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态度转变的平衡理论是由()提出的。”相关问题
  • 第1题:

    1958年,心理学家海德(F·Heider)提出态度改变的()

    A.参与改变态度理论

    B.权变理论

    C.平衡理论

    D.认知失调理论


    参考答案:C

  • 第2题:

    海德的态度转变理论是( )。单选

    A. 认知失调论
    B. 角色理论
    C. 社会交换论
    D. 平衡理论

    答案:D
    解析:
    知识点: 社会心理学 /态度
    心理学家海德(F.Heider)提出了改变态度的“平衡理论”,又被称为“P-O-X理论”,P代表认知主体,O为与P发生联系的另一个人;X则为P与O发生联系的另一个任意对象。

  • 第3题:

    海德的态度转变理论是( )。
    (A)角色理论 (B)认知失调论
    (C)平衡理论 (D)社会交换论


    答案:C
    解析:
    海德的平衡理论重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在态度转变中的作用。P—0—X 态度转变模型三角形的三个边表示P、0、X三者之间的关系,它有两种形式,肯定关系和否定关系。海德指出,如果三种关系从各方面看都是肯定的,或两种都是否定的、一种是肯定的,则存在平衡状态;相反,三种关系都是否定的,或者两种关系是肯定的、一种是否定的,则存在不平衡状态。

  • 第4题:

    1958年社会心理学家海德提出了态度改变的“平衡理论”。

    A

    B



  • 第5题:

    1958年社会心理学家海德提出了态度改变的“平衡理论”。


    正确答案:正确

  • 第6题:

    1958年,心理学家海德(F・Heider)提出态度改变的()

    • A、参与改变态度理论
    • B、权变理论
    • C、平衡理论
    • D、认知失调理论

    正确答案:C

  • 第7题:

    海德提出了有关态度改变的理论,称为()。

    • A、认知失调理论
    • B、三阶段论
    • C、社会交换论
    • D、平衡理论

    正确答案:D

  • 第8题:

    单选题
    海德提出的态度改变理论是(  )。
    A

    平衡理论

    B

    分阶段变化理论

    C

    调和理论

    D

    认知不协调理论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贾尼斯和霍夫兰提出了(  )。
    A

    认知失调论

    B

    态度改变的学习理论

    C

    态度改变的平衡理论

    D

    态度改变的劝说情景模式

    E

    挫折—侵犯说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态度转变的平衡理论是由()提出的。
    A

    海德

    B

    费斯廷格

    C

    马斯洛

    D

    维纳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判断题
    1958年社会心理学家海德提出了态度改变的“平衡理论”。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平衡理论是由()提出的
    A

    霍夫兰德

    B

    费斯汀格

    C

    谢里夫

    D

    海德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海德的态度转变理论是( )

    A.认知失调论 B.角色理论 C.社会交换论 D.平衡理论


    答案:D
    解析:
    海德的态度转变理论为平衡理论,重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在态度转变中的作用。

  • 第14题:

    海德的态度转变理论是()。(2011-05)

    A:角色理论
    B:认知失调论
    C:平衡理论
    D:社会交换论

    答案:C
    解析:

  • 第15题:

    按照态度转变和强化的平衡理论,在由态度主体、对象和参考者所构成的“三合一”模式中,若三种态度关系为二正一负,则主体的态度处于()状态。
    不平衡

  • 第16题:

    态度的平衡理论是由()等人提出的。

    A华生

    B冯特

    C霍夫曼

    D海德


    D

  • 第17题:

    平衡理论是由()提出的

    • A、霍夫兰德
    • B、费斯汀格
    • C、谢里夫
    • D、海德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海德提出的著名理论是()。

    • A、侵犯-挫折假说
    • B、态度改变的劝说情景模式
    • C、本能论
    • D、模仿与社会学习理论
    • E、平衡理论

    正确答案:E

  • 第19题:

    态度转变理论包括()。

    • A、平衡理论
    • B、认知失调论
    • C、社会交换论
    • D、精神分析论

    正确答案:A,B,C

  • 第20题:

    多选题
    大体说来,关于态度转变的理论包括(  )。
    A

    海德的平衡理论

    B

    认知失调论

    C

    社会交换论

    D

    本能论


    正确答案: A,D
    解析: 态度转变是个体形成一定态度后,由于接受某种信息或意见而引起变化。态度转变的理论包括:①海德的平衡理论。重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在态度转变中的作用。②认知失调论。费斯廷格认为态度改变是为了维持态度三因素的一致。③社会交换论。从个体对得失权衡与比较后产生的趋向与回避动机的角度解释态度的形成与转变,认为决定个体采取何种态度以及转变态度的关键是诱因的强度。

  • 第21题:

    单选题
    态度的平衡理论是由()等人提出的。
    A

    华生

    B

    冯特

    C

    霍夫曼

    D

    海德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填空题
    按照态度转变和强化的平衡理论,在由态度主体、对象和参考者所构成的“三合一”模式中,若三种态度关系为二正一负,则主体的态度处于()状态。

    正确答案: 不平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态度转变理论包括()。
    A

    平衡理论

    B

    认知失调论

    C

    社会交换论

    D

    精神分析论


    正确答案: B,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