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人们的态度与行为之间还存在着相互作用关系,有时态度决定行为,有时行为影响态度。()
第2题:
第3题:
态度与行为有着紧密的关系,人们经常从他人的态度来预测其行为。
第4题:
态度与行为是一种交互作用的关系,不但态度可以作用于行为,而且行为也可以反作用于态度。()
第5题:
关于态度与行为的关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第6题:
态度与行为联系密切,很多时候态度能够决定行为,但态度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有时候态度与行为是相互分离的,我们平常所说的“口是心非”、“言行不一”所反应的就是态度与行为的分离。
第7题:
费希伯恩和阿泽恩就态度与行为关系,提出了:()
第8题:
态度的特殊性越高,对行为预测的准确性就越低
内在自我意识强的人,态度对行为预测的准确性就较高
时间因素对态度与行为之间的关系没有影响
态度的强度与其对行为的预测准确性成反比
第9题:
一般态度能够有效预测一般行为
具体态度能够有效预测特殊行为
态度测量与实际行为的间隔时间越短,态度与行为就越一致
具体态度能够有效预测一般行为
第10题:
特殊的态度可以预示特殊行为
态度是行为的准备状态,是行为的反应倾向,与行为密切相关
一般的态度可以预示一般行为
态度可以决定行为的发生
态度测量与行为发生时间间隔越小,他们之间的一致性程度越高
第11题:
第12题:
态度与行为之间是一对一的关系
态度只是一种行为倾向,并不等于行为
内在自我意识高的人不关注自身的行为标准
与弱态度相比,强烈的态度对行为的决定作用不大
来自直接经验的态度对行为的影响大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关于信念、态度和行为的关系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第16题:
简述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第17题:
简述工作态度与工作绩效的关系。
第18题:
态度与行为的关系遵循下列原则()
第19题:
第20题:
态度的特殊性越高,对行为预测的准确性就越低
内在自我意识强的人,态度对行为预测的效度较高
时间因素对态度与行为之间的关系没有影响
态度的强度与其对行为的预测准确性成反比
第21题:
第22题:
对
错
第23题:
态度的特殊性越高,对行为预测的准确性就越低
内在自我意识强的人,态度对行为预测的准确性就较高
时间因素对态度与行为之间的关系没有影响
态度的强调与其对行为的预测准确定成反比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