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区共有耕地800亩,拥有劳动力200人,粮食年产量为20万公斤,年劳动力为2000个。该地区可通过哪些途径提高劳动利用率()。
第1题:
解决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最主要的途径是( )。
A.向城市转移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
B.走农业集约化道路,多吸纳一部分农村劳动力,减少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数量
C.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
D.通过增加耕地数量安置农村劳动力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劳动力供给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第5题:
某地区共有耕地800亩,拥有劳动力200人,粮食年产量为20万公斤,年劳动力为2000个。 该地区耕地的土地生产率为( )公斤/亩。
第6题:
提高农业劳动利用率的途径是指()。
第7题:
某地区共有耕地800亩,拥有劳动力200人,粮食年产量为20万公斤,年劳动力为2000个。 该地区可通过哪些途径提高劳动利用率( )。
第8题:
提高农业劳动力利用率的途径有建立合理的农村就业结构和( )。
第9题:
250
200
300
150
第10题:
建立合理的农村就业结构
实行简单劳动
实行劳动集约
实行复杂劳动
引进先进技术
第11题:
100公斤/工日
150公斤/工日
200公斤/工日
250公斤/工日
第12题:
加强农业专业人才培养
转移劳动力
实行劳动集约
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教育对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具有全面的有效的影响,它可以()。
第16题: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是由政府公共财政支持,主要在()开展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领域就业前的职业技能培训示范项目。
第17题:
某地区共有耕地800亩,拥有劳动力200人,粮食年产量为20万公斤,年劳动力为2000个。 农业劳动力资源的特点在于( )。
第18题:
我国现在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越来越突出,解决办法是()。
第19题:
某地区共有耕地800亩,拥有劳动力200人,粮食年产量为20万公斤,年劳动力为2000个。 该地区农业劳动力的劳动生产率为( )。
第20题:
个人劳动力供给
地区劳动力供给
家庭劳动力供给
企业劳动力供给
社会劳动力供给
第21题:
粮食主产区
劳动力主要输出地区
贫困地区
革命老区
第22题:
可再生性
无价性
社会性
时效性
能动性
第23题:
建立合理的农村产业结构
实行劳动集约
使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减少实际参加农业劳动人数
提高农业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
第24题:
1.25
2
0.8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