相互通话有困难的群体,拒绝承认他们使用的口头交际语言是同一语言的方言,而坚持认为是不同的“语言”,从而认定这些原本属于同一民族的社会群体是不同的民族。而他们在处理自己国家和强国的民族问题时却放弃了“相互理解程度”的原则,转而充分尊重这些国家的社会政治历史,尊重这些国家的主权和民族感情了。由此可见,“相互理解程度”的原则并非区分“语言”和“方言”的唯一标准,它不具有普遍性,而且还成为了某些强权主义者和种族歧视者的工具。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上海话,俗称沪语、上海闲话,属于吴语范畴。广义地从行政和地理上讲,还应包括郊区的六大方言,即浦东方言、松江方言、嘉定方言、崇明方言、金山方言和()方言。
    A

    宝山

    B

    苏州

    C

    川沙

    D

    吴江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名词解释题
    “姐妹”关系(地域方言和共同语)

    正确答案: 民族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地域方言不是从民族共同语派生或衍生出来的,它们之间是“姐妹”关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语言和方言的区分标准。


    正确答案: 1、用什么标准区分语言和方言,这成为社会语言学上的一大难题。
    2、语言和方言区分的互通性标准是靠不住的。
    3、一般认为,区分语言和方言应包括两个标准:语言标准;社会标准。
    4、区分“语言”和“方言”,更多的取决于说这些话的人在文化上的认同。

  • 第14题:

    当前我国语言学界对现代汉语方言划分为()

    • A、北方方言
    • B、吴方言和湘方言
    • C、粤方言和客家方言
    • D、闽方言

    正确答案:A,B,C,D

  • 第15题:

    方言和亲属语言是语言()的产物,共同语的形成是语言走向()的结果。


    正确答案:分化;统一

  • 第16题:

    方言和亲属语言的异同和区分。


    正确答案: A.方言和亲属语言的异同:1)共同点:从语言演变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看,方言和亲属语言都与单一社会在地域上分化相关,都是由单一语言分化而来的后代。2)不同点:A.单一社会在地域上的分化如果是不完全的,其语言一般也是不完全分化的。同一语言在地域上不完全分化而形成的语言分支,就是该语言的方言。B.单一社会在地域上的分化如果进一步加剧而形成完全的分化,则方言就进一步发展为亲属语言。
    B.方言和亲属语言的区分:判断同一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后代是方言关系还是亲属语言关系的主要依据是语言使用者的心理。这种语言认同心理的异同一般取决于社会分化程度的异同。属同一国家政权的管辖并使用同一种文字和共同书面语的不同地域居民通常认同彼此所说的话是同一种语言(方言关系),而分属不同国家政权的管辖并使用不同的文字和书面语的不同地域居民通常认为彼此所说的话是不同的语言(亲属语言关系)。也就是说,是方言还是亲属语言往往并不决定于语言差异的大小。但社会是否完全分化也不是决定语言认同心理的唯一因素,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语言异同的大小也起作用。

  • 第17题:

    按照国家的界限来区分,可以把掌握的语言划分为()。

    • A、母语和外语
    • B、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 C、强势语言和弱势语言
    • D、本族语和非本族语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多选题
    当前我国语言学界对现代汉语方言划分为()
    A

    北方方言

    B

    吴方言和湘方言

    C

    粤方言和客家方言

    D

    闽方言


    正确答案: D,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方言和亲属语言的异同和区分。

    正确答案: A.方言和亲属语言的异同:1)共同点:从语言演变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看,方言和亲属语言都与单一社会在地域上分化相关,都是由单一语言分化而来的后代。2)不同点:A.单一社会在地域上的分化如果是不完全的,其语言一般也是不完全分化的。同一语言在地域上不完全分化而形成的语言分支,就是该语言的方言。B.单一社会在地域上的分化如果进一步加剧而形成完全的分化,则方言就进一步发展为亲属语言。
    B.方言和亲属语言的区分:判断同一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后代是方言关系还是亲属语言关系的主要依据是语言使用者的心理。这种语言认同心理的异同一般取决于社会分化程度的异同。属同一国家政权的管辖并使用同一种文字和共同书面语的不同地域居民通常认同彼此所说的话是同一种语言(方言关系),而分属不同国家政权的管辖并使用不同的文字和书面语的不同地域居民通常认为彼此所说的话是不同的语言(亲属语言关系)。也就是说,是方言还是亲属语言往往并不决定于语言差异的大小。但社会是否完全分化也不是决定语言认同心理的唯一因素,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语言异同的大小也起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语言和方言的区分标准。

    正确答案: 1、用什么标准区分语言和方言,这成为社会语言学上的一大难题。
    2、语言和方言区分的互通性标准是靠不住的。
    3、一般认为,区分语言和方言应包括两个标准:语言标准;社会标准。
    4、区分“语言”和“方言”,更多的取决于说这些话的人在文化上的认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为什么不能单凭“相互理解程度”来区分语言和方言?

    正确答案: “相互理解程度”是西方一些语言学家所采用的区分语言和方言的唯一标准,即他们认为:相互不能理解的是不同的语言同时主张:相互能理解的各个方言从属于同一民族语言,使用同一语言的人属于同一民族,使用不同语言的人属于不同的民族其实,这种通过识别“语言”和“方言”,从而识别“民族”的惯例并不具有普遍意义单凭“相互理解程度”,也就是依据语言结构差异的程度,来确定身份未定的“话”是属于同一“语言”的不同“方言”,还是不同的语言,从而确定有关的社会群体是一个民族还是不同的“民族”,这种方法是把复杂的问题过于简单化了,而且很可能会在政治上引起严重的后果,即可能会把本属于同一民族但通话有困难的群体所使用的同一“语言”的不同“方言”当作不同的“语言”,从而认为这些社会群体是不同的民族。
    客观上,在有些地区,分属于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居民使用的语言差别很小,甚至是一模一样的“话”,按照“相互理解程度”的理论,这些居民说的“话”应为一种语言,因而他们也应属于一个民族这样推论与客观事实是不相符的3实际上,按照“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认同感”,并参考社会政治因素来区分“语言”和“方言”才是正确和可行的处理方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新派方言和老派方言的区分标准是()。
    A

    媒介

    B

    时代

    C

    地域

    D

    年龄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名词解释题
    “父子”或“母女”关系(社会方言和共同语)

    正确答案: 有些社会方言是从民族共同语派生或衍生出来的,它们之间是“父子”或“母子”关系。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