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群体性事件”相关问题
  • 第1题:

    举例说明哪些事件属于尚未严重激化的群体性事件,哪些事件属于矛盾严重化的群体性事件,应采取何种对策?


    答案:
    解析:
    (1)尚未严重激化的群体性事件。 1)例如,集会、游行、示威活动发生在单位内部,尚未发生行凶伤人、非法拘禁或者打砸抢烧行为的;①聚众上访尚未发生堵门、堵路、拦截车辆、围攻殴打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严重违法行为的;②对因征地拆迁、企业改制、拖欠工资或者养老金、环境污染、非法集资等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群体性事件,聚众现场尚未严重危害交通和治安秩序的;③其他人民内部矛盾尚未激化、可以由有关主管部门化解的群体性事件。
    2)对策:公安机关不得动用警力直接处置,但可派出便装警察或者少量着装警察到现场掌握情况,维持秩序,及时报告现场动态,配合党委、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做好矛盾化解工作,并做好随时出警处置的准备。
    (2)矛盾严重激化的群体性事件。
    1)例如,①未经许可或者未按照许可进行的集会、游行、示威活动,集会、游行、示威活动中出现严重扰乱社会秩序或者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②聚众上访活动中出现严重扰乱社会秩序或者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③聚众围堵、冲击党政机关、司法机关、军事机关、重要警卫目标、广播电台、电视台、通信枢纽、外国驻华使(领)馆以及其他要害部位或者单位,聚众堵塞公共交通枢纽、交通干线、对外开放口岸,破坏公共交通秩序或者非法占据公共场所;④其他严重扰乱社会秩序或者危害公共安全的群体性事件。
    2)对策:公安机关应当根据党委、政府的决定并在其统一领导下,迅速调集警力赶到现场,依法采取措施妥善处置。

  • 第2题:

    近年来,社会群体性事件层出不穷,如贵州省瓮安事件、云南丽江环保纠纷事件……请谈谈你对群体性事件的看法。


    答案:
    解析:
    纵观接连发生的群体性事件,虽然导火索不同,但其中深层次的原因大体相同。几起事件无不是由群众的利益诉求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一些领导干部对群众的感情冷淡麻木、滥用警力激化矛盾等造成的。
    激烈的冲突对抗、严重的破坏性后果、恶劣的社会影响,几起群体性事件以极端表现形式给基层党委、政府敲响了警钟。
    这几起事件给基层执政的一个深刻警示是:在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政府绝不能麻木不仁,无所作为,而必须有作为、早作为,畅通各种利益诉求渠道,及时解决群众的各种诉求,不能让百姓的言论成为“堰塞湖”。在矛盾凸显期,各级领导干部不应回避矛盾,要敢于直面矛盾,善于化解矛盾。回避矛盾,只能将“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最后积重难返。另外,在处理一些社会矛盾和纠纷时,基层政府不能过度依赖于强制手段,这不仅不利于缓解和消除矛盾,反而会不断制造矛盾,加剧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紧张关系。一味地看重秩序的维护,随意动用警察,采用暴力手段平息人民内部矛盾和纠纷,虽然表面上平安了,但怨气却不断积累,矛盾不断加深,从而为引发更大的冲突埋下了隐患。

  • 第3题:

    按照事件有无准备,群体性事件可以划分为预谋性事件和()


    正确答案:偶发性事件

  • 第4题:

    信用社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等级划分中,以下哪一项属于Ⅰ级群体性突发事件?()

    • A、特别重大群体性事件
    • B、重大群体性事件
    • C、较大群体性事件
    • D、一般群体性事件

    正确答案:A

  • 第5题:

    以下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分级中正确的是()

    • A、特别重大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涉及多个省份,并有扩散趋势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
    • B、重大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扩散到县(市)以外的地区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
    • C、较大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内发现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
    • D、小型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发生在乡(镇)行政区范围内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

    正确答案:A,B,C

  • 第6题:

    群体性事件


    正确答案: 是指群体或个人为满足某种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下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并导致事态加剧、扩大,扰乱和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

  • 第7题:

    群体性突发事件是公共安全事件的范畴内


    正确答案:正确

  • 第8题:

    ()是三级群体性事件。

    • A、参与人数在500人以下的影响较大的罢工事件
    • B、参与人数在100人以下的群体性械斗事件
    • C、参与人数在100人以下的群体性上线路拦截列车事件
    • D、参与人数在100人以下的群体性上访事件

    正确答案:C

  • 第9题:

    简述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概念。


    正确答案:指突然发生的,有10人以上(含10人)共同实施的,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公共事件。

  • 第10题:

    信用社将由于涉及农合机构纠纷、不满、诉求等原因,引起进穗或准备进穗的10人(含)以上,20人(含)以下的集体上访定义为以下哪一项?()

    • A、特别重大群体性事件
    • B、重大群体性事件
    • C、较大群体性事件
    • D、一般群体性事件

    正确答案:C

  • 第11题:

    单选题
    维权事件,这是目前中国社会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类型。从现已掌握的资料来看,此类事件约占目前全国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以上
    A

    (60%)

    B

    (70%)

    C

    (80%)

    D

    (90%)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是三级群体性事件。
    A

    参与人数在500人以下的影响较大的罢工事件

    B

    参与人数在100人以下的群体性械斗事件

    C

    参与人数在100人以下的群体性上线路拦截列车事件

    D

    参与人数在100人以下的群体性上访事件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突发事件的表现形式包括()等。

    A.“群体性上访事件”
    B.“群体性治安事件”
    C.“群体性事件”
    D.“突发事件”
    E.“群体罢工”

    答案:A,B,C,D
    解析:
    突发事件或群体性突发事件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或热点问题,也是学术界和实际工作部门关注和研究的对象。突发事件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的学术概念,在目前我国的语境中更多地把它作为一个“政治术语”在使用。其称谓多种多样,如“群体性上访事件”“群体性治安事件”“群体性事件”“突发事件”等。

  • 第14题:

    谈谈群体性事件主体构成的层次理论对预防与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意义?


    正确答案:群体性事件指是群体或个人为满足某种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下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并导致事态加剧、扩大,扰乱和破坏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群体性事件主体构成的层次理论:
    (1)核心层:在酝酿、引发和左右事件发展方向中起核心骨干作用的人构成的层次。其特点:人数少,行为动机、目的明确,心理上对其他层次的人具有辐射作用,社会危害性大。
    (2)附和层:随核心层出现而形成的第二个层次,事件构成的基本力量。其特点:行为动机、目的不如核心层明确,受核心层影响,并受外界对抗力量的强弱决定自己的态度。
    (3)围观层:在事件形成和发展中,由抱有好奇心理的微观者构成的层次。其特点:是极不稳定的偶然群体,是处置者和策划者双方争夺的力量。对预防与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意义:群体性事件主体构成的层次都是发展变化的,其组成成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事件主体层次的递增,反映了事件的变化,随着主体层次递增引起事件范围的扩大,又反映着事件空间结构的变化。所以,从系统的观点看,群体性事件的横向范围,是有其纵向层次结构决定的。事件主体构成的层次性也是公安机关在预防与处置事件时的重要理论依据。

  • 第15题:

    下面那些事件属于突发社会安全事件()。

    • A、重大刑事案件
    • B、涉外危机
    • C、恐怖袭击事件
    • D、规模较大的群体性突发事件
    • E、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正确答案:A,B,C,D

  • 第16题:

    由利益冲突引发的突发性群体事件不包括()

    • A、因征地搬迁问题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 B、因企业经营亏损、破产、转制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 C、对政府出台的政策、措施不满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 D、环境污染和环境发展不和谐事件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结合群体性治安事件的特征,阐述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原则。


    正确答案:群体性事件具有:突发性、聚众性、互动性、失范性、演变性等特征。
    处置原则:
    (1)党委、政府领导下统一协调原则;
    (2)防止矛盾激化原则;
    (3)依法果断处置原则;
    (4)慎用警力、强制措施和武器警械原则。

  • 第18题: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当前群体性治安事件问题现状与特点()

    • A、发生数量逐年上升、参与人员不断增多
    • B、群体性治安事件的规模呈稳定趋势
    • C、群体性治安事件的主体多元化
    • D、行为方式激烈,对抗性明显增强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维权事件,这是目前中国社会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类型。从现已掌握的资料来看,此类事件约占目前全国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以上

    • A、(60%)
    • B、(70%)
    • C、(80%)
    • D、(90%)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群体性治安事件处置要点?


    正确答案: 灾害特性:1.现场混乱、持续时间长;2.疏导劝解困难,易造成矛盾激化;3.易引发火灾、爆炸、垮塌、踩踏等事故。
    处置措施:1.在现场总指挥指挥下领受任务,统一行动;2.对事态的发展要有预见性,做好纵火、砸车和伤人的各项处置准备;3.发生爆炸、施毒、垮塌。踩踏等情况,要在武警、公安的掩护配合下,参与人员救援和疏散;4.视情对参与群众进行政策宣传,稳定闹事者的情绪。
    特别警示:1.严格执行政策,正确判明事件性质,坚决执行命令。2认真做好安全防护,防止受到攻击。3.尚未引起灾害事故和暴力骚乱事件时,不能与集结人群对峙,不能采取强制措施或用高压水枪、水泡驱散;4.劝解群众态度温和,不要使用过激语言。

  • 第21题:

    信用社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等级划分中,以下哪一项属于II级群体性突发事件?()

    • A、特别重大群体性事件
    • B、重大群体性事件
    • C、较大群体性事件
    • D、一般群体性事件

    正确答案:B

  • 第22题:

    根据信用社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报告处置机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对引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机构采取"日报"制度
    • B、对引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机构采取"月报"制度
    • C、对引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机构采取"季报"制度
    • D、对引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机构采取"年报"制度

    正确答案:A

  • 第23题:

    单选题
    由利益冲突引发的突发性群体事件不包括()
    A

    因征地搬迁问题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B

    因企业经营亏损、破产、转制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C

    对政府出台的政策、措施不满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D

    环境污染和环境发展不和谐事件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根据信用社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报告处置机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对引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机构采取日报制度

    B

    对引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机构采取月报制度

    C

    对引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机构采取季报制度

    D

    对引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机构采取年报制度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