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水产动物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往往比陆生动物的要小。”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陆生动物的失水途径与保水机制


    正确答案: (1)失水途径:皮肤蒸发、呼吸、排泄失水
    (2)得水途径和保水机制
    得水途径:食物、饮水、代谢水
    保水机制:昆虫几丁质的外骨骼和蜡质层,气门瓣控制开闭爬行动物的角质磷和皮下脂肪鸟类长的呼吸道、肾的重吸收、皮肤腺退化等兽类鼻腔冷凝水、重吸收

  • 第2题:

    大多数水产动物的重要经济性状是受数量性状位点(QTL)和()共同作用的。


    正确答案:环境

  • 第3题:

    对于陆生动物来说,除了居于洞穴和土壤中的动物外,()是形成各类栖所的主要因素。


    正确答案:植物

  • 第4题:

    许多水产养殖的无脊椎动物的多产性比任何陆生脊椎动物都大得多。


    正确答案:正确

  • 第5题:

    人工养殖的水产动物品种遗传特点表现为:群体数量大,随机交配,杂合度低。


    正确答案:错误

  • 第6题:

    湿度对于低等陆生动物的()和()常具有一定的影响。


    正确答案:生长发育;生殖力

  • 第7题:

    总鳍鱼的()肌肉发达,骨骼与陆生动物()型四肢相似。


    正确答案:偶鳍;五趾

  • 第8题:

    脊椎动物是指()

    • A、水生动物
    • B、陆生动物
    • C、有脊柱的动物
    • D、高等动物

    正确答案:C

  • 第9题:

    由于要克服重力作用,与鱼类等水生动物相比,陆生动物在运动时必须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换句话说,同样质量的陆生动物和水生动物都移动1m,陆生动物需要的能量更多。那么陆生动物的循环系统是如何通过进化来克服这个不利因素的?


    正确答案: 心脏的动力加大,泵血量大大增加;
    心脏分化出了两心房两心室,动脉血和静脉血分开,输氧效率大大提高;
    血液循环分成了肺循环和体循环,血流速度增加。

  • 第10题:

    填空题
    大多数水产动物的重要经济性状是受数量性状位点(QTL)和()共同作用的。

    正确答案: 环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判断题
    水产动物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往往比陆生动物的要小。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许多水产养殖的无脊椎动物的多产性比任何陆生脊椎动物都大得多。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脊椎动物中,()动物才开始算是真正的陆生动物。


    正确答案:爬行

  • 第14题:

    水产动物的育种性状分为()和()两大类。


    正确答案:质量性状;数量性状

  • 第15题:

    陆生动物如何适应干热环境?


    正确答案: 从形态特征、生理和生化特征及行为特征3个方面讲清动物节水、防热的特征。
    如形态:骆驼毛皮隔热;
    如生理:尿血浓度比高;
    如行为:选择适宜活动时间减少水消耗。

  • 第16题:

    水产动物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往往比陆生动物的要小。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7题:

    甲组变异系数为3.59%,乙组变异系数为4.89%说明:()

    • A、说明甲组比乙组变异程度大
    • B、此时不能说明哪一组变异程度大,要经过显著性检验
    • C、说明乙组比甲组变异程度大
    • D、说明甲组的均数比乙组小
    • E、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为什么说从爬行动物开始,才算是真正的陆生动物?


    正确答案: (1)体内受精,产生大型羊膜卵,具有在陆地上繁殖的能力。
    (2)爬行动物皮肤的特点是表皮高度角质化,约有10层细胞构成,且外被角质鳞片,构成完整的鳞被,可以有效地防止体内水分的大量蒸发。
    (3)爬行动物骨骼的骨化程度增高,五趾型附肢和带骨进一步发展,并与中轴骨骼的联系更为密切;出现明显的颈部,颈椎数目增多,使头部的活动更加自如;代谢水平显著提高,出现了具有高级排泄机能的后肾。

  • 第19题:

    水生动物与陆生动物的排泄器官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何不同?


    正确答案: 水生动物:要及时排出体内过多的水分,往往是稀释尿,即低渗尿。
    陆生动物:除摄水外还需要保水,尿基本是浓缩尿,即高渗尿。

  • 第20题:

    珍稀、濒危陆生动物和保护有价值的陆生动物的栖息地受到破坏或生境条件改变,可采取的保护措施有()。

    • A、预留迁徙通道
    • B、绿化
    • C、工程防护
    • D、建立新栖息地等保护

    正确答案:A,D

  • 第21题:

    陆生动物呼吸系统的演变趋势。


    正确答案: 1.呼吸表面积逐渐扩大。
    2.呼吸的机械装置更加完善:
    ①两栖类的呼吸运动是借助口腔底部的上下运动来完成的。
    ②爬行类开始形成了胸廓,通过肋间肌的收缩完成呼吸。
    ③鸟类在静止时胸腹式呼吸,飞行时利用翼的扇动,使前后气囊收缩与扩张,完成呼吸。
    ④哺乳类依靠膈肌的升降和肋间肌收缩的协同作用完成胸腹式呼吸。
    3.呼吸道和消化道逐渐趋于分开:
    ①两栖类的呼吸通道和食物通道在口咽腔处形成交叉。
    ②爬行类的鳄到哺乳类,形成了次生颚,内鼻孔后移,呼吸道和消化道完全分开。
    4.呼吸道进一步分化,发声器逐渐完善。

  • 第22题:

    问答题
    由于要克服重力作用,与鱼类等水生动物相比,陆生动物在运动时必须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换句话说,同样质量的陆生动物和水生动物都移动1m,陆生动物需要的能量更多。那么陆生动物的循环系统是如何通过进化来克服这个不利因素的?

    正确答案: 心脏的动力加大,泵血量大大增加;
    心脏分化出了两心房两心室,动脉血和静脉血分开,输氧效率大大提高;
    血液循环分成了肺循环和体循环,血流速度增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填空题
    水产动物的育种性状分为()和()两大类。

    正确答案: 质量性状,数量性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填空题
    恐龙灭绝之后,()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陆生动物。

    正确答案: 哺乳动物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