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2006年2月15日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要求企业在处理外币业务时,采用会计处理方法是()
第1题: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2题: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3题:
A.不予考虑
B.作递延损益处理
C.作为己实现的损益或递延损益处理
D.调整该交易发生日的账户
第4题:
A: 当期损益处理
B: 先做递延损益,待合履行后转入当期损益
C: 先做递延损益,在合同期里平均摊销
D: 做递延损益,待会计期末在转入当期损益
第5题:
下列对于外币交易“两项交易观点”表述不正确的是()。
第6题:
两项交易观认为外币业务销售成本或收入的核算取决于()的汇率,需要确认汇兑差额。
第7题:
外币业务按记账本位币反映的购货成本或销售收入,最终取决于款项结算日汇率的观点是()
第8题:
小企业外币交易在初始确认时,可采用的汇率()
第9题:
第10题:
单项交易观当期确认法
单项交易观递延法
两项交易观当期确认法
两项交易观递延法
第11题:
无论汇兑损益当期确认还是予以递延,都要单独列为汇兑损益项目
当期确认和予以递延,两者只是确认于损益表上的时间不同
资产价值将受到购买货币的影响
其汇兑损益本质上是由于融资方式的不同而引起
第12题:
企业对于发生的外币交易,应当将外币金额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
外币交易应当在初始确认时,只能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将外币金额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
外币交易在初始确认时,也可以采用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确定的、与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折算
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应当对外币货币性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折算。因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与初始确认时或者前一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不同而产生的汇兑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应当对以历史成本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仍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不改变其记账本位币金额
第13题: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14题: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15题:
A.单项交易观当期确认法
B.单项交易观递延法
C.两项交易观当期确认法
D.两项交易观递延法
第16题:
说明“单项交易观”和“两项交易观”的主要内容,比较在会计处理上的区别?
第17题:
根据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外币交易会计的核算原则有()
第18题:
简述单项交易观和两项交易观会计处理有何不同
第19题:
下列有关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正确的处理方法有()。
第20题:
两项交易观
多项交易观
单一交易观
复杂交易观
第21题:
对于发生的外币交易,企业应当将外币金额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
外币交易在初始确认时,可以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将外币金额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
外币交易在初始确认时,可以采用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确定的、与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折算
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应当对外币货币性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折算。因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与初始确认时或者前一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不同而产生的汇兑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或资产成本
第22题:
第23题:
交易日
期初
结算日
期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