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互需求原理,两国间的交换比率取决于两个贸易国家各自对对方商品需求程度的强弱。外国对本国商品的需求强度越是大于本国对外国商品的需求程度,两国间的交换比率越是接近于(),这个实际的交换比率对本国就越是()。
第1题: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瓦西里-里昂剔夫
D、约翰-穆乐
第2题:
A.一国参与国际贸易的基础均为比较利益
B.所有国家都能确定各自的比较优势产业
C.国际贸易中商品交换比率处于贸易双方的国内交换比率之间
D.国际贸易中商品交换的实际比率取决于贸易双方相互需求强度
E.劳动生产率落后的国家也可以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
第3题:
国际交换比价的确定是由两个贸易参与国的企业各自生产成本来共同决定的。()
第4题:
根据相互需求原理,两国均衡的交换比例取决于( )
A 两国的绝对优势
B 两国的比较优势
C 两国的相对需求强度
D 两国的要素禀赋
第5题:
相互需求原理阐述的是()。
第6题:
根据相互需求原理,决定两国产品交换实际比例的关键因素是()
第7题:
穆勒认为两国间商品的具体交换比例由()决定。
第8题:
国际贸易是指国家与地区之间货物或服务的()活动。
第9题:
绝对成本学说
比较成本学说
相互需求原理
要素禀赋理论
第10题:
两国商品绝对成本的差异
两国商品相对成本的差异
两国间贸易联系的程度
两国对对方商品的需求强度
第11题:
第12题:
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来决定
国家间商品的具体交换比价是由两国间对彼此商品的相互需求所决定的
相互需求原理只应用于经济规模相应的国家
相互需求原理只应用于经济规模悬殊的国家
需求强度的不同决定了贸易条件有利程度的不同
第13题:
在两国间均衡贸易价格条件下,一国对某种商品的过度供给必然与另一国对该商品的过度需求相等。()
第14题:
以下对重叠需求理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两国之间的贸易流向与规模由两国需求偏好与收入水平相似的程度决定
B、该理论主要适用于解释工业产品或制成品的贸易
C、两国人均收入水平越悬殊,重叠需求的范围就越小,两国间贸易空间也就越小
D、两国人均收入水平越接近,重叠需求的范围就越小,两国间贸易空间也就越小
第15题:
A.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均衡国际交换比率的确定
B.国际贸易与国际生产关系的确定
C.贸易利益分配以及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问题
D.贸易利益交换以及与通货膨胀的相互关系问题
第16题:
第17题:
为什么两个国家国内成本比率限定了均衡贸易条件的范围?
第18题:
1973年2月17日晚,毛泽东会见基辛格。双方商定:各自在对方首都设立(),以建立两国间的直接联系。
第19题:
用于解释国家间商品交换比价确定的原理是()。
第20题:
短期对外贸易融资时,采用进口商对出口商提供商业信用的场合有().
第21题:
本国国内这两种商品的交换比率,有利
外国国内这两种商品的交换比率,不利
外国国内这两种商品的交换比率,有利
本国国内这两种商品的交换比率,不利
第22题:
相互交换
相互输入
相互沟通
交易
第23题:
对
错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