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工业发达国家在国内消费需求的偏好相似程度方面显得较低,但由于发展程度和人均国民收入较接近,因此工业品的产业内贸易量较大。
第1题:
A.发达程度
B.落后程度
C.人均收入
D.人均支出
第2题:
下列关于消费品市场与工业品市场的比较中,( )是不正确的。
A.消费品市场比较广阔分散而工业品市场比较集中
B.消费品市场需求弹性较小而工业品市场需求弹性较大
C.消费品市场专用性不强而工业品市场专用性强
D.消费品市场一般不要求技术服务而工业品市场技术要求高
第3题:
第4题:
关于新贸易理论中的需求偏好相似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5题:
工业化标准结构的变化规律()。
第6题:
主导产业选择的收入弹性基准是指().
第7题:
需求偏好相似说用国家之间需求结构相似来解释()贸易发展的理论。
第8题:
需求偏好论指出,()相似的国家之间易于产生贸易。
第9题:
产出变化时,初级产业的比重逐渐下降
人均GDP的提高代表了经济发展或者工业化进程
人均GDP越高,工业化程度越高,初级产业的比重就越小
人均需求变化
第10题:
对
错
第11题:
发达程度
落后程度
人均收入
人均支出
第12题:
工业劳动者收入高于农业劳动者收入
工业效率高于农业
农产品需求下降,工业品需求上升
技术进步对工业劳动力需求减少
人均收入增加对服务需求的扩大
第13题: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14题:
对有关消费品和工业品市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消费品市场需求弹性较小,而工业品的市场需求较大
B.消费品的流通链较长,而工业品的流通链较短
C.消费品一般不要求技术服务,而工业品对技术服务更为敏感
D.消费品更多由个体购买,工业品一般由集体购买!
第15题:
第16题:
一个国家越发达,其关税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例就越小,这是主要因为()。
第17题:
当两国之间人均收入水平趋于接近时,其需求结构也趋于接近,产业间的贸易发展倾向因此也就越强。
第18题:
在人力资源的产业配置方面,第一产业劳动力向第二产业转移的原因是()。
第19题:
按照偏好相似性论的观点,一国产品出口的可能性取决于该产品的()需求,如果贸易国之间的收入水平和消费偏好越相似,那么相互贸易的倾向就越(),产业内贸易量就越()。
第20题:
目前,“双核”区域产业层次仍较低,发展方式仍较粗放,高耗能工业比重大,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水平低,产业雷同、同质化竞争等问题也不同程度存在。
第21题:
工业制成品与初级产品之间
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工业制成品
第22题:
发达国家对进口产品需求数量相对少
发达国家国内产业需要保护的程度相对低,关税税率低
发达国家国内消费者需求价格弹性大,征税后进口数量急剧减少
发达国家国内税税源广泛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