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以条件、时间和地点为转移的观点()
第1题:
“揠苗助长”的错误主要在于()
第2题:
“拔苗助长”却事与愿违,“庖丁解牛”帖事半功倍。据此回答:“拔苗助长”的错误是()。
第3题:
有人自称可以进入别人的梦境,对其植入思想,甚至靠思维就可以建造城市,穿越时空。这一观点() ①否定了物质是本原 ②肯定了存在决定思维 ③夸大了思维的作用 ④正确揭示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第4题:
“拔苗助长”的错误主要在于:()
第5题:
随着生产和生活垃圾的急剧增加,垃圾处理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和经济问题。而有关专家却说:“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将垃圾看成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句话()。
第6题: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物质决定精神,精神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由此可见,认为“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的观点()
第7题:
夸大了客观条件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作用
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
夸大了主观能动性,忽视了规律的客观性
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否认了人的主动性
第8题:
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事物永恒发展的观点
量变和质变统一的观点
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的观点
第9题:
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夸大了客观条件的作用
混淆了是非的界限
坚持了物质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第10题:
夸大了客观条件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作用
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
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规律的客观性
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是唯理论的观点
是经验论的观点
否定了理性认识的作用
夸大了感性认识的作用
第13题:
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大灾难。这些人的做法忽视了()
第14题:
荀子认为,人“最为天下贵也”,该观点()
第15题:
一切以条件、时间和地点为转移的观点()
第16题:
“只要你对着飞驰的流星许个愿,你的愿望就能够实现。”这种说法()。
第17题:
认为“我们的一切知识都在经验里扎着根基,知识归根结蒂由经验而来”的观点()
第18题:
有人认为:“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变害为利。”这个观点()
第19题:
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正确观点
行而上学的错误观点
取消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错误观点
夸大了客观条件的作用的错误观点
第20题:
违背了普遍联系的观点
是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和复杂性的要求
否认了主客观之间的联系
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第21题:
违背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看不到矛盾的普遍
混淆了矛盾的主次方面,看不到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
坚持了联系的观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
坚持了矛盾的分析方法,看到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第22题:
肯定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提示了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
第23题:
否认了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关系
夸大了自由与纪律的对立,否定了二者的统一
坚持的是一点论,是片面地看问题
夸大了自由和纪律的统一,否定了二者的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