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二次革命的导火线是()”相关问题
  • 第1题:

    1913年,孙中山发动武装反袁的“二次革命”的导火线是()。

    A.宋教仁被刺

    B.袁世凯复辟帝制

    C.张勋复辟帝制

    D.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


    参考答案:A

  • 第2题:

    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被袁世凯派人刺杀,成为“二次革命”的导火线。(  )


    答案:对
    解析:
    二次革命的导火线有两条:一为善欲借款;二为宋教仁案。

  • 第3题:

    提出“改革是第二次革命”的是()


    正确答案:邓小平

  • 第4题: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正确答案: 这个说法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解决了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问题。相对于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第一次革命而言,改革之所以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因为:
    第一,改革同革命一样,其性质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第二,改革同革命一样,都是特定社会历史阶段发展的直接动力。
    第三,改革同革命一样,其特点都具有根本性、广泛性和深刻性。

  • 第5题:

    促使英国入侵西藏的导火线是什么?


    正确答案: 谣传竞争对手俄国已经侵入了西藏。

  • 第6题:

    17世纪英国革命,导火线是政治因素。


    正确答案:错误

  • 第7题:

    五四爱国运动的导火线是()


    正确答案: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 第8题:

    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导火线是“涂油子弹事件”。


    正确答案:正确

  • 第9题:

    二次革命的导火线是()


    正确答案:宋教仁被暗杀

  • 第10题:

    1913年,孙中山发动武装反袁的“二次革命”的导火线是()。

    • A、宋教仁被刺
    • B、袁世凯复辟帝制
    • C、张勋复辟帝制
    • D、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

    正确答案:A

  • 第11题:

    以宋教仁案为导火线,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反袁的()

    • A、武昌起义
    • B、二次革命
    • C、护国运动
    • D、护法运动

    正确答案:B

  • 第12题:

    多选题
    1913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二次革命的导火线是()
    A

    段祺瑞拒绝恢复国会

    B

    宋教仁被刺杀

    C

    袁世凯与日本签订“善后大借款”

    D

    张勋复辟帝制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 ) 。


    正确答案:B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导火线是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 第14题:

    二次革命


    答案:
    解析:
    二次革命是辛亥革命的延续,但是革命的效果却不理想,主要是因为武装力量的松散,而袁世凯手下的新建陆军具有较强的实力。考生应注意区别这个时期多个护法、护国、革命、起义运动之间不同的性质和内容,可能在选择题中出现。

  • 第15题:

    市场营销观念的第二次革命,是()观念的产生。


    正确答案:以消费者为中心

  • 第16题:

    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中国在()上的外交失败


    正确答案:巴黎和会

  • 第17题:

    1913年“二次革命”中,首先宣布独立的是哪个省?


    正确答案:首先宣布独立的是江西

  • 第18题:

    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


    正确答案: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 第19题:

    1913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二次革命的导火线是()

    • A、段祺瑞拒绝恢复国会
    • B、宋教仁被刺杀
    • C、袁世凯与日本签订“善后大借款”
    • D、张勋复辟帝制

    正确答案:B,C

  • 第20题:

    正确点导火线的方法时什么?


    正确答案: 点导火线须用火绳或其他特殊办法。在同一基坑内不能同时点4个以上的导火线,如需要时,可集体连引导火线。

  • 第21题:

    三区革命起义的直接导火线是()强迫牧民捐献军马。


    正确答案:国民党当局

  • 第22题:

    简述“二次革命”述评。


    正确答案:宋案“和“善后借款”的发生,暴露了袁世凯的真面目,孙中山认清了袁世凯的本性,认为“非去袁不可”,主张立即兴师讨袁,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撑腰下,血腥镇压各种形式的反袁斗争,6月,袁世凯下令免去国民党人江西都督李烈钧、广东都督胡汉民、安徽都督柏文蔚的职务,旋即派遣北洋军南犯,1913年7月12日,李烈均起兵湖口,并发布讨袁通电,“二次革命”正式爆发,15日黄兴到|南京组织讨袁军,宣布讨袁,随后,安徽、广东、福建、湖南相继独立,上海、重庆也举兵讨袁,“二次革命”又称赣宁役,“二次革命”刚刚兴起,就被袁世凯镇压下去,“二次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反对袁世凯独裁、捍卫民主制度的一次武装斗争。

  • 第23题:

    单选题
    1913年,孙中山发动武装反袁的“二次革命”的导火线是()。
    A

    宋教仁被刺

    B

    袁世凯复辟帝制

    C

    张勋复辟帝制

    D

    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以宋教仁案为导火线,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反袁的()
    A

    武昌起义

    B

    二次革命

    C

    护国运动

    D

    护法运动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